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者简介马强(1987.7-)男,汉,本科,检验师。主要从事风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通讯作者唐中。摘要血管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皮(ES)和血管(AG)是内源性血管发生抑制剂,能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血管发生的作用。本文就它们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对RA血管发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发生 类风湿关节炎 内皮抑素 血管抑素
  • 简介:摘要RAS在血压及心血管稳态调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过度激活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血管紧张转化酶(ACE)和血管紧张原(AGT)是其中的两个关键成分。其基因多态性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较多。现将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原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简介:摘要血清胱C(Cys-c)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成员中的一员,参与机体内部很多生理病理反应过程。之前的研究结果发现血清胱C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标志物,而更多的研究结果发现血清胱C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血清胱C和冠心病、心衰以及心梗等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高水平的胱C和其危险分层以及不良事件表现出明显的关联,但是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阐明。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胱C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和分析。

  • 标签: 胱抑素C 心衰 心梗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内皮(Endostatin)对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12眼,采用角膜缝线法制备兔CNV模型,其中两组分别以浓度为10μg/ml、50μg/ml重组内皮点眼,4次/d,连续19d,并以生理盐水点眼作对照.CNV生长面积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μg/ml、50μg/ml重组内皮实验组自第7d开始CNV平均生长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实验组CNV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组新生血管明显稀少,实验组与对照组炎性细胞成分及浸润程度相似.结论浓度10μg/ml、50μg/mlml重组内皮具有明显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而无毒副作用,为临床防治CNV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标签: 角膜新生血管 重组内皮抑素 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PTEN基因是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基因,具有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能影响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过程。该基因与口腔癌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相关性,从而为口腔癌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 标签: PIEN 抑癌基因 口腔癌
  • 简介:本文就近年来与糖尿病肾病有关的RAS基因多态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血管紧张原(AGT)基因人类的血管紧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位于1q42—43,是13kb的单拷贝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AGT基因有两个多态位点,AGT-M235T和AGT—T174M,前者位于外显子2第704位核苷酸的T或C变异,致AGT第235个氨基酸残基为甲硫氨酸(M)或苏氨酸(T);

  • 标签: 基因多态性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 外显子2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肝癌患者治疗中重组人血管内皮联合放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计抽取 90例肝癌患者参与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于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入我院进行治疗,将其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仅实施放疗治疗,研究组实施重组人血管内皮联合放疗治疗,分组对比 9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检查中 HIF-1α、 VEGF水平以及治疗后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90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检查中 HIF-1α、 VEGF水平对比来看,研究组 HIF-1α高于对照组, 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肝癌患者治疗中在放疗治疗的同时配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放疗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脑放疗联合血管内皮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的肺癌脑转移患者65例,随机分组实验A组和对照B组。A组患者接受全脑调强放疗联合血管内皮治疗,其中A组内根据不同给药时间分为a、b、c三组(每组10人),B组患者仅接受全脑调强治疗。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VEGF-2的浓度变化,按照RESIC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按照NCICTC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76.2%,临床获益率89.4%;B组临床总有效率65.3%,临床获益率75.8%。A组、B组的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为(79.8±6.7)%、(67.2±7.6)%(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1.5%、47.2%(P<0.05);而中位肿瘤无进展时间分别为11.3个月、10.9个月(P>0.05)。血清中VEGF-2浓度变化分别为(0.23±0.04)、(0.09±0.12),(P<0.05).但VEGF-2浓度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406,P>0.05,A组中不同给药时间的三组中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血管内皮治疗肺癌脑转移能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同时无明显副反应。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 血管内皮抑素 全脑放疗
  • 简介:作为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胱C,其表达失衡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很多研究提示它可能参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可能与神经细胞失调和神经元损伤有关。进一步研究还表明,胱C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推测相关机制与其参与血管损伤及炎症反应等过程有关。

  • 标签: 胱抑素C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肝癌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4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而试验组患者采取TACE联合人血管内皮抑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比较治疗前后AFP水平、肝外转移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经药物治疗为11.90%;试验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47.62%;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肝转移情况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能提高治疗肝癌的疗效,降低复发和转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 血管内皮抑素 临床疗效 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和血管紧张Ⅱ受体1(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并分析两者是否有协同致脑出血的效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8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9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ACE和AT1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致脑出血的效应。结果脑出血组ACEDD基因型频率为35.0%,D等位基因频率为51.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5.6%和38.9%,均P〈0.05;AT1RAC基因型频率为32.5%,C等位基因频率为16.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1%和5.6%,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170例入组者中,携带AT1RAC基因型(OR:3.852,95%CI:1.719~8.632;P〈0.01)、ACE基因DD型(OR:2.923;95%CI:1.406~6.079;P〈0.01)及同时携带有AT1RAC基因型和ACEDD基因型(OR:4.250;95%CI:1.479~12.209;P〈0.01)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和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脑出血发病的独立遗传因素;且两者间具有协同致脑出血的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肽基二肽酶A 多态现象 遗传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 简介:p16是kamb和kolnik于1994年初首先报道的一种新型基因。已证实p16基因位于人9号染色体的p21区域,其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这个部位的缺失、突变易发生恶性肿瘤。p16基因的重要性不亚于p53和RB肿瘤抑制基因、甚至更为重要。为了探讨p16的表达及在胃癌中的意义,

  • 标签: 胃癌 抑癌基因P16 P16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 表达 9号染色体
  • 简介:癌症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和多步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进行性改变导致体细胞的失控性增殖。癌细胞的特征是能够无约束地生长,能够侵袭到周围正常的组织,并能够转移到远处的器官。大多数肿瘤,包括神经系统的肿瘤,都是原发的。改变后细胞的遗传学破坏可能是由于遗传中的倾向性,细胞周期中DNA重排,病毒感染和整合;也可能是暴露在突变因子情况下,诸如离子辐射一类,这些因素可以使癌细胞的生长优于它的正常部分。通常广谱的肿瘤遗传学改变包括两类基因的改变:第一,癌基因的优势,它的出现导致细胞的改变;第二,隐性抗癌基因的缺乏,它的缺乏引起细胞的改变。后者通常又称为肿瘤抑制基因,生长抑制基因或隐性抗癌基因。可以相信正常细胞的增殖是在这些促进生长的原癌基因和抑制生长的抗癌基因的内在控制下进行的突变、重排、缺失或扩增而潜在地激活原癌基因导致肿瘤的形成。同样的事件可以发生在抗癌基因基因的失活,干扰它们在细胞中作为细胞增殖的负性调控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在GenBank中登录的与人脑肿瘤相关的基因的情况。

  • 标签: 脑肿瘤 抑癌基因 基因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恩度在恶性胸腹腔积液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评价其局部灌注给药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60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恩度单药间断给药组(A组60mg/次,第1,4,7天),恩度单药连续给药组(B组30mg/次第1-6天),对照组(C组单纯胸腹腔置管引流),评价近期疗效、患者生活质量(QOL)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CR4例(1/5,20%),PR5例(1/425%),SD6例(3/10,30%),PD5例,(1/4,25%);B组CR6例(3/10,30%),PR10例(1/2,50%),SD3例(3/20,15%),PD1例(1/20,5%)。客观缓解率A组45%,B组80%,B组较A组客观缓解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水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A组47天,B组63天,B组较A组胸腹水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A组50%(1/2),B组为85%(17/20),B组较A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结论恩度胸腹腔灌注给药能较好地控制恶性胸腹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 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腹腔积液 腔内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恩度)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6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腹腔积液患者,行腹腔穿刺引流后,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腹腔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60毫克,顺铂40毫克D1,4,7,三次为1周期;对照组单用顺铂40毫克腹腔注射D1,4,7,其余同试验组。按照WHO胸腹水疗效评价标准和NCI-CTCAE4.0标准分别评估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是65.7%和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是94.2%和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生活质量有改善的趋势。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心脏毒性,恶心呕吐,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恩度)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好,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顺铂 恶性腹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抑制(ES)和血管(AS)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义乌市中医医院眼科手术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60例(60眼)和对侧健康人球结膜组织60例(60眼)。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翼状胬肉组织和健康球结膜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测量翼状胬肉组和对照组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结果HE染色:健康球结膜组织基质层为结缔组织,上皮层为柱状上皮。翼状胬肉基质层见大量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血管周围见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呈不同程度增生。翼状胬肉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0.35±0.12)、(0.62±0.17)]均高于对照组[(0.13±0.08)、(0.16±0.09)](t=11.816、18.524,P=0.000、0.000)。复发组翼状胬肉组织中ES和AS蛋白水平[(0.63±0.15)、(0.87±0.21)]均高于初发组[(0.22±0.11)、(0.45±0.16)](t=17.073、12.323,P=0.000、0.000)。翼状胬肉组织中ES与AS呈正相关(r=0.571,P=0.000)。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ES和AS水平升高,ES和AS可能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复发过程。

  • 标签: 翼状胬肉 抑制素类 血管抑素类 内皮细胞 复发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小鼠大脑皮层生长(somatostatin,SS)和胆囊收缩(cholecystokinin,CCK)的表达变化,探讨VD的发生机制.[方法]复制小鼠VD模型,利用y-迷宫检测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VD小鼠大脑皮层中SS和CCK表达的变化.[结果]VD小鼠比正常小鼠Y-maze学习次数显著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脑皮层SS及CCK阳性神经元的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D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皮层SS和CCK的表达减少有关.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大脑皮层 胆囊收缩素 生长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