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可逆后部白质综合(RPLS)是指一种主要和大脑后白质病变相关的症侯群。其临床特征为头痛、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精神状态改变、运动障碍及抽搐。特征神经影像学异常通常见于顶-颞-枕叶的白质;CT为低密度改变。他加权和ADC呈高信号。RPLS的发生通常和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及某些药物的使用有关。可能诱发RPLS的药物有:抗肿瘤药、贝伐单抗、环孢素、双氯芬酸、静脉注射入免疫球蛋白、利奈唑胺、他克莫司、沙利度胺及麻疹疫苗。药物诱发RPLS机制现仍然不清楚。早期诊断和治疗颇为重要。因为治疗不及时或不适当可致不可逆损害。然而,大多RPLS经及时适当治疗是可逆的。药物性RPLS的治疗方法包括停用可疑药物,控制高血压和抽搐以及脱水。

  • 标签: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脑病 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后部白质综合(RPLS)的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可逆后部白质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中,均有视力障碍,神经影像学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可逆白质异常病变为特征。结论可逆后部白质综合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及时有效治疗对神经功能缺失的恢复至关重要。

  • 标签: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痫致可逆后部综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例子痫致可逆后部综合的诊疗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及时诊治及优质护理,2例病灶完全消失,1例病灶明显减小,均未复发。结论应提高对子痫致可逆后部综合的认识,积极治疗,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疾病恢复。

  • 标签: 子痫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痫患者发生可逆后部综合的情况,进一步描述其产科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14年子痫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CT或MRI)的结果。结果23例子痫患者有22例发生可逆后部综合(PRES),诊断方法采用至少一种脑部影像学显影技术单独行MRI检查8例;单独使用CT12例;联合使用CT和MRI3例;其中磁共振血管检查1例。PRES发生部位累及顶叶,枕叶,额叶,颞叶,基底节和脑干、小脑区。产前子痫17例,产后子痫6例。子痫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头痛(87%),其次为神状态改变(47.8%),视力障碍(30.4%),恶心/呕吐(21.7%)。有10例患者发生严重收缩期高血压。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往往同时发生PRES提示PRES是子痫发病机制的核心病因。针对预防或改善PRES也许可以防止子痫发作或促进子痫患者的恢复。

  • 标签: 脑部成像 子痫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ORES患者的临床和MR资料。结果头颅MR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皮质区对称性病变,常累及皮层,颞叶、额叶、小脑、基底节区等也可同时受累。本组病例结果病变均累及双侧枕、顶叶,9例同时累及额叶,1例累及小脑半球,1例累及胼胝体压部,MR呈稍长、等T1长T2,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8例做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呈等或稍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经治疗后10例复查大部分病灶吸收好转。结论MRI是PRES的最佳检查及随访手段,MR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正确诊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摄影术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影像线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MR用于可逆后部白质综合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就诊的14例可逆后部白质综合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患者均接受包括T2WI、T1WI、FLAIR序列扫描,5例患者接受CT平扫,4例患者接受MR增强扫描。治疗后12例患者接受MRI复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主要对双侧顶枕叶白质区有影响,与颞叶、脑干、小脑、基底节区等区域的受累程度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CT检查结果表示白质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MRI检查结果则呈现对称长T1长T2信号,FLAIR为高信号,DWI为等、低信号,ADC值增高。结论应用MRI诊断可逆后部白质综合的典型征象为双侧顶枕叶白质区多发对称血管源水肿,CT的典型征象则为顶枕叶白质低密度影,在临床中诊断中应结合两者结果进行判定。

  • 标签: CT MR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价值 比较
  • 简介:摘要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神经系统问题的发生率为15%~30%,包括癫痫、意识状态改变、失语、木僵状态、皮质盲、周围神经病变、可逆后部白质综合等,严重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和生活质量。肝移植术后可逆后部白质综合发生的风险较小,临床报告也较少。本文介绍1例年轻女性患者在接受肝移植后发生可逆后部白质综合,分析其病例特点及诊疗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各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关于新型抗肿瘤药物相关可逆后部综合(PRES)的报道逐渐增多。新型抗肿瘤药物相关PRES的发生主要与内皮功能异常有关,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头痛、意识改变、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痫发作、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等,部分患者影像学呈特征可逆双侧皮质下血管源水肿。目前对该不良反应的诊断尚缺乏统一标准;治疗的核心是减量或停止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同时,给予控制血压、抗癫痫等对症治疗,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抗肿瘤药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可逆后部综合(RPES)的影像学和临床表现。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54例,均给予MRI扫描,分析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特点。结果患者临床常见的症状主要为意识障碍、头痛、视觉障碍、恶心、发作癫痫等,发病时常伴随血压升高,影像学表现为病灶主要分布在双侧大脑的后部皮层下白质区,经常可累及额叶、颞叶、脑干、小脑等。CT检查表现出低密度影,MRI检查表现出T1或长T2信号,18例行增强MR扫描后,16例无强化,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MRA检查没有发现血管的异常,1例患者表现大脑双侧中动脉的走形僵直。患者经临床治疗后例39病症完全消失,10例病变明显的缩小,5例遗留坏死的软化改变。结论可逆后部综合患者采用MRI检查,详细准确的显示出患者的病灶部位,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有利于临床上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特点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影像学表现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MRI诊断高原可逆后部白质综合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11例可逆后部白质综合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RI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结果  11例患者经诊断发现异常信号,其信号为多发性,双侧顶枕叶白质区受累及8例,基底节区受累及2例,额叶受累及1例,病变的分布有对称特点。异常信号位置包括枕叶、额叶、顶叶、基底节等部位,信号在FLAIR序列以及T2WI上显示高信号,而在T1WI上则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等信号还出现在DWI序列中。8例高信号见于ADC图,等信号共出现3例。增强扫描中有2例患者未出现病变增强表现,有7例患者静脉及静脉窦于MRV中显示通畅。7例患者复诊MRI图像显示白质病灶基本吸收,未出现患者死亡病例。结论 MRI诊断高原可逆后部白质综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患者病变部位及情况,提高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并且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转归情况进行观察,提高治疗评估的准确,有应用价值。

  • 标签: MRI 高原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综合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HELLP综合以溶血、肝酶水平升高及血小板计数降低为特点,在妊娠期发生率为0.5%~0.9%,约70%发生在产前,大部分发生在妊娠晚期,但有30%的病例发生在产后,通常是在产后48 h内确诊。本文报道1例产前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表现,因产后HELLP综合、子痫及可逆后部综合(PRES)入院的患者,该患者顺产后出现血压升高及抽搐,辅助检查提示乳酸脱氢酶(LDH)及转氨酶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经过及时确诊及治疗10 d后好转出院的患者,结合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产科医师对产后出现的血压升高、HELLP综合及PRES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18例肾病综合合并可逆后部综合的患儿的病情观察要点和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病情观察、静脉通路的维护、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健康宣教及随访进行全方面的护理和指导。18例患儿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血压控制平稳,皮肤完好,15-20d病情稳定后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后部白质综合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0例可逆后部白质综合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0例可逆后部白质综合患者继发于高血压、系统红斑狼疮、尿毒症、妊娠子痫。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头颅CT或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对称的枕叶白质脑水肿,部分伴有顶额颞叶等病变。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头颅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可逆后部白质综合可由多种病因产生,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大脑后白质血管源脑水肿改变,及时治疗后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迅速改善。

  • 标签: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脑水肿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