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解放初期,穷人刚翻身,娃子们上学也参差不齐。同班同学,能相差七、八岁。记得当时有个马仁秀,可能就属于入学晚的学生,小学五年级就很像个大姑娘了。那时候,学校里有个腰鼓队,马仁秀就是其中很出色的队员。那些年是火红的年代,今儿成立互助组,明儿又升级为高级社。既是新生事物,就要庆祝一番。区里乡里三天两头要学校腰鼓队去街上搞宣传。腰鼓队全是一身绸子服装,下身绿绸子,上身黄绸子,腰鼓是红色的,配在一起很好看。鼓棍儿上系着绸巾子,随手飘扬。队形时合时分,时而穿梭如鱼,时而扭身似惊鹿。她们一齐跳跃,一齐敲鼓边儿,一齐击鼓皮,如同珍珠落玉盘,又好似春雷滚心头。由于马仁秀又高又壮,在队伍里就很显眼,时不时就能听人说:“看,那个就是马仁秀!”马仁秀住在镇西头,距学校不太远。她家弟妹多,母亲常年有病。她是老大,又忙上学又要忙家务,所以就把走路的时间也利用了起来──边走边拿着馍吃,很着急的样子。时间长了,就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她是一个饭量很大的姑娘。“大跃进”的时候,镇里一夜间就办起了初中和高中。升学不考试,连窝端,也不叫初中,叫七年级、八年级。马仁秀上到七年级的时候,仍要到处打腰鼓,今天这里炼出了钢铁,明天那里放了亩产万斤的卫星。腰鼓...

  • 标签: 旧事外 腰鼓旧事
  • 简介: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维,不是把学生往僵死的'知识'里面引,而是让学生活跃起来,然后因势利导,把有关的知识适当渗透进去。教师力求体现个性化、反馈化、预设化,比起传统课堂来说,显示出信息化手段辅助下课堂容量大的特点。学生品得深入,读得投入,写得精彩,让人耳目一新。

  • 标签: 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 双课堂
  • 简介:以鼓为舞。世界肃穆。你们摆动的身躯充满神韵。狂暴的风像个醉汉,让苍莽群峰匍匐在你们脚下。每一脚跺下,如一声落地的雷,你听见了吗?独自一人,坐在远离安塞千里的城市,我的心情沉郁而悲壮。我也要走回农村种粮种菜,也要头扎黄头巾,身穿黑袄裤,腰间一个圆柱形的红小鼓,也要手执红绸飘忽的鼓槌,边走边舞,让我想象中的强

  • 标签: 腰鼓 安塞 城市 圆柱形 世界 黄色的
  • 简介:一切细节清晰如昨。一闭上眼睛还是会想到外婆的旧屋,古老的土砖堆砌的墙面,青色和白色的油漆因年代久远纷纷硬质、脆薄,轻轻一碰就会有碎屑而下.龟裂的纹路随着墙面延伸开去,像时间织出的网,使木质的大门充满被光阴抚摸已久的沧桑感,门旁有春联贴着,新联覆旧联.年年如此。那些朱红的喜庆愿望与福祉,都被爷爷用刷子蘸了米汤细细地刷在门旁两侧,动作熟稔而安详……

  • 标签: 高中 作文 语文教学 《旧事》 罗亦凌
  • 简介:摘要安塞腰鼓是广泛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鼓舞艺术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归纳法对安塞腰鼓的起源与发展、风格特征、功能与价值、发展现状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安塞腰鼓表现形式独特,在我国全民健身、学校体育、体育旅游等领域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但其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提出加强管理、拓宽宣传途径、扩大参与人群、合理开发等建议,促进安塞腰鼓规范、健康、蓬勃的发展。

  • 标签: 民族传统体育 安塞腰鼓 发展 对策
  • 简介: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有一支快乐的腰鼓队。两年前,学校成立了腰鼓队,响亮的鼓声、跳跃的步伐吸引了不少同学。他们说:“鼓声一响,我们就精神振奋,特别快乐!”

  • 标签: 快乐 武汉市 鼓声 精神
  • 简介:《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人选教材以来,一直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这不仅是因为安塞腰鼓作为“天下第一鼓”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更在于作家刘成章的生花妙笔。气势威猛、磅礴的安塞腰鼓,在作家的笔下,仿佛是掀起在黄土高原上的狂飙,让读者震撼,

  • 标签: 《安塞腰鼓》 赏析 结构 七年级下册 艺术魅力 黄土高原
  • 简介:李鸿章送礼封建旧官场,送礼的名堂是很多的,除一年“三节两寿”的“节敬”、“贺仪”外,冬天有“炭敬”,夏天有“冰敬”。这当然是文雅的说法,说白了,就是送些银子给你烤火、吃冷饮。左宗棠做闽浙总督时,据说每年冬天送给工部右侍郎潘祖荫的“炭敬”银子,照例是1000两,这是报他多年前的救命之恩。

  • 标签: 清朝 李鸿章 左宗棠 送礼 冬天
  • 简介:老街旧事,童年的故事,穿敞当裤时的街景在心中流淌。河流改道,老街变成河滩,街景成为记忆,时常在回忆中复原,那是我心灵的记忆与家园,诗意童年,画境老街。老街,记得住的乡愁,思念故乡,寻找乡愁,到老街上走一走,已是梦中的场景。老街旧事,多么简单的元素,淳朴、自然,充满浓郁的乡情。一草一木,每一栋简朴的房子都存储一段故事,温暖、亲切、令人留恋,让人心胸豁然。

  • 标签: 老街 故事 童年 记忆 乡愁 中流
  • 简介:时光飞逝30年,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进入不惑之年,目睹着家乡西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感激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儿时的场景也时时在梦境中出现,西盟的过去和现在都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县城西盟老县城坐落在勐卡山头,我的家在县城山顶处,学校在山脚。上学时我只需一路小跑十几分钟就轻松到学校了,而放学的路就得爬呀爬,一路走走停停一个多小时才能回到家,这条路也给予了我们这代佤山学子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

  • 标签: 西盟 不谙世事 时光飞逝 茅草房 佤族姑娘 佤人
  • 简介:在微信上看到李国涛老师去世的消息,明知道是真的,却依然不敢相信。今年春天还看到李老师在作协小院里晒太阳,转眼人就走了。第一次见到李老师的情境恍如昨日。1980年,当时《汾水》(《山西文学》)的诗歌编辑、诗人文武斌带我去见李老师,他话不多,问了我哪里人,说山西写你这样诗的不多。印象中李老师是个挺威严的人。

  • 标签: 老师 诗歌 山西 作协 文学
  • 简介:雾中导游黄山多雨,多云雾。黄山的导游,总是和云雾连在一起,飘逸、灵动。九月清晨,细雨薄雾中,女导游把我们接上旅游中巴。她自我介绍:“我姓余,‘多余’的‘余’。不过,这两天,

  • 标签: 旅途 自我介绍 导游 黄山 云雾 旅游
  • 简介:长安梦我女儿把她的梦境形容成蜻蜓伸展在天空里的翅翼。她的转喻,让我更进一步联想到"尼德兰的点心",博尔赫斯笔下躲藏在交叉路径深处的小

  • 标签: 三十年代 母亲 城市 博尔赫斯 公共汽车 城墙
  • 简介:作品简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爸爸妈妈从台湾漂洋过海来到北京,北京的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英子为之着迷惠安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妈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和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

  • 标签: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英子 北京 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