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道德经》既是老子的哲学著作,又是其美学著作。书中老子提出了以"道"主宰天下万物本源的宇宙生成论。"道"的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道法自然","道"依据自身的规律运行和发展,"纯朴之美"、"虚静柔弱之美"乃是事物自然状态下的美,和"道性"如出一辙,"道法自然"乃是老子美学思想产生的根源。

  • 标签: 美学思想 根源 道法自然
  • 简介:《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影响甚远,于后人学习及研究清代学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独特的叙述策略、严谨的践行规范、生动幽默的语言及恢弘的治学格局,都为后学者著提供了典范。

  • 标签: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叙述策略 践行规范 语言 治学特点
  • 简介: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学的基础学科,对其研究经常被忽视,然而图书馆不仅代表过去图书馆的发展,通过对其分析还可以深入了解到我国图书馆过去发展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对今后图书馆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了解图书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了解图书馆的基本分期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我国图书馆60多年来的发展,分析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挫折、失误和宝贵的管理经验,为今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图书馆史 分期 现代发展史
  • 简介:潘岳五古哀悼诗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循环、反复的语言手段表现了他的矛盾多重性格和矛盾复杂心态,奠定了他在哀悼诗史尤其是悼亡诗史上的先驱地位:一是使“悼亡”成了悼妻的专称;二是开创了哀悼组诗的先河;三是形成了潘杨之好、潘鱼、潘岳悼亡等常用典故;四是《思子诗》开创了子女哀悼诗的先例。

  • 标签: 潘岳 哀悼诗 内涵 艺术 影响
  • 简介: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了自然本身的承受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和谐走向异化,从而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出现,进而演化成生态危机威胁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自然观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含有丰富的解决当下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具有深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自然观 人与自然
  • 简介:国际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需要高校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探索,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的颁布实施为继续进行这种探索提供了动力并指明了方向,作为跨学科的《国际关系》课程恰好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在密切联系当今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下,利用迅猛发展的网络科技,借鉴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和方法来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标签: 《国际关系史》课程 教学方式和方法 探索
  • 简介:《还乡》和《边城》分别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和中国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两部作品都聚焦自然和女性的命运,讽刺了当时工业文明的发展及男权制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摧残,都以悲剧收尾彰显了作家对当时父权制的不满以及强烈的生态女性意识。

  • 标签: 《还乡》 《边城》 生态女性主义
  • 简介:在现有的主流传播研究叙事模式中,无论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编年体式、里程碑式、传记式,还是学派渊源式,都没有脱离洋溢着乐观主义的辉格的意识形态主导范围。丹·席勒通过突破现有的广受关注的传媒范畴视角,将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引入传播领域,并通过探讨其文化意向与内涵推导出一种文化与劳动从特殊到一般的结合方式。在人类社会已走入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对传播理论的经典回顾与再解读或许对传播研究自身观念与元叙事的更新甚至传播新秩序的构建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劳动 文化意向 理论史 批判
  • 简介:燕山大学正在大力推进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西方政治制度”课程的教学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教学改革是激发学生理论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教学改革从学生、教师两个方面进行。对学生而言,可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就相关章节讲述及开展主题辩论;对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要做好科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 标签: “西方政治制度史” 教学改革 主题演讲 主题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