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进治疗左静脉综合(即胡桃夹综合-NCS)的手术方法。方珐对3例明确诊断为左静脉综合的患者采用左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结果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0min、21min及16min。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3天、第5天及第4天,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5天、第7天及第6天。随访4—6月,血尿均未复发。结论左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治疗左静脉综合,疗效满意。

  • 标签: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胡桃夹综合征 左肾静脉下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左静脉综合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2月~2010年9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左静脉综合患者5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比较,左静脉狭窄段内径、左静脉狭窄段流速、近门段流速左静脉门段内径与狭窄段内径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静脉综合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准确性高、无痛苦、并可作动态观察等优点,可作为目前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左静脉综合与精索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精索静脉内径确诊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再以仰卧位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左侧扩张部静脉内径和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狭窄部静脉内径,确诊左静脉综合。确诊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19例,确诊左静脉综合15例,对比分析单侧及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左静脉狭窄情况。结果静脉综合在单纯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者与双侧曲张患者间的发病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者多见。在单纯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精索静脉曲张分级3级的患者合并出现左静脉综合与1级和2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发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左静脉综合是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原因。单纯重度左侧精索静脉患者应推荐行静脉彩超检查,以判断是否有左静脉综合的存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精索静脉曲张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髂静脉综合患者腔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2月共19例髂静脉综合患者行髂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显示左髂静脉狭窄15例,闭塞3例,右髂静脉狭窄1例。结果全部病例行腔内介入治疗均成功,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9例下肢肿胀患者症状于术后14d内完全缓解,4例患者下肢溃疡创面愈合或缩小。随访3~44个月,19例患者均行双功能彩色超声检查,其中8例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均提示髂静脉通畅,支架无移位。结论髂静脉综合的腔内介入治疗近、中期效果好,通畅率高,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 标签: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静脉造影术 扩张术 放射学 介入性
  • 简介:摘要髂静脉综合又称Cockett综合,因髂静脉内外因素引发的管腔狭窄或阻塞所导致的一系列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肢静脉高压,如下肢肿胀、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等,甚至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及经久不愈的溃疡。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如B超(多普勒)、CT、磁共振静脉成像、静脉造影(DSA)等,越来越多的髂静脉患者被发现。DSA检查可作为诊断髂静脉综合的金标准。一旦诊断为髂静脉综合,应积极处理。目前,腔内介入治疗可作为治疗髂静脉综合的有效手段。本文对髂静脉综合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个简要综述。

  • 标签: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1临床现象让我们来看看临床上的现象,先看下肢静脉曲张的病患肢体的分布情况(见表1)。这只是有关下肢静脉曲张文献的一小部分,遗憾的是,大多数相关文章只提单侧肢体和双侧肢体的数量,而不提左右侧肢体的分布,这说明大多数作者认为下肢静脉曲张与哪一侧肢体并无关联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髂总静脉 治疗 双侧肢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因"喘鸣3个月,加重伴气促1个月余"的3月龄患儿及1例因"反复咳嗽、喘息半年,加重20 d"的12月龄患儿住院治疗,经过肺部CT血管成像、心脏彩超及气管镜检查,诊断为无名动脉压综合(IACS)。IACS是引起婴幼儿反复喘鸣或喘息的重要原因,其常被漏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allstent支架治疗髂静脉综合(IVCS)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采用Wallstent支架植入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2例IVCS患者(排除活动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下肢97例,右下肢12例,双下肢3例;跨关节26例。分为非血栓组(26例)、急性或亚急性血栓组(65例)及慢性血栓组(21例),所有患者术后规则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统计分析术后支架通畅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112例患者中,植入支架149枚。随访(38.4±9.8)个月,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9例。支架一期通畅率92.0%(103/112),其中急性亚急性血栓组92.3%(60/65),慢性血栓组85.7%(18/21),非血栓组96.2%(25/26);支架二期通畅率95.5%(107/112),其中急性亚急性血栓组96.9%(63/65),慢性血栓组85.7%(18/21),非血栓组100 %(26/26)。无支架脱落、植入血管破裂、严重出血等并发症;1例对侧髂静脉继发血栓。结论IVCS应用Wallstent编织支架治疗,具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和支架中期通畅率,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Wallstent 支架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髂静脉综合,是髂静脉受压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左侧髂静脉,分为非血栓性的髂静脉综合和血栓性髂静脉综合。非血栓性髂静脉综合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诊断方式主要有静脉造影、血管内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CT、磁共振静脉成像和血流动力学检查。治疗方式以介入治疗为主,相应治疗方法多样,日趋完善,治疗效果理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综合的X线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综合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方法级特征。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或有返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活动后加重。上消化道双重造影显示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段受阻,表现为纵行“笔杆”压迹。右侧位或俯卧位症状可缓解。结论肠系膜上动脉压综合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应用正确的检查方法减少对本病的误诊。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十二指肠 笔杆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髂静脉综合(IV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34例急性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DT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术组(CDT组,68例)和PMT(AngioJet)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术组(PMT组,66例)。观察两组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深静脉和支架血流通畅情况,Villalta评分以及CIVIQ-2评分。结果CDT组和PMT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均在溶栓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CDT组Ⅲ级血栓清除率为76.5%(52/68),Ⅱ级血栓清除率为23.5%(16/68),支架植入41例(45枚),滤器回收率为88.2%(60/68)。PMT组Ⅲ级血栓清除率为75.8%(50/66),Ⅱ级血栓清除率为24.2%(16/66),支架植入42例(56枚),滤器回收率为86.4%(57/66)。CDT组住院时间[(10.09±3.27)d]较PMT组[(7.94±3.08)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 306, P<0.001);两组术后3 d患肢小腿周径与术前比较的周径差分别为(1.51±1.21)cm和(2.48±1.8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 502,P=0.001)。CDT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6%(12/68),PMT组3%(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8,P=0.006),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肾功能障碍、致死性肺栓塞、严重颅脑出血。随访时间为(10.57±7.44)个月(范围:1~33个月),CDT组和PMT组术后12个月的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8.9%(16/18)和95.2%(4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两组Villalta评分和CIVIQ-2评分差异仅在术后1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1)。结论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行AngioJet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联合同期髂静脉腔内治疗,较CDT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患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更快,围术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机械血栓切除术 导管接触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3D-DSA技术在髂静脉综合(IVCS)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上通过症状、体征、结合CTV或MRV检查可疑诊断为IVCS并且行髂静脉造影的171例患者,比较MRV、2D-DSA与3D-DSA对IVCS诊断效能,并且评估3D-DSA在IVCS诊疗中的图像优势。结果171例患者中93例同时行MRV及3D-DSA,101例同时行2D-DSA及3D-DSA。以3D-DSA为金标准,MRV的灵敏度为75.61%,特异度72.73%,Youden指数为0.48;2D-DSA的灵敏度为90.22%,特异度100%,Youden指数为0.90。2D-DSA和3D-DSA,MRV和3D-DSA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3D-DSA可提高IVCS的检出率,有更好的影像学评估优势。

  • 标签: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成像,三维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联合血管增强技术(vascular enhancement technology,VET)诊断髂静脉综合(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252例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患者,于X线顺行静脉造影(X-Ray venography,XRV)前分别应用CDUS、VET检查患肢同侧髂静脉,以髂静脉横断面直径狭窄比率(diameter stenosis ratio,DSR)>50%作为超声诊断IVCS的标准。记录髂静脉狭窄部位,有无侧支循环形成、髂内静脉反向血流等间接征象。选取CDUS、VET及两者联合与XRV结果一致的病例,分为IVCS组和非IVCS组。以XRV为诊断IVCS的金标准,对三种方法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选取超声诊断效能最高的方法与XRV结果一致的病例,根据下肢有无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分为并发深静脉血栓组(DVT组)与无并发深静脉血栓组(non-DVT组),分析IVCS与下肢DVT发生的关系;non-DVT组患肢按照下肢CVD的CEAP临床分级分为C2~C6级5组,分析IVCS与不同CEAP临床分级的关系。评估髂静脉狭窄好发部位及侧支循环形成和髂内静脉反向血流对诊断IVCS的价值。结果①以XRV为金标准,与CDUS、VET单独诊断比较,CDUS联合VET对IVCS的诊断效能最高(均P<0.05)。②CDUS联合VET诊断的IVCS组和非IVCS组中,DVT和non-DVT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0,P<0.001)。③non-DVT组中,CEAP临床分级C3级、C5级病例分布在IVCS组和非IVC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2级、C4级、C6级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IVCS组髂静脉狭窄部位的构成比,左髂总静脉起始段与其中远段、右髂总静脉起始段、中远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侧髂总静脉中远段、髂外静脉与股总静脉交界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IVCS组中侧支循环形成、髂内静脉反向血流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7,P=0.010),前者比例高于后者。结论CDUS联合VET对IVCS的诊断效能最大,优于CDUS、VET单独诊断。IVCS与下肢DVT关系密切,与CEAP临床分级无相关性。IVCS发生最常见部位是左髂总静脉起始段狭窄。侧支循环形成可作为诊断IVCS的间接指标。

  • 标签: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血管增强技术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系膜上动脉压综合(SMACS)合并胡桃夹综合(NCS)的CT血管造影征象,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SMACS合并NCS患者108例为病变组,另随机抽取同期行CT血管造影检查SMACS、NCS症状阴性者108例为正常组。在VR像上分别测量腹主动脉(AA)与肠系膜上动脉(SMA)夹角,在轴位图像上左静脉通过SMA与AA夹角层面测量左静脉内径(a)及SMA与AA距离(D1),在门层面静脉最宽处测量左静脉内径(b),计算b/a比值,在十二指肠通过SMA与AA夹角层面测量SMA与AA距离(D2)。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诊断临界值及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AA与SMA夹角、a、D1、D2均为正常组大于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32、3.554、12.864、13.330,P=0.000、0.001、0.000、0.000);b、b/a均为正常组小于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0、-7.975,P=0.005、0.000)。AA与SMA夹角、a、D1、D2该四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8、0.904、0.999、0.994,诊断临界值分别为34.05°、3.45 mm、5.07 mm、6.93 mm,敏感度分别为92.7%、92.7%、100%、97.6%,特异度分别为96.2%、77.4%、98.1%、98.1%。结论CT血管造影可直观反映AA与SMA夹角、AA与SMA距离、左静脉内径及其与十二指肠受压情况,对SMACS合并NCSD的诊断有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胡桃夹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髂静脉综合合并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髂静脉综合并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组行介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和激光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59.99±2.47)min、出血量(63.58±2.77)ml、术后(4.18±0.18)d恢复、住院(6.85±0.30)d、CIVIQ(76.49±2.74)分、VCSS(4.10±0.59)分、溃疡愈合率88.89%,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激光手术,治疗髂静脉综合合并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有助于促进溃疡愈合,促使下肢静脉功能恢复,术后康复速度快。

  • 标签: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下肢静脉曲张 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