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槽自体髂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股骨干骨折术后不连患者18例,年龄23~62岁(46.3±9.9).受伤机制车祸8例,高处坠落5例,摔伤3例,其他外伤2例等.所有患者于股骨干不连处开槽自体髂骨,术后严格卧床,下肢皮牵引3-6个月.结果所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9个月至24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8±1.44(3~8)个月.结论开槽自体髂骨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不连是一种有效方法,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18-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跟锁定重建钛板加自体髂骨治疗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SandersⅢ型跟骨折患者采用跟锁定重建钛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男21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平均39.6岁。结果全部3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6个月(8~24个月)。优16例,良15例,可1例,优良率96.9%。结论跟锁定重建钛板加自体髂骨治疗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锁定重建钛板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 自体髂骨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接骨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肱骨干骨折术后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接骨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疗效以及随访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术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到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7个月。术后4个月随访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按上述标准评定其中优31例,良19例,差8例。术后10月随访按上述标准评定优47例,良9例,差2例,愈合率为96.6%。结论对肱骨干骨折术后不连患者给予双接骨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双接骨板固定 自体髂骨植骨 肱骨干骨折术 骨不连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36-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治疗肱骨干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12例肱骨干不连患者为对象,均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手术效果,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肩肘关节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12例患者均获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42±1.35)个月,无成角、旋转畸形。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和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治疗肱骨干不连,可促进性愈合,改善肩肘关节功能。

  • 标签: 锁定钢板 内固定 自体髂骨植骨 肱骨干骨不连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Gamma3髓内钉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治疗粗隆间骨折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4月武汉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7例粗隆间骨折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42~68岁.7例患者均是外伤导致的粗隆间骨折,骨折按AO分型,31A2.2型2例,31A2.3型4例及31A3型1例.初次手术至此次手术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7个月.7例患者均采用Gamma3髓内钉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2.2h,平均2h.术中出血量350~520mL,平均430mL.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7例患者均获随访14~32个月,平均21.7个月.患者均获性愈合,愈合时间16.6~22.7周,平均17.3周.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拉力螺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6例,良1例.结论应用Gamma3髓内钉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治疗粗隆间骨折不连具有翻修成功率高的特点,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粗隆间骨折不连翻修方法.

  • 标签: 股骨骨折 粗隆间骨折 骨不连 骨折固定术 髓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跟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8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跟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68例患者均治疗成功,平均愈合时间为(12.03±1.97)周,并发症发生率为4.41%;术后AOFAS评分、跟高度、跟轴长、Bohler角均大于术前,且跟宽度、Gissane角均小于术前,P<0.05。结论跟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可改善患者跟骨关节功能,提高足部评分,有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跟骨粉碎性骨折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 自体髂骨植骨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钻孔减压结合自体髂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患者微创钻孔减压治疗,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自体髂骨治疗,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生。结论微创钻孔减压结合自体髂骨治疗股骨头坏死操作简便、稳定性强、创伤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微创 钻孔减压 自体髂骨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不连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73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40.63岁,年龄范围30~58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更换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不连愈合情况、手术疗效;通过门诊随访,随访时间(15.24±4.72)个月,随访截止时间2019年12月。术后6个月时评估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独立样本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 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术后引流量[(201.6±38.4) mL、(138.7±22.7) min、(25.8±6.9) mL]显著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术后引流量[(278.5±40.6) mL、(171.4±20.1) min、(43.2±8.5) 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连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愈合时间(5.15±0.42)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愈合时间(6.31±0.58)个月,观察组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愈合率(9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膝关节优良率(97.50%)及髋关节优良率(97.50%)显著优于对照组膝关节优良率(78.79%)及髋关节优良率(81.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比较,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伸展角度(0.64±0.14)°、屈曲角度(138.72±6.37)°]及髋关节活动度[内收角度(35.13±9.44)°、外展角度(74.38±5.22)°]明显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伸展角度(0.48±0.21)°、屈曲角度(113.57±5.43)°]及髋关节活动度[内收角度(21.57±8.63)°、外展角度(69.57±6.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及术后4周VAS、ODI的疗效评分[(3.24±0.43)分、(23.45±4.7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评分[(4.64±0.71)分、(27.25±4.3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术在治疗股骨干术后无菌性不连中疗效较为理想及显著,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关节功能明显好转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 骨折 骨不连 髓内钉 骨移植
  • 简介:摘要股骨不连是股骨骨折髓内钉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2.5%。目前,股骨不连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为首选方式。手术治疗股骨不连的金标准是更换髓内钉,但对于非峡部的股骨不连,即使更换大直径的髓内钉,仍然不能解决不连断端旋转和成角移位的问题;对于营养不良型不连、萎缩型不连以及有大块缺损的不连仅通过更换髓内钉并借助自体不足以消除断端间隙、增加断端间接触面积,无法为不连断端提供一个良好的生物学环境。另外,更换髓内钉时并不显露骨不连断端,故无法取相应的组织进行细菌学培养,对判断骨不连断端是否合并感染有一定难度。双钢板技术是切开直视下找到不连部位,并在不连断端放置不同角度的两块钢板进行固定。查阅近10年国内外已发表的与双钢板技术治疗股骨不连相关的文献,经分析总结得出双钢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不连的愈合提供了一个三维立体固定模型,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在改善骨折端的生物学行为和机械稳定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术后有利于膝关节屈伸活动,同时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缓解疼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在牙槽嵴裂中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单侧唇腭裂牙槽嵴裂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自体髂骨松骨质移植联合口腔修复膜,观察术后效果,并分别于术后7d、1个月、3个月与6个月行X线检查。结果正常愈合19例(82.6%),另4例(17.4%)术后7d近牙龈边缘局部存在小裂缝,但在之后1周愈合;术后3个月行X线片,患者牙间高度均达到I级或II级;阻萌牙均在2~3周内开始萌出,发育正常。结论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在牙槽嵴裂中,不仅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具有较高的成效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牙槽嵴裂 口腔修复膜 自体髂骨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自体大块髂骨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48例患者的数据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组,24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为对照组,另24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结合自体大块髂骨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PADI)评分、肩关节活动度、颈干角。结果治疗3、6个月,观察组SPADI评分较低于对照组(t=27.265、31.226,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与颈干角较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选择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结合自体大块髂骨治疗,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肱骨 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自体大块髂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2016年 10月 -2018年 10月的 36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判别治疗效果。 结果 经研究,发现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好转,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方式对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双钢板内固定 结合自体髂骨植骨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的36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判别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好转,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方式对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双钢板内固定 结合自体髂骨植骨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 简介:作者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块前路重建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术后9个月和21个月分别采用CT测量块的体积和长度,评估自体髂骨块前路重建后块体积的变化。在155例胸椎和腰椎骨折的手术患者中27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的稳定手术,随访时CT扫描在内固定器械取出前和取出后1年时评估块体积和长度的变化。

  • 标签: 自体髂骨块 胸腰椎骨折 体积变化 前路重建 随访结果 CT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在锁定钢板内固定基础上选择自体髂骨移植的价值。方法:筛选7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样本,样本均选自2020年4月~2021年8月,作随机分组处理后按照1:1的比例分组,对照组共计35例选择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共计35例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7.14%)测评值,较对照组(77.14%)明显升高(P

  • 标签: 锁定钢板内固定 自体髂骨植骨 跟骨粉碎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骨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对355例髂骨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髂骨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7.5%的患者(62例)髂骨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髂骨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髂骨取骨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资料。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35~83岁,平均68.7岁。初次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固定12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4例。内固定失败原因:头切割8例,骨折不愈合10例,钢板或螺钉断裂6例,髓内钉断裂3例,髋内翻畸形2例。翻修手术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固定。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9例患者翻修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3~7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不连、再骨折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6±1.6)分]显著低于术前[(7.1±2.1)分],髋关节Harris评分[(85.2±8.2)分]、SF-36评分[(75.9±15.5)分]显著高于术前[(48.0±12.7)、(48.7±1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9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8%。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尤其是股骨头颈骨质良好、髋关节状态较好者,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髋骨折 治疗失败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重度距软骨损伤(OCLT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治疗的26例重度OCLT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7~49岁[(36.3 ± 10.9)岁]。左足11例,右足15例。均为Hepple Ⅲ~Ⅳ型OCLTs。患者均行自体带骨膜髂骨瓣移植治疗。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 - 后足评分及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同一层面MRI距损伤面积,末次随访CT观察距骨质及关节面愈合情况;观察切口、截部位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2个月[(16.2 ± 3.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2.4 ± 0.9)分、(1.7 ± 0.6)分,较术前(5.4 ± 1.2)分显著降低(P < 0.01),末次随访时VAS较术后6个月显著降低(P<0.01)。AOFAS踝 - 后足评分分别为(71.7 ± 7.8)分、(87.8 ± 6.2)分,较术前(66.5 ± 7.5)分显著提升(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 - 后足评分较术后6个月显著提升(P<0.01)。踝关节ROM分别为(58.4 ± 5.5)°、(70.0 ± 4.9)°,较术前(42.3 ± 8.1)°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踝关节ROM较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同一层面MRI距损伤面积为0.67(0.55,0.89)cm2,较术前2.64(1.98,3.68)cm2明显改善(P<0.01)。距CT示移植距骨质融合,骨质未见明显缺损,关节面未见明显台阶。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除8例患者残留局部软骨下骨髓水肿信号、2例出现内踝截延迟愈合外,未见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截不愈合、畸形愈合或严重踝关节紊乱。结论对于重度OCLTs,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明显缩小损伤面积。

  • 标签: 距骨 骨折,软骨 髂骨 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