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唐朝第四任灵州最高军事长官——灵州道行军大总管,是被誉为“盛唐战神”的大将、军事家、唐朝的开国元勋李靖。唐初有4位有名的大将:李靖、李道宗、李勣、薛万彻,其中3位到灵州担任过最高军事长官,足见灵州在唐代战略地位的重要。

  • 标签: 朔方节度使 唐朝 李靖 灵州道行军大总管 卫国公
  • 简介:唐中后期出现的藩镇和藩镇割据,同节度使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节度使制度发端于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形成于唐睿宗景云年间(710—711年),广施于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712—755年),安史之乱后,遍及各地,形成藩镇割据,直至唐亡。

  • 标签: 节度使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唐玄宗 军事集团 唐帝国
  • 简介:在纂修志书中的本地“建置沿革”时,常有一些重要的古代建置,因文献记载简略、零碎,使后人对设置的原因和具体情况难以明了。对这些建置,需要多方搜集资料,进行考证,把问题搞清。本文出于此种目的。对唐在幽州设置的都督府与节度使作一初步考察。

  • 标签: 唐代 幽州 都督府 节度使 政治制度
  • 简介:张淮鼎为归义军第三任节度使,虽其掌权时间甚短,但却为唐末归义军政治动乱之肇端。本文主要利用敦煌文献,对张淮鼎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勾勒出了其大致的人生轨迹,或有助于对晚唐归义军相关政治史事的理解。

  • 标签: 晚唐 归义军 张淮鼎
  • 简介:本文对于敦煌遗书P.2942号写卷中若干重要问题,如"瘠卤未能肥杞,截鹤岂能续凫"、"有正卯之五盗,无日石单之一心"、"侮法无惧三千,搏风妄期九万"、肃州多乐屯、瓜州境内的铜矿、尚书所过的"玉门"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敦煌遗书 《河西节度使判集》 考证
  • 简介:敦煌写本《河西节度使大王造大寺功德》是河西节度使大王曹议金及其子曹元德等人发愿造寺的功德记,经研究,曹议金所造大寺或与三界寺重修有关,且曹议金所造大寺体现了净土思想在敦煌的流传,这对我们了解晚唐五代宋初归义军政权时期敦煌寺院修建制度与石窟开凿制度具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河西节度使大王造大寺功德记》 曹议金 三界寺 净土思想
  • 简介:2007年5月,河北正定县于家庄出土一合唐代墓志。从碑文看,为唐后期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墓志。该墓志两千余字,内容十分丰富,是迄今发现的这个王氏家族男系成员第一块碑刻,为研究其家族世系、仕宦经历,乃至整个成德镇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近些年来,继何进滔、何弘敬和王元逵墓志之后,关于唐代河北三镇的又一重要发现。

  • 标签: 河北正定 唐代 王士真 墓志
  • 简介:依据文献记载,对唐代魏博节度使田氏家族藩镇割据的进程进行了初步探讨,揭示了田氏家族与大名府故城的渊源关系,为人们准确认识大名府故城的历史价值,挖掘其文化内涵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 标签: 大名府故城 魏博 节度使 田氏家族 藩镇割据 邯郸文化
  • 简介:本文主要考证了凉州失陷前后河西节度使杨志烈的事迹及相关西北史事。针对学界流行的法藏敦煌文书P.2942所记被杀害于长泉的副帅为杨志烈的观点进行了辩驳,认为该副帅实为杨志烈的继任者杨休明,文书中的“尚书”才是杨志烈,以往学界将卷中的“尚书”与“使主”“副帅”“元帅”,甚至“河已西副元帅”视为同一人的做法当属失察,他们乃是不同的三个人,因而不应以杨休明的遇害时间地点否定传世史书对杨志烈遇难情况的记载,两《唐书》及《资治通鉴》等对杨志烈于广德二年至永泰元年之间被沙陀杀害于甘州的记载真实可信。

  • 标签: 杨志烈 河西节度使 P 2942 沙陀 安史之乱
  • 简介:本文以P.2942卷末三件牒状中的多个官称为线索,探讨了唐代宗时期的河西与伊西北庭节度使问题,主要论点包括:其一,"使主""副帅""元帅"三称所指为同一人,即接续杨志烈统领河西军的杨休明,因前任为两镇节度,杨休明及其率领的河西将士遂将他赴伊西庭视为"巡内征兵",但这却触碰了伊西庭留后周逸的权利,杨休明最终于长泉遇害。其二,"河已西副元帅"系周逸的矫诏自称,唐廷并未设置过该职,由这一子虚乌有之称引申的"唐廷构建了河西、北庭、安西三道联防体制"的观点值得商榷。其三,"尚书"与"副帅"并非同一人,而是早已于甘州遇难的杨志烈,他曾主政伊西庭,故周逸谋逆作乱时自然会盗用已逝长官杨志烈名义为自己背书。其四,P.2942卷末状牒之正文中的"留后"单纯指这一职位,其所属"既要留后,任择贤良;所贵当才,便请知事"等语系谓应以贤能之人充任伊西庭留后,而这正揭示了以后两镇分别设立节度使的起因。其五,"行军"为行军司马的简称,系牒状作者自指,其人应为继杨休明之后统领河西军的周鼎,当时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危局,以后自己也出任河西节度使并固守敦煌,但最终也死于非命。本文文末亦归纳了唐代宗时期河西与伊西北庭节度使任职简况。

  • 标签: P.2942 唐代宗时期 河西 伊西北庭 节度使
  • 简介:一墓志与社会流动的关系1.墓志的历史发展墓志是中国古代社会礼制舆葬俗造成的重要随葬品之一。对於墓志铭的研究,在学术界关于古代社会史面貌及其发展的考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墓志也可以看成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这种历史过程。

  • 标签: 墓志铭 意识形态 节度使 道德 阶级 五代
  • 简介:宋代统县政区的等第系统共有五个,这五个系统互有联系但界限清楚,本文所研究的州的节度、防御、团练、剌史体系是较为复杂而最不受人注意的一种.这一等第体系不仅是州的地位的表征,而且还涉及州官的待遇.在这一等第体系中,有五个因素影响州的等第高下,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军事因素.军事格局决定了这一体系中各等第的州的地域分布.

  • 标签: 团练 刺史 军事 政区 宋代 地域分布
  • 简介:本文论述敦煌卷子P.2555中所录数十首诗为敦煌使吐蕃使所作,并非一般所认为的是被吐蕃所俘的敦煌人所作。诗中描述了吐蕃占领区的山川风物和风土人情,填补了文献的空白。诗还写及作者的思乡怀友之情。本文对敦煌使者出使及被拘禁情况,以及诗作内容,都作了详细论述。由于诗产生于吐蕃占领区,又为唐人佚诗,所以极为珍贵。总之,使蕃诗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了解唐代青海境内情况的珍贵资料。

  • 标签: 诗歌 使者 敦煌 土蕃
  • 简介:随着唐大中五年归义军的设置,沙州成为河西的政治中心。由于受到凉州吐蕃的隔阻,归义军与唐朝的联系一度只能通过绕道天德军来完成。而在咸通四年之后,河西出现了归义军与凉州节度两个藩镇并存的局面。在设置之初,凉州节度对归义军采取了敌视态度。从乾符年间开始,双方的关系得以改善。直至五代时期,凉州仍希望从归义军获取军事及物资援助。由于归义军已不具备控制凉州的能力,所以,五代时期凉州对于归义军的意义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保障道路交通层面。

  • 标签: 晚唐五代史 归义军 凉州节度
  • 简介:<正>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臣想耍笑一下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他们知道晏子是个矮个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

  • 标签: 晏子使楚 七八
  • 简介:对我来说,2009年是内容丰富的一年,丰富得就像京极夏彦的小说一样。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有快乐的和不快乐的,但全都意义重大。也正是这一年,我的第一篇小说出现在了一月份的《推理世界》上。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鼓舞,

  • 标签: 小说 《怿陀使》 文学 当代作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