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患者,男,47岁,身高163cm,体重61kg,体表面积1.69m^2。因"胸痛伴活动后胸闷3月,确诊胃癌1月余"于2015年12月2日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胸痛位于右侧胸壁第2~4肋处,为持续性钝痛,伴活动后胸闷。10月26日患者因"胸痛再发"在我院住院治疗,入院后完善胃镜等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SOX 印戒细胞癌 胸痛 体表面积 持续性钝痛
  • 简介:脓毒症是化脓性细菌或致病菌毒素自局部感染部位侵入血液循环,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患者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引发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脓毒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并伴有急性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和多脏器衰竭。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诊疗 血液循环 化脓性细菌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综合抢救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根据其临床特征,制定实施全面积极的抢救、观察和护理。结果治愈42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4.6%。结论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全面抢救和护理,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处理,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了并发症。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的观察额诊断,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肝硬化的方法。方法选取1995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A组和B组、C组,A组26例,A组患者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B组26例,B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法,C组34例,C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总结。结果A组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7﹪,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9.2﹪,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9.4﹪。C组的数据分别和A、B两组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肝硬化的患者的治疗,采用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形式都比较单一,有效率较低,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治疗体会 中西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急性损伤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0例老年男性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老年男性AKI患者出院时治愈28例((42.9%),好转10例(40%),死亡2例(17.1%),其中30例行血液净化治疗者有1例死亡,死亡率为3.33%。

  • 标签: 老年 男性 急性肾损伤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损伤(acutekidneinjury,AK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512例急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住院病死率和其相关独立预测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与患者发病前存在的慢性肾脏疾病、慢性干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心功能不全、严重低氧血症有关。消化道出血独立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心功能衰竭、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急性损伤3期和肝硬化。结论急性损伤常见的合并症为消化道出血,且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与肾脏及其以外的其他危险因素相关,且消化道出血与急性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有密切的相关性。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急性损伤(AKI)的发病率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外科113例接受CPB心脏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AKI进行分组研究,应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影响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113例患者平均年龄(49.6±16.8)岁,其中合并糖尿病11例(9.7%);高血压30例(26.5%);贫血8例(7.1%)。术后共20例发生AKI,总发生率为17.7%,其中术后48h内诊断的AKI和术后48h至7d内诊断的AKI的构成比分别为95%和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增多等因素与患者术后发生AKI相关。结论AKI是接受CPB心脏手术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心、肾功能,减少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减少输血量,维持术后循环稳定可以降低CPB心脏手术后AKI发生。

  • 标签: 体外循环手术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损伤(AKI)患者与慢性肾脏病(CKD)合并AKI(AonC)患者的预后。方法入选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2009年8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AonC患者147例,男性105例,女性42例,年龄(83.95±7.04)岁;同期单纯AKI患者270例,男性226例,女性44例,年龄(81.75±6.98)岁,比较两组患者近期(1年内)预后。结果单纯AKI患者随访30d时的病死率高于Aon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d和1年时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的肾功能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的AonC患者随访30d、90d和1年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是否合并CKD与患者30d病死率无关(P=0.068),与AKI分期、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相关,肾脏替代治疗(RRT)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老年AKI患者患病率和病死率高,是否合并CKD与近期预后无明显相关。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 病死率 肾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肝硬化是肝病的终末阶段,肝脏的储备功能已接近耗竭,肝功能不全的症状开始出现,并发生一系列的合并症,如门脉高压、肝性脑病、出血倾向、持续性黄疸等。多年来肝硬化的治疗一直是对症治疗为主,即保护残存的肝细胞的功能,缓解门脉高压.肝硬化的病理基础是持续性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和改建,伴广泛而严重的纤维组织增生。一般认为,肝硬化是不可逆转的。但近年来对于肝纤维化的深入研究使人们认识到通过适当的治疗,肝内的纤维组织是可以减少、消退的。虽然目前的抗纤维化治疗距离肝硬化的彻底治愈还相差甚远,但已经打破了肝硬化不可逆转的规律。外科肝移植技术的进展,更为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提供了治愈的可能性。

  • 标签: 肝硬化 进展 代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30例酒精性肝硬化(AC)与260例肝炎后肝硬化(V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结果经比较得知,AC组患者的血清GGT明显升高,AC组患者在胆囊炎、脂肪肝、胰腺炎、胆石症的发病几率上明显高于VC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差异显著,GGT是诊断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特征的重要指标,早发现、早治疗可有助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更快康复,改善预后。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临床观察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早期急性损伤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2例早期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实施间接性血液净化,观察组46例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3.48%,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6.09%高(P<0.05)。在BUN、Scr、TNF-α、Cys-C四项指标上,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在早期急性损伤患者治疗中,连续性血液净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接性血液净化,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间接性血液净化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脓毒血症并发急性损伤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CRRT)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100例脓毒血症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n=50)和采用CRRT治疗的观察组(n=50),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临床指标变化,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在生存率与死亡率的比较中,均有明显生存优势,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T治疗能显著降低AKI患者血肌酐水平,从给升压药到行

  • 标签: 脓毒血症 急性肾损伤 CRRT治疗
  • 简介:急性损伤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在普通住院患者中AKI的患病率为3%~5%;而重症监护病房中更是高达30%~50%,引起长期或短期死亡率增加,并带来高额的经济负担[1,2]。急性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主要依赖于优化血流动力学和避免使用毒性药物,但在过去几十年中,特殊的预防措施、治疗策略或者药物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成效[3]。ICU中重症患者AKI诊断的延迟,对于死亡率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的增加[4,5],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毒性药物 重症监护 血流动力学 生物标记物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