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饱和对断肢再植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断肢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心电监护仪了解患者的饱和,探讨饱和对断肢再植的影响。结果通过观察记录,在饱和呈现下降趋势的时候,及时发现动脉危象1例;饱和在80%以下的时候及时发现静脉危象2例。通过及时的手术治疗,挽救了患者的断肢。结论通过对患者饱和的探查,了解患者的断肢病情,进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断肢再植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氧症是儿童肺炎、哮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快速识别低氧症对于危重症患儿的处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脉搏饱和监测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监测儿童低氧症的最佳方式,可无创、持续性监测脉搏饱和。现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儿科临床需求,制定《儿童脉搏饱和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提升儿科医师和护理人员对脉搏饱和监测的儿科常见应用、作用原理、操作技术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护理干预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饱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为对照组,4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包括:1)呼吸道管理:包括气道湿化、引流、清洁、疗等;2)体位翻身:每隔2小时翻身1次;3)心理护理:支持和鼓励,减少焦虑和恐惧情绪。观察患者入院时、治疗3天后和出院时的饱和(SpO2),并记录其差异。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饱和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饱和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AECOPD患者的饱和,特别是在治疗3天后和出院时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AECOPD患者的治疗中,合理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AECOPD 护理干预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A)是维持血流量相对稳定从而维持供需平衡的重要机制,明确患者CA能力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维持患者MAP在CA范围内有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但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监测方式用于患者CA监测,无创局部饱和(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变化近似于血流量变化,在临床中有无创、实时、持续监测的优势。文章从rSO2监测CA的原理、临床应用(包括围手术期、ICU中、小儿监测中)及其不足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探讨rSO2监测CA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脑血流自动调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观察了硬膜外阻滞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30例。麻醉中饱和SPO2变化。硬膜外阻滞后,SPO2稍有下降,但在正常范围,静推氟芬合剂后,有26例病人出现低氧症或严重低氧症,其中有3例为呼吸道梗阻。26例中13例经吸氧后SPO2立刻上升,17例在严密观察下未吸氧,经13分左右自行上升。低氧症的原因是硬膜外阻滞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和氟芬合剂抑制呼吸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辅助氟芬合剂时,建议常规吸氧,以免病人发生缺氧。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上腹部手术 血氧饱和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饱和(RrSO2)和腹部局部饱和(A-rSO2)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变化规律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连续选取2019年4-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体外循环(CPB)下行房间隔缺损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的患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13个月,体质量4.5~10.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应用近红外线分光仪的探头分别固定于患儿右肾体表定位处和肚脐下方1 cm,术中持续监测患儿RrSO2和A-rSO2。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开始即刻(T1),阻断升主动脉后5 min(T2),体温最低时(T3),开放升主动脉后5 min(T4),停机后5 min(T5)的RrSO2、A-rSO2、平均动脉压(MAP)、鼻咽温等参数的变化。记录术中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等相关情况。记录围术期(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首次开始进食时间等相关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患儿,患儿RrSO2和A-rSO2基础值分别为(70.00±7.50)%、(70.70±11.29)%。与T0比较,患儿RrSO2和A-rSO2在T1时下降,在T2、T3、T4时逐渐升高,在T5时恢复至T0水平。患儿RrSO2和A-rSO2在T0、T1、T2、T3、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儿A-rSO2与RrSO2呈正相关(r=0.806,P<0.01),RrSO2和A-rSO2均与MAP呈正相关(r=0.565、0.605,均P<0.05),与鼻咽温均呈负相关(r=-0.365、-0.331,均P<0.05)。其中,术后发生AKI患儿3例,AKI总体发生率10%(3/30例)。与T0比较,患儿RrSO2值在T1、T2、T3、T4时明显降低(P<0.05)。术后发生胃肠功能滞后患儿6例,胃肠功能滞后总体发生率20%(6/30例)。胃肠功能滞后患儿A-rSO2值在T0~T5明显低于未发生胃功能滞后患儿(P<0.05)。结论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监测手段,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在婴幼儿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围术期肾功能和肠道功能的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肾氧饱和度 腹部局部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婴幼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饱和以往的临床观察方法不易识别早期缺氧,应用脉搏饱和监护仪持续无创监测,能连续动态的观察机体合情况,及时发现早期低氧症,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据,同时可避免因多次采动脉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脉搏 血氧饱和度 监测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脉搏饱和是用脉搏饱和仪经皮测得的动脉饱和值。每位使用者均应认识脉搏饱和仪的参数有其局限性。本文就脉搏饱和监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做了详细分析,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应对对策。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干扰 对策
  • 简介:总结了饱和监测在338例胸部手术后患者病情观察中的作用。应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和PC-60指式饱和仪监测SpO2,根据SpO2变化,对患者采取动脉采血、吸氧、振动排痰或吸痰等护理。认为饱和监测能了解机体合情况,有利于胸部术后患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预防并发症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胸部 手术 血氧饱和度 病情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手掌及足底饱和(SpO2)监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方法将84例新生儿疾病患儿同时监测手掌及足底SpO2记录出现SpO2数据时间和数值与桡动脉饱和(SaO2)值进行对比。结果手掌与足底Sp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掌SpO2值与SaO2值差,显著小于足底与SaO2值差(P<0.05);手掌监测出现SpO2值时间显著快于足底(P<0.05)。结论新生儿手掌监测SpO2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比足底高。

  • 标签: 新生儿 血氧饱和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新生儿脑损伤发生过程中,饱和的改变先于脑电图、神经功能及组织形态的改变,饱和监测是早期预测指标。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具有无创、持续、床旁监测、安全可行的特点,是饱和监测的重要工具。采用NIRS可测定新生儿血流容积、血流流量的正常值,可用于胎儿-新生儿过渡期不良分娩和复苏效果的监测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判断,以及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测等,值得在新生儿临床应用。

  • 标签: 婴儿,新生 近红外光谱 脑氧饱和度 脑损伤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