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妇女卵巢肿瘤的主要发病类型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归性分析62例老年妇女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32例接受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治疗,2例患者接受次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治疗,7例患者接受肿瘤减灭术治疗,20例患者接受单纯附件切除术治疗,1例患者合并肝硬化,患者家属放弃接受进一步治疗,只接受盆腔肿块穿刺活检术治疗,考虑其病情为低分化腺癌。结论卵巢肿瘤在疾病发生的早期阶段并不具备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的病情确诊时以发展到晚期,若老年妇女发生腹痛、腹胀且原因不明,在将消化系统疾病排除后,则需开展进一步妇科检查。

  • 标签: 老年妇女 卵巢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使用针状电极剜除膀胱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12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位于膀胱侧壁、输尿管口周围,用针状电极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记录手术时间、是否诱发闭孔神经反射、肿瘤病理分期及复发情况等.结果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侧壁肿瘤未进行闭孔神经阻滞.切除肿瘤15枚,肿瘤大小0.8~3.0cm,单枚肿瘤切除时间1~25min.侧壁肿瘤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出血少,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切除的肿瘤均获得完整病理分期,术后随访3~1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基本消除闭孔神经反射,能够完整切除膀胱肿瘤并可做精确临床分期.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是未来膀胱癌治疗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 针状电极 膀胱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丘脑肿瘤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丘脑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经皮质侧脑室入路9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4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4例,经顶间沟入路3例。观察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短期内病人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14例,无明显变化4例,加重2例。出院时KPS评分:90~100分9例,60~80分6例,30~50分3例,10~20分2例。结论对于丘脑肿瘤显微手术治疗,个性化选择入路、掌握手术要点及方法是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脑肿瘤 丘脑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小肠肿瘤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肿瘤,其中2/3~3/4是恶性肿瘤。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比结肠癌低50倍。这是由于小肠属碱性环境,不利于肿瘤生长;小肠内容物是流体,可稀释致癌物质,即排空快而减少食物中潜在致癌物与肠黏膜的接触时间;小肠细菌量少,使需要细菌参与代谢的潜在致癌物(如二级胆酸)生成减少;小肠淋巴组织产生IgA,中和病毒;集合淋巴结产生的T淋巴细胞免疫力强等原因,使小肠的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消化道其他部位。目前尚未明确恶性肿瘤的诱发因素及病因。本文旨在探讨小肠肿瘤临床诊治。

  • 标签: 小肠肿瘤 临床特征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腮腺肿瘤患者给以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136例,对照组66例患者给以传统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70例给以改良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7%)较对照组(86.36%)来说有着明显提高;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9%)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且观察组复发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9.09%),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腮腺肿瘤患者采取改良式肿瘤切除术可大大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腮腺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头颈部肿瘤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为肿瘤转移以及重要器官功能丧失,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来降低肿瘤转移以及复发的概率,进而保证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循环肿瘤细胞对头颈部肿瘤的转移以及预后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可及时检测出现肿瘤转移或者复发患者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本文主要讲述循环肿瘤细胞在头颈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作用。

  • 标签: 循环 肿瘤细胞 头颈部肿瘤 诊断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使用针状电极剜除膀胱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12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位于膀胱侧壁、输尿管口周围,用针状电极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记录手术时间、是否诱发闭孔神经反射、肿瘤病理分期及复发情况等.结果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侧壁肿瘤未进行闭孔神经阻滞.切除肿瘤15枚,肿瘤大小0.8~3.0cm,单枚肿瘤切除时间1~25min.侧壁肿瘤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出血少,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切除的肿瘤均获得完整病理分期,术后随访3~1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基本消除闭孔神经反射,能够完整切除膀胱肿瘤并可做精确临床分期.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是未来膀胱癌治疗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 针状电极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药物的治疗问题及临床药学对策。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肿瘤药物治疗的临床药学干预(干预组),与2018年1月前实施的肿瘤药物治疗常规管理(常规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各收治80例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两组肿瘤患者实施肿瘤药物治疗管理的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接受肿瘤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管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率、辅助、预防用药不规范发生率及患者治疗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给予临床药学优质干预管理的效果明显,能规范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 标签: 肿瘤药物 治疗问题 药学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肿瘤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效果作探讨。方法研究中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术后疼痛患者98例为对象,将其以双盲法均分组为选择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将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各方面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h及12h、2d、3d的疼痛程度均见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5.01±1.24)分、(4.38±0.31)分、(2.51±0.30)分、(1.34±0.95)分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7.24±1.56)分、(6.95±1.52)分、(4.57±1.60)分、(3.62±0.71)分,P<0.05。结论乳腺肿瘤术后疼痛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时,辅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可使得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后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良性叶状肿瘤的生长方式多为膨胀性,肿瘤的核异型性为轻度,核分裂出现的情况较少,且拥有较低的肿瘤坏死率和较慢的间质生长速度。但是交界性叶状肿瘤与恶性叶状肿瘤的生长方式多为浸润型,核异型性较为常见,核分裂的情况多发,且拥有较高的肿瘤坏死率和较快的间质生长速度。结论诊断结果主要依靠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来观测,对早期引发该疾病的原因应从根本上引起重视,因乳腺叶状肿瘤临床上的的表现与纤维瘤酷似,必须在对其治疗上保持严谨的态度。

  • 标签: 乳腺叶状肿瘤 临床病理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腔镜下行胃肠肿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12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60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胃肠肿瘤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腹治疗方式,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结果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腔镜下行胃肠肿瘤的方式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胃肠肿瘤 腹腔镜 临床疗效
  • 作者: 郑丽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8-09-19
  • 出处:《医师在线》 2018年第9期
  • 机构: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探讨分析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方法:选择本院所收治患有肿瘤病症的120例病患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基本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60例病患。仅对观察组病患实施picc干预性疗法,而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病患干预效果评分极高,组间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对于接受肿瘤疾病治疗及护理的病患,实施picc干预性疗法,能提升临床护理干预及治疗效果,可抑制不良症状表现出现,促进病患疾病转归,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 标签: picc 肿瘤 护理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42例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给予大量输血,比较输血前后临床检验指标。结果输血前,血小板(PLT)计数为(189.22±96.42)×109/L,凝血酶原时间(PT)为(15.07±2.67)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44±0.46),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37.61±6.13)s,纤维蛋白原(FIB)为(2.64±1.13)g/L,凝血酶时间(TT)为(16.11±2.38)s;输血后,PLT计数为(115.01±53.87)×109/L,PT为(16.67±5.21)s,INR为(1.26±0.28),APTT为(39.54±7.41)s,FIB为(2.21±0.88)g/L,TT为(18.33±4.57)s。输血后,患者PLT计数、INR、FIB均低于输血前,PT、APTT、TT均长于输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对大失血的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临床医生应该高度警惕大量输血以后的各种并发症,及时对患者的PLT输血、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给予检测,进而能够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当大失血的肿瘤患者出血已经停止,可以考虑限制性输血方式,进而降低输血不良影响。

  • 标签: 肿瘤 大量输血 临床检验指标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40例卵巢的黏液性肿瘤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40例卵巢的黏液性肿瘤中,30例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例。肿瘤系囊性或者囊实性且常为多房,其内则系胶冻样的黏稠物质以及淡黄色的黏稠液体。其中良性者表面多光滑,并且壁薄,而交界性者表面则基本光滑,并且掺杂着乳头状多簇增生的区域,但恶性者表面呈多房且为囊实性。结论患者卵巢的黏液性肿瘤,以良性肿瘤最为多见,而交界性的肿瘤则比较少见,当表现为交界性肿瘤时,往往需多点取材,从而排除患者早期的浸润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蒂扭转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卵巢肿瘤蒂扭转多为成熟性畸胎瘤,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1例。均行开腹手术治疗,均复位成功,卵巢保留率100%。术后发热4例,月经正常29例,月经周期延长1例,无严重副作用。结论卵巢肿瘤蒂扭转早确诊早手术,有发热者短时间抗炎尽快手术治疗。及时复位能有效保留卵巢。

  • 标签: 卵巢肿瘤蒂扭转 手术治疗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48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骨髓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突变基因检测结果。结果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血栓形成以及肝脾肿大等;通过比较所有患者的粒系比例、巨核系细胞计数以及红系比例发现,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AK2V617F体细胞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0%的PV患者、55.56%的ET患者、35.71%的PMF患者;CARL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0.00%的PV患者、38.89%的ET患者、28.57%的PMF患者;MPL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0.00%的PV患者、11.11%的ET患者、7.14%的PMF患者。结论对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的诊断,必须结合对患者临床表现、骨髓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突变基因检测结果等相关资料的分析,做出合理判断。

  • 标签: 骨髓增殖性肿瘤 临床治疗效果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规范管理对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96例肿瘤晚期且有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法将 96例患者分两组,每组 48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止痛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止痛治疗的同时予疼痛规范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结果:管理前,两种患者 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管理后,两组患者的 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更高,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状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P<0.05。结论:疼痛规范管理能够更加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肿瘤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肿瘤 晚期 疼痛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