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称谓文化复杂多变。“舅姑”本称“母之兄弟”、“父之姐妹”,但古代又用来称公婆。中国最古老的婚俗——表亲婚是导致舅姑称公婆的最主要原因。这种称谓在书面语出现之前就存在于人类的口语中。由于政治、法律、宗族、习俗的影响强化了这种婚俗,导致中国历史上“舅姑称公婆”的巩固。“舅姑称公婆”还有姑嫜(章)、姑蚣(忪、锺)、姑翁(公)的异称。与此相关,“舅姑”还用来称“岳父母”。

  • 标签: 称谓 舅姑 公婆 岳父母 表亲婚
  • 简介:<正>舅姑,是表示人际氏族血缘关系的一组亲属称谓概念。这组称谓概念,作为语言文字词汇,表达一定的内涵,同社会思想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组称谓概念,在今天来说,很好理解,舅指对母亲兄弟的称谓,姑指对父亲姊妹的称谓。然而,这组称谓概念,是在什么样的社会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又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演变的?其在发展演变的悠久历史长河之中,其内涵外延古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因此,为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了解和掌握其产生、发展、演变的统绪,排除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的障碍,有必要对其作一番考(西敫)诠释的工作。’

  • 标签: 母系氏族社会 发展演变 思想文化 血缘关系 形声字 意识形态
  • 简介:李朝威《柳毅传》(高中语文第四册)中有一句话:“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教材注解“舅姑”为“公婆”。在现代汉语中,“舅”.指母之兄弟;“姑”,指父之姊妹。但在文言文中,为什么公婆又称为“舅姑”呢?

  • 标签: 李朝威 《柳毅传》 高中 语文 第四册 文言文
  • 简介:子妇与舅姑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家庭关系中最难处理的一种,子妇地位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舅姑地位更多体现了礼教伦常。子妇与舅姑之间的关系能体现出女性的家庭地位。唐代前期到中后期,子妇与舅姑之间的关系发CTN显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唐代女性家庭地位的变迁,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士族门阀体制的衰落和官僚体制的兴起。

  • 标签: 子妇 舅姑 家庭地位 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