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交通的发达,交通事故的增多,股骨髁的骨折在临床中呈上升趋势,对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我们认为股骨下端解剖型钢板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应当予以推广,特别在我们底层医疗机构。本文就股骨骨折应用股骨下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股骨下端解剖型钢板 股骨髁 粉碎性骨折 植骨
  • 简介:目的总结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的临床特点、效果。方法2001年9月~2006年9月,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25例。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2年.平均1.4年。按Schatzker的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解剖型钢板是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股骨下端 粉碎骨折 解剖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下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以锁定接骨板固定骨折,治疗高能量股骨下端骨折15例。均属AOC3型。术中直视并结合C臂监视复位骨折,尤其关节内骨折,放置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5个月。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13例,占86.7%,一般2例,占13.3%。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高能量股骨下端粉碎骨折骨折处的血运创伤小,骨折的愈合率高,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膝关节,并发症少,是治疗高能量股骨下端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股骨下端粉碎骨折 AO C3型 锁定接骨板固定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股骨下端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 2015 年 4 月至 2017 年 8 月期间接收的 80 例股骨下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40 例与参照组 40 例,参照组运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运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的患者骨折愈合、并发症以及其他手术、恢复相关指标。结果:在手术时长、愈合时间、手术出血量上,研究组各项明显少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为 5% ,显著少于参照组 20 %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骨折愈合优良率上,研究组为 95% ,显著少于参照组 77.5%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创伤,加速术后恢复,提升愈合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 ] 股骨下端骨折 交锁髓内钉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下端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对象为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2月期间收治的 100例股骨下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运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运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活动时间、手术出血量等情况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优良率上,观察组为 6%、 72%,对照组为 18%、 46%,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股骨下端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手术恢复,减少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 ] 股骨下端骨折 交锁髓内钉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交锁髓内钉在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我院股骨下端骨折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观察组(交锁髓内钉治疗)与对照组(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各47例,比较手术指标、治疗优良率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与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7.87%)高于对照组87.23%,观察组并发症率(6.38%)低于对照组21.27%,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出血量且缩短手术与下床活动时间,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股骨下端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0例股骨下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0-20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优良率较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不仅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股骨下端骨折 交锁髓内钉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拟行股骨下端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下端骨折1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于术时间45-90min,平均60min。术后随诊6-12个月。骨折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应用《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洲动评定疗效,优87例(97.6%>,良3例(2.4%),优良率(91.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0o)(PG0.05)。结论与锁定加压钢板比较,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具有既保持髓内钉固定不损伤骨折端周围组织,又保留骨折端原始血肿不被破坏,操作熟练,可减少X线透视的次数等优点。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是一种固定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的治疗股骨下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锁定加压钢板 股骨下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逆行交锁髓内钉在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股骨下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骨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至3.33%,而参照组则高达2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逆行交锁髓内钉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手术指标,缩短就医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经济压力。同时也促进骨愈合,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逆行交锁髓内钉更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逆行交锁髓内钉 股骨下端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髁支撑钛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老年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髁支撑钛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老年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32例.结果术后随访30例,时间6个月~5年,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优13例,良15例,差2例,无严重感染及死亡病例,优良率达93%.结论应用髁支撑钛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老年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髂骨移植 股骨下端 粉碎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应用于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股骨下端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48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48例患者为试验组,行交锁髓内钉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疗效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患者(68.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下端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下端骨折 交锁髓内钉 加压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效果。方法对不同类型骨折采用不同方法,分别以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尺骨鹰嘴牵引、切开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随访46例,其中优38例、良7例、差1例,肘内翻5度至10度者1例,发生率为2.2%。结论合理选择治疗方法能满足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要求。

  • 标签: 小儿 肱骨下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2例,手法整复+肘部可旋转活动的外固定托。结论牵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仍是治疗此种骨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皮牵引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中伸直型骨折55例,屈曲型骨折11例,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面骨折18例,均在持续牵引下行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手法复位后3个月后对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优43例,良28例,可11例,差2例,总有效率为97.62%。结论:该法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下端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评价。方法365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明确诊断后均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结果经过3-6月的随访,疗效满意。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方法简便,失败率低,副作用小,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患者经济负担小,值得推广。

  • 标签: 桡骨下端骨折 石膏托 外固定 手法整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8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与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数据显示,治疗前、治疗后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对比具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旋前旋后活动度、腕关节桡尺偏活动度、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桡骨下端骨折 手法复位治疗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