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为开发处理学生作业文件在节点计算机间转移的程序,编程时涉及到作业文件作为流的四个属性一流道、流体、流名和流节点,经过编程实践得出:作业流道管理须设“守护线程”以保畅通;流体管理需建“安全策略”以防数据丢失;流名管理需建立文件名命名规则以规范“文件列表准入”;流节点管理要方便师生通过宿主程序“浏览内容”。

  • 标签: 守护线程 安全策略 列表准入 内容浏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进一步了解甜高梁茎秆糖分代谢的规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考利、拉马达和MN-2747等3个甜高粱品种成熟期6个节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以及中性转化酶(NI)、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酶活性,并对其变化规律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为2.32~4.34mg/g、2.30~4.14mg/g和35.92~95.92mg/g。随着节间的变化,3个品种果糖和葡萄糖均呈现“U”型变化趋势,而蔗糖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只是略有增高的趋势。3个品种成熟期茎秆中NI、SAI、SPS和SS酶活性普遍较低,随着节间的提高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节间蔗糖含量与SAI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与NI、SPS和SS酶活性无明显相关性。SAI可能为甜高粱茎秆糖分代谢的关键调控酶。

  • 标签: 甜高粱 蔗糖累积 转化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蔗糖合成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颈椎间盘突出治疗中采取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纳选对象为2022.11至2023.11在院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70例,按随机法均分2组,对照组行颈椎后根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行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比对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及日常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实施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的同时,还有着较高治疗安全性,建议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 症状体征改善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联合结节间沟注射肩周炎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 120例肩峰下滑囊炎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应用超声定位,对照组应用传统解剖定位,进行两组 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VAS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 P<0.05),观察组肩关节评分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在肩关节炎治疗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联合结节间沟注射镇痛复合液能够收获显著疗效,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肩峰下滑囊 肩周炎 结节间沟
  • 简介:文章提出了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在对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应注意思想教育的各种要素的关联性、整体性、目标的一致性、安排上的合理性和教育方法的渐进性等,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四有”职工队伍,进一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发展。

  • 标签: 国企 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注意 环节 联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退变性损伤行肩关节镜下结节间沟高位腱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慢性退变性损伤病例,均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退变性撕裂且不伴肩袖撕裂,采用肩关节镜下结节间沟成形结合双线锚钉高位腱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3 d、14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和Constant评分,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了术后6个月的观察和随访,无一例出现大力水手征,2例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仍存在轻度疼痛性肌痉挛。与术前相比,术后的VAS评分持续显著下降,尤其在术后1个月以后下降更为明显。肩关节ASES评分和Constant评分也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结节间沟成形结合锚钉高位腱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肱二头肌腱病变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肱二头肌腱 结节间沟 腱固定
  • 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是目前骨组织工程主要的细胞来源,可用于多种骨骼疾病的治疗。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可以通过调控成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影响MSCs的成骨分化,进而影响骨质疏松、骨坏死等创伤相关骨病的发生、发展。笔者从DNA甲基化的概述、DNA甲基化调控MSCs成骨分化影响创伤相关骨病的机制及相关治疗措施等方面,对近些年DNA甲基化调节MSCs成骨分化调控上述骨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创伤相关骨病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DNA甲基化 间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 骨坏死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寰前节间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交界处开窗畸形均属于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椎-基底动脉交界处开窗畸形,因其特殊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常伴有动脉瘤形成,其主流治疗方法是血管内治疗。本文报道1例Ⅱ型寰前节间动脉伴同侧椎动脉缺如、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同时合并椎-基底动脉交界处开窗动脉瘤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不同区域8 ~ 10岁儿童及孕妇尿碘、盐碘、甲状腺结节间的相关关系,初步探讨甲状腺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9 - 11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福建省东山县和平潭县作为调查点。根据纳入标准,在东山县选择孕妇140名、8 ~ 10岁儿童270名,在平潭县选择孕妇189名、8 ~ 10岁儿童368名。采集调查对象随机尿样、家中食用盐盐样测定碘含量,并对各人群进行碘营养评价;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进行甲状腺检查,同时进行甲状腺疾病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区域8 ~ 10岁儿童及孕妇尿碘、盐碘、甲状腺结节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性别(男:151.30 μg/L、女:130.30 μg/L),区域(东山县:160.30 μg/L、平潭县:129.70 μg/L)儿童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不同年龄(8、9、10岁:141.60、128.05、150.30 μg/L)儿童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孕妇总体尿碘中位数为119.30 μg/L,不同孕期、区域孕妇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儿童、孕妇盐碘中位数分别为20.30和23.65 mg/kg。儿童尿碘与盐碘呈正相关(r = 0.13,P < 0.05),孕妇尿碘与盐碘未见相关关系(P > 0.05)。儿童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21.79%(139/638),不同年龄儿童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妇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4.26%(14/329)。儿童和孕妇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与尿碘、盐碘均未见相关关系(P均> 0.05)。两地儿童甲状腺容积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内,甲状腺容积与尿碘、盐碘均未见相关关系(P均> 0.05)。结论东山县和平潭县儿童碘营养均适宜(尿碘中位数100 ~ 199 μg/L),孕妇均存在碘不足(尿碘中位数< 150 μg/L)。儿童尿碘与盐碘相关,尿碘随着盐碘的升高而升高。不同年龄儿童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求证。儿童和孕妇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与尿碘、盐碘均不相关。

  • 标签: 尿 盐类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寰枢椎关节间撑开融合技术治疗后颅窝减压术后的寰枕融合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3例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男性3例,女性10例,年龄(42.6±9.5)岁(范围:30~63岁)。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寰枕融合,并曾行后颅窝减压术。本次手术采用后入路,撑开寰枢椎关节并松解前方软组织,选取高度适宜的融合器植入侧方关节,并通过悬臂技术进行复位和融合。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记录影像学指标包括寰齿间距、齿状突尖距钱氏线的距离、斜坡枢椎角及脊髓空洞长度等;记录患者骨性融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手术前后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87.7±47.4)min(范围:116~261 min);共植入枕髁螺钉20枚,植入枢椎椎弓根螺钉26枚,植入枕骨板3片。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1周CT检查结果提示,1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复位,1例患者接近完全复位。寰齿间距由术前的(4.3±1.1)mm减小至术后的(1.8±0.8)mm,齿状突尖距钱氏线的距离由术前的(11.7±5.0)mm减小至术后的(6.4±2.8)mm,斜坡枢椎角由术前的(142.4±7.9)°降至术后的(133.3±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例患者术前合并脊髓空洞,术后1周出现脊髓空洞缩小。8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骨性融合,其余5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骨性融合。术后1年患者的JOA评分由术前的(12.8±2.3)分升至(14.8±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6,P<0.01)。无植入物失败、融合器沉降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行后颅窝减压术后症状无缓解的患者,应用后路寰枢椎关节间撑开融合技术能够实现满意复位并有效缓解症状。

  • 标签: 寰枢关节 脱位 颅底凹陷 翻修手术 后入路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双侧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在腰椎不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143例,其中男51例,女92例,年龄45-65岁,平均56岁。其中60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双侧椎小关节融合(A组),83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的结合椎间融合(B组)。记录术前与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前与术后6周Oswen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nstrydisabilityindex,ODI)以评价临床效果,术后9个月采用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及CT评价椎小关节融合情况,对A组及B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前与术后6周OD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9个月随访行腰椎过伸过屈侧位开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手术时间[A组(65.3±15.8)min,B组(118.4±15.2)min]、术中失血量[A组(103.4±30.2)ml,B组(350.6±30.9)ml]及术后第1天引流量[A组(60.5±15.7)ml,B组(123.1±25.6)ml]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并双侧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为一种简单易行,手术效果及融合满意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关节融合术 腰椎 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