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外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 2月— 2016年 3月在我院诊治的 163例支原体感染患儿,对其中 60例伴有外感并发症的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并分析其检查、治疗方法以及疗效。结果:采用红霉素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 75%,因此观察组疗效优于参照组。出院后两组均需继续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连续治疗 2~3个疗程,过早停药易导致复发。结论:肺炎支原体易导致外感,临床上应提高正确认识,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对症治疗外并发症。

  • 标签: 儿童 肺炎支原体 肺及肺外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与外感疾病的类型。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之间总共收治的小儿肺炎小儿肺炎支原体外感患儿70例,把这70例患儿随机的平分为两组,一组设置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的35例患儿采取医院常规的治疗方式,实验组的35例患儿进行阿奇霉素静脉注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发小儿肺炎支原体外感的70例患儿中,有26例患儿发生了消化系统感染,在所有的肺炎支原体外感并发症中所占比例最大。实验组的35例患儿在接受一段时间的阿奇霉素静脉注射治疗之后,痊愈的患儿有17例,对照组的35例患儿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常规治疗之后,其痊愈的患儿有10例,可以得知,实验组患儿的痊愈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痊愈概率。讨论小儿在患肺炎后容易引起各种外感并发症,对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儿的痊愈概率。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 肺外感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感气性坏疽的临床护理规律。方法针对骨外手术后感染气性坏疽病例,制定严密详细的护理计划,另加强局部创面换药及局部氧疗,严格隔离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预防褥疮、肺炎、泌尿系等并发症发生,加强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结果患者均顺利康复,创面完全愈合,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对骨折合并气性坏疽的病例,应制定严格的治疗及护理计划,早期治疗,早期隔离,才能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达到抢救和治疗的目的。

  • 标签: 骨外感染 气性坏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感气性坏疽的临床护理规律。方法针对4例骨外手术后感染气性坏疽病例,制定严密详细的护理计划,另加强局部创面换药及局部氧疗,严格隔离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预防褥疮、肺炎、泌尿系等并发症发生,加强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创面完全愈合,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对骨折合并气性坏疽的病例,应制定严格的治疗及护理计划,早期治疗,早期隔离,才能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达到抢救和治疗的目的。

  • 标签: 骨外感染 气性坏疽 护理
  • 简介:摘要外感病是一个综合的病理生理状态,病因病机包括能量代谢异常状态(寒证或热证)、微生物感染、病理性生理性代谢物积聚、正气强弱。外感病的寒热本质与机体能量代谢异常及其原因相关;辩证依据主要是可以反应机体能量代谢状态的相关征象。感染只是外感原因中的一个因素;发热是外感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和体征,与病性的寒热没有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根据中医寒热辩证,通过正确治疗纠正能量代谢异常是外感疾病获取良好疗效的前提和基础。外感疾病发热,寒热本质不同,退热方法不同。

  • 标签: 外感病 寒热本质 感染 发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导致肠道外感的相关临床表现。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儿童轮状病毒导致肠道外感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儿童出现轮状病毒症状时,因轮状病毒感染而导致呼吸系统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有23例,有46例患者合并出现闭塞流涕以及咳嗽等表现,表现为急性喉炎的有2例患者,表现为支气管炎的有13例患者,毛细血管炎的有7例患者,出现肺炎现象的患者有4例,神经系统出现抽搐现象的有5例,其中3例患者伴有皮疹现象。本组患者中接受心肌酶谱检查的有40例,其中表现为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有34例。本组患者中接受肝功能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有13例患者,表现为谷草转氨酶偏高的有23例。患者X射线胸片检查表现为纹理增粗的有19例,表现为双斑片影或者点片影的有5例。患者心电图检查表现为窦性心律过速的有23例,表现为T波改变的有5例。有6例患者接受脑电图检查,检查结果中有3例患者显示异常。结论轮状病毒的出现可能导致儿童肠道外发生感染,从而导致呼吸系统、心肌损害以及肝脏损害等症状,而病毒血症可能是造成轮状病毒出现多途径损害的主要途径。

  • 标签: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外感咳嗽患儿予以清健脾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外感咳嗽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9例。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给予清健脾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28例(96.55%)明显高于参照组21例(72.41%),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小儿外感咳嗽患儿予以清健脾推拿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无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 标签: 小儿 外感咳嗽 清肺健脾推拿
  • 简介:1案例介绍1.1一般资料患者周景文,男,57岁,中国籍哈尔滨人。援外专家,1994年9月5日经埃塞俄比亚赴乌干达的坎帕拉执行援外任务。1.2临床表现与诊治经过1994年10月18日在乌干达驻地,患者突然发现尿急、尿频、尿痛及肉眼可见“血尿”,10月20日上午11时,送中国驻乌干达医疗队诊治。当晚开始发烧、体温达39℃,次日出现黄疸及意识障碍、高烧不退。经化验检查,血涂片中

  • 标签: 中国援外专家 国外 疟疾 死亡病案 传染病 卫生检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内、外感的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差别。方法选取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400例,鉴别医院内、外感患者并进行相关抗生素敏感性及耐药性分析。结果院内、外感的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性出现了分离,且院内感染者对抗生素敏感性普遍低于院外感。结论通过分析医院内、外感的大肠埃希菌药物药敏性的差别,可指导临床治疗和院内抗感染工作。

  • 标签: 医院内外 大肠埃希菌 药敏差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光子治疗仪应用于手术外感伤口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手术外感伤口患者共70例,信封法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红外线治疗,观察组采取光子治疗仪。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光子治疗仪应用于手术外感伤口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缩短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光子治疗仪 手术外感染伤口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病变,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是其特征性症状,与燥邪最易伤肺,易伤津耗液、易涩滞气机的特点相符。因此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从外感燥邪论治是可行的.

  • 标签: [] 燥邪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
  • 简介:目的:建立近似自然感染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体外感细胞模型.方法:将含10%HCVRNA阳性血清的接种液和HepG2细胞在37℃、5%CO2条件下共同孵育24h,再加含新生牛血清、地塞米松、胰岛素及硫酸亚铁的维持培养液,置32℃、5%CO2条件下培养,以后每3~4d传代一次,定期收集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应用RT-nested-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进行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检测.结果:RT-nested-PCR法检测发现在接种病毒后第4~16天的细胞标本中可检测到HCVRNA正链,接种病毒后第4~24天的细胞标本则可检测到HCVRNA副链.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病毒蛋白(NS3)能在第4天检出.结论:HCV体外感HepG2细胞模型的建立,可望用于HCV吸附肝细胞机制研究及疫苗中和试验.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体外感染 HEPG2 细胞模型
  • 简介:摘要小儿外感,人参败毒散《叶天士《幼科要略》云“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人参败毒散源自《小儿药证直决》功用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 标签: 人参败毒散 小儿外感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热犯外感咳嗽患者采用柴石宣肺汤,并对治疗效果与价值进行探讨。方法:设置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所选60名参研对象为大庆市中医医院心病肺病科收治的风热犯外感咳嗽患者,并将其依照计算机表法分为A(常规组)、B(实验组)两组,两组人数均等(30人)。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与柴石宣肺汤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记录与比对。结果: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可知,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整体高于A组,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基础治疗组 柴石宣肺汤治疗组 风热犯肺型外感咳嗽患者 临床总有效率
  • 简介:多内分泌腺瘤病(MEN)是一种以同一患者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内分泌腺体肿瘤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过去曾被称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和“多腺体综合征”,现在统称为多内分泌腺瘤病。多内分泌腺瘤病主要分为两类:多内分泌瘤病1型(MENl型,Wermer综合征)和多内分泌瘤病2型(MEN2型,Sipple综合征),

  • 标签: 分枝杆菌 病原菌 肺结核病 非结核分枝杆菌 MEDICINE 1999 27(10)
  • 简介:摘要下咽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由于该区域的解剖结构比较隐蔽,可能存在因咽腔狭窄暴露不佳而漏诊的情况。因异物留存时间过长导致的各类并发症临床文献时有报道,由于下咽梨状窝区域异物造成的急性颈段硬脊膜外感病例临床上罕有报道。本例患者异物取出后1周出现了对侧的颈部疼痛、活动时加重,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后出现颈部疼痛及感染症状持续加重,颈部增强CT及MRI检查明确了感染的部位及罕见病因,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患者痊愈。1个月后随访,患者状态良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