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提升血站文化,将血站文化通过全体职工的价值表象和日常行为传递给社会,促进采供血事业持续性发展。方法 吸收借鉴文化在企业、医院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形式方法,结合血站文化特色,不断创新改善,创建符合实际发展的血站文化。结论 以奉献精神作为血站文化的核心导向,以人为本的宗旨去服务献血者和管理职工,利用多种宣传形式树立血站品牌,促进采供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标签: 血站 文化内涵 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血站检验科是血液质量保障的关健部门,能够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保障好患者的生命健康。在工作中发现,血液检测的要求已不能够满足我国当前医疗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近来我国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对血站检验科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血站的检验质量,就要想出对策,找到解决办法。   【关键词】血站检验科;质量保障;解决办法。      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路技术以及自动化检测设备的投入使用,血站检验科的血液质量检测技术得以提高。血站检验科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献血者捐献的血液按规定方法进行相关项目检测的部门 [1]。因此,必须加强血站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提升血站检验技术水平,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在现代血站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检验工作人员配置不足、专业素质偏低。随着我国医疗设备和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对人才有更高的需求,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也明确要求,应建立与实验室血液检测业务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 职资格的检验技术人员比例要与血液检测业务相适应。 新增加的血液检测人员 本科以上学历的应占新增人数的 70%以上 ,但全国血站成立时间短,起点低,待遇差,造成人才引进困难,而原有的检测人员的相关知识不足,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血液检测的需要。为保障用血患者的安全,购置检测设备比较高端,相应的技术要求也高,检测人员专业素质问题就更加突出,如检测人员不能够熟练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流程,对结果的判定不准确,最终会影响血液检测质量。另外,检测人员对国家所确定的相关标准理解不透砌,也会影响血液检测质量 。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站检测抗 -HIV两种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站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的 124例献血者检测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间接法试剂盒原价心法试剂两种模式进行检测,并将两种模式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套检测模式的统计分析, X27.53, X20.01=6.63, P<0.01,差异有显著性。模式 1中“间接法”与“双抗原夹心法”检测结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X2=4.27, X20.05=3.84, P<0.05。结论 “双抗原夹心法”在血站检测抗 -HIV病毒中效果较高,且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在防止血液浪费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HIV 初检试剂 间接法 双抗原夹心法
  • 简介:【摘要】血液集中化检测是血站工作的重点,该项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责任大及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为确保血液质量、保障输血安全及提高实验室检测的规范化水平,需要规范相关检测操作。遵循新型的管理规范,在当前各大血站的实际工作中,各采供血机构积极对集中化的检测工作进行精心策划及准备,同时还从权责方面进行划分,实现了互联网连接,涵盖血液标本采集、运输及交接等工作上的全面性,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在本次研究中,以提升血液集中化检测质量为基础,就血站血液集中化检测中血液检测的前期准备、检测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提供相关人员科学的参考借鉴,同时为血站工作的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血站 血液集中化检测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抽选于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血液样本中,42例样本的抽选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分析导致误差出现的相关原因,并且结合具体因素制定应对措施。结果: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中,献血者因素占比(38.10%)>采集因素占比(26.19%)>运输因素占比(21.43%)>检测因素占比(14.29%)。结论: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同采血质量、献血者自身等因素有密切关联,工作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有效降低误差发生率。

  • 标签: 血站 血液检验标本 误差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并制定预防血液报废的相关措施。方法:对 2014年 1月 -2015年 1月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 2015年 3月 -2016年 3月对血站进行预防血液报废的措施。选取 2014年 1月 -2015年 1月血站内血液样本 500份作为对照组, 2015年 3月 -2016年 3月血站内血液样本 500份作为实验组,最终对比血站实施预防干预前后血液样本成分制备中血液报废率。结果:通过对 2014年 1月 -2015年 1月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血液发生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脂肪血,其次则是血液的颜色异常、血袋破损等因素。并且,实验研究数据显示:进行预防措施的实验组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采用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对血站成分制备工作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而可以在血站管理中推广。

  • 标签: 血站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成分制备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方法:本次研究将血站20名成分制备人员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实施相应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实施前后均进行安全防护质量评估,分析防护前后职业安全状况;结果:安全防护后各项职业安全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安全防护前,前后评分差异显著(P<0.05)。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次数,血液渗漏2件,针头刺伤1件;结论:通过对血站成分制备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进一步为职业人员工作提供安全保证。

  • 标签: 血站 成分制备人员 职业安全防护 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站采血工作中实施细节管理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血站采血的1000例血液样本的采血者,将其中500例样本的采血者进行传统方法有效管理并设置为参照组,剩下的500例血液样本的采血者进行细节管理,设置为研究组。研究人员对比不同组间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参照组采血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站 采血工作 实施 细节管理 价值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血站继续医学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我站在继续医学教育方面采取的培训方式和基本对策,通过开展新员工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全员培训、科室培训、远程医学教育、培训评估等员工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进一步确保血站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血站 员工继续医学教育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非检测因素所致血液报废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 2016年 ~2018年我市中心血站非检测因素所致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2016年 ~2018年血液报废量共计 22607.70U,其中脂肪浆为 15947.00U( 70.54%),过期为 2971.50U( 13.14%),血浆颜色异常为 1799.50U( 7.96%),制备破损为 318.00U( 1.41%),絮状物为 70.75U( 0.31%),渗漏为 183.00U( 0.81%),非标量为 278.20U( 1.23%),质控抽检为 940.00U( 4.16%),其它因素为 99.75U( 0.44%),质控抽检、其它原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脂肪浆、过期、血浆颜色异常、制备破损、渗漏、絮状物、非标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为减少血液报废,血站应不断规范采供血各项操作,完善血站质量管理措施,提升血液有效利用率。

  • 标签: 非检测因素 血液报废 原因 改进对策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在血站工作中发挥的重要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 9 年 4 月至 2019 年 8 月进行 无偿献血的志愿者 128 例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分配法为 志愿者 实施小组分配,共分两个小组,将 其 分别命名为观察组( 64 例)、对照组( 64 例), 将 献血护理服务 实施于 观察组,常规 献血护理实施于 对照组,利用 护理满意度、志愿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判断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 护理满意度 结果数据 相比于 对照组, 优势更加明显 ( P< 0.05), 观察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比对照组, 优势明显 ( P<0.05 )。 结论: 在血站工作中实施献血护理服务,能够有效 降低志愿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 提升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血站 献血护理服务 护理满意度 无偿献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相关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立方法,以期提升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效果。 方法 本次将我血站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前后的各 10000 份成分制备血液样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相关问题,提出完善的建立方法,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可行,降低血液报废率。 结果 建立血站血液采集质量体系后,血液报废率的 0.84% ,明显低于建立前的 3.28% ,前后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 P < 0.05 )。 结论 针对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前面临的血液报废问题、组织管理松散、血站工作人员素质等问题,建立时需加强组织管理、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好血站工作人员的培训等工作,以期提高血站血液采集质量管理的效果,降低血液报废率。

  • 标签: 血站 血液采集 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问题 建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血站防疫用品的管控、血液供应和安全情况分析,了解疫情防控的应对策略,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血站防控和监督机制的建设。方法 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血站从制度设置、人员管理、物资保障、血液供应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监督。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血液采集和供应充足、安全,防控物资基本到位,未发生员工或献血者感染的情况。结论 应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和监督机制是有效的,有示范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疫情 疫情防控 监督机制 血液安全和供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血站24名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人员纳入对照组(n=12)与研究组(n=12),两组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分别实施常规管理方式和细节管理方式,比较两组管理前后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以及管理后血站血液制备成品合格率;结果:两组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状况比较,管理前评分无显著差异(P>0.06),管理后评分均提升,组间对比研究组更优,且研究组血液制备成品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血站成分制备工作实施细节管理措施,加强对各个方面和环节控制,能够提升整体工作效果。

  • 标签: 细节管理 血站 成分制备工作 工作质量 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