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ofapoptosisprotein,IAP)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其不仅具有IAP家族抗细胞凋亡的共同特性,而且具有强大的促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作用。众所周知,血管生成调节异常与人类许多重大疾病如先天性血管畸形、恶性肿瘤等密切相关。实验表明,survivin在正常和肿瘤组织血管形成中均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对survivin促进血管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血管生成机制,对于制定相关疾病抗血管治疗策略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SURVIVIN 生存素 血管生成
  • 简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十余年来,随着对新血管形成,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药物等促进新血管形成以增加半暗带区的血供,从而挽救缺血脑组织,即治疗性新血管形成,为治疗脑梗死提供了很有希望的新途径.作者就脑梗死后新血管形成情况及其应用潜力的文献分析如下.

  • 标签: 新血管形成 脑梗死 脑缺血 促血管生成治疗
  • 简介:已知的3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及其间的数量关系影响着血管形成的信号转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介导肿瘤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抑制VEGF和VEGFR的手段已用于肿瘤治疔的研究.VEGFR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还与Tie和Eph内皮酪氨酸家族等其他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肿瘤血管 VEGFR 血管形成 免疫组化
  • 简介:血管再生和形成对创伤愈合、缺血性疾病治疗及骨缺损修复重建等具有重要作用。小分子RNAf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通过作用于靶mRNA,促进降解或转录,抑制调控基因的表达。目前证明miRNAs在血管再生和血管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IniRNAs在血管形成、聚集,特别是缺血后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希望为临床上miRNAs治疗缺血性疾病和骨修复重建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小分子RNA 血管形成 缺血性疾病 内皮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普及,我们发现许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的患者其梗死相关血管并未出现再通。有效的侧支循环形成是造成梗死后溶栓再通假象的原因之一。而血管成形可显著改善梗死心肌的血液供应,提高末梢冠状动脉的组织灌注,改善患者预后。现将我院2003年8月~2004年2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侧支循环 血管成形术 溶栓疗法 冠脉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血管减压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对第Ⅷ颅神经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16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8例,重度3例。3例伴有轻度眩晕。结果16例患者术后耳鸣完全消失,3例伴有眩晕者术后眩晕症状随之缓解。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 耳鸣 血管压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道教认为人体各组织器官乃至最微小的机体均有神灵,这就是身神,而每个神灵均有各自不同的姓字、状貌、服色。如能存神于体内则身体安康;若为外物诱引,神灵出游则身体多病;如果身神不存则生命消亡。因此,欲祛除病邪,延年益寿,就要存守身神,使神不外驰;若神外游,则需要存思使之回归于形体;如欲长生成仙,则必须运用许多复杂的存思方法

  • 标签: 道教 存思修炼术 道家思想 《太平经》 神仙信仰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与数种血管形成因子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病理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手术切除的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标本及5例正常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以及血管形成有关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组织蛋白酶D。结果:在血管瘤增生期。ER、VEGF、MMP-2及组织蛋白酶D均有较高表达;在血管瘤退化期,仅ER和组织蛋白酶D有较高表达: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对照中,ER、VEGF求和MMP-2表达极弱,组织蛋白酶D有少许表达。结论:雌激素与多种血管形成因子可通过不同途径对血管瘤的病理发生过程发挥作用,对血管畸形则无作用。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血管形成因子 血管瘤 血管畸形 病理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病毒(LV)介导miR-191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增生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REC细胞系,分为对照组、缺氧组、LV-空载体(LV-vector)组、LV-miR-191 (LV-191)组。LV-vector组、LV-191组分别转入相应的慢病毒载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率;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生能力;划痕实验和侵袭小室(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Matrigel实验检测细胞管腔形成能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R-191相对表达量及其下游靶基因p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分裂蛋白激酶(CDK)6、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mRNA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LV-191组细胞转染率分别为0.615%、99.400%。CCK-8、细胞划痕、Transwell细胞迁移、Matrigel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LV-vector组细胞增生数量明显增多(t=6.130、4.606 )、细胞迁移率明显增高(t=4.910、6.702 )、微孔膜上染色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t=7.244、6.724 )、细胞管腔形成能力增强(t=8.345、9.859),LV-191组细胞增生数量明显减少(t=14.710)、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t=6.245 ),微孔膜上染色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t=5.333)、细胞管腔形成能力明显减弱(t=5.89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LV-vector组比较,LV-191组细胞中miR-19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t=44.110、42.680),Cyclin D1 (t=29.940、14.010)、CDK6 (t=15.200、7.645)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21 mRNA相对表达量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3、2.755,P>0.05)。4组细胞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6,P>0.05 )。结论miR-191可通过上调p21 mRNA表达,下调CDK6、Cyclin D1 mRNA表达,抑制hREC增生、迁移及管腔形成

  • 标签: 微RNAs 内皮,血管 转染 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重睑切口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改良重睑成形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行重睑成形的患者100例,其中改良切口重睑成形组50例,常规切口重睑成形组50例。顾客是18至30岁的女性。常规组的平均年龄为(24±3)岁,改良组的平均年龄为(23±2)岁。结果: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均无双侧上睑皱襞不对称及双侧重睑曲线不光滑现象。改良组肿胀率为21.4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2.08%(P

  • 标签: 改良重睑术 重睑形成术 临床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青光眼合并虹膜新生血管形成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对43例晚期青光眼合并虹膜新生血管形成采用虹膜热凝联合小梁切除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眼压及视力变化与并发症。结果40眼出院时眼压低于21mmHg,3眼出院时眼压在25~30mmHg之间。成功率为93%。总有效率为100%。视力不变的有26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17眼。35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8眼虹膜表面仍有少量新生血管。术后3~7天前房少量积血者吸收干净。2眼中出血较多超过瞳孔中线者,术后2周前房积血全部吸收。全部病例眼痛等症状消失。角膜透明,滤过泡偏平,无Ⅱ度以上浅前房。无一例瞳孔区纤维素性渗出。结论晚期青光眼新生血管形成实施局部虹膜热凝联合小粱切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不仅可以降低眼压,也可以消退虹膜面新生血管,恢复角膜透明,消除患者痛苦,还能恢复部分视力。

  • 标签: 晚期青光眼 虹膜新生血管 虹膜热凝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管栓塞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论肢体动静脉栓塞术后容易出现以局部胀痛为表现的缺血反应,所以术后重点观察患肢末端血运尤其重要。肢体关节用弹力绷带外固定,密切注意患肢皮肤温度、颜色、动脉搏动情况和血管杂音的改变,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标签: 血管栓塞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出血的围期护理。方法:以 2017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8例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研究;分析患者围期护理方法和内容,观察护理的效果。结果: 67例患者痊愈出院,痊愈率为 98.5%;其中 1例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经过治疗后痊愈; 1例患者治疗后形成偏瘫。结论:在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出血的围期内,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能够让手术成功率得到提升,并能有效抑制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介入栓塞术 脑血管畸形出血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从1963年我国陈中伟教授实施第1例断指再植成功至今,断指再植已有44年的发展历程。有研究表明,造成断指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系再植术后患指发生血管危象。有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显示,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0%~24%。本文就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类型、形成原因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 护理干预 再植失败 临床观察 第1例 陈中伟
  • 简介:摘要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大约260万,约占总死亡比例的45%。其中血管斑块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因素,分析血管斑块的形成原因,了解血管斑块的病理变化因素,弄清药物对血管斑块的质变影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管斑块 形成原因 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