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5年 9月到 2016年 9月接诊 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时给予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血管造影检查,对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数字血管造影检查示: 456支血管通畅 123支,血管狭窄 284支(其中轻度狭窄 84支,中度狭窄 146支,重度狭窄 54支),血管闭塞 49支。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检查灵敏性为 95.60%,特异性为 93.91%,阳性预测值为 97.90%,阴性预测值为 87.80%。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可有效的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检查应用灵敏性以及特异性高,无创安全、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肾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螺旋CT肾动脉成像、数字血管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所接受的38例肾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检查手段不同将其分为螺旋CT肾动脉成像(CTRA)组和肾动脉造影(DSA)组,每组患者分别为19例。CTRA组接受螺旋CT成像检查,DSA组接受数字血管造影检查,分别由两名医师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比较两组有无狭窄、解剖变异以及狭窄程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螺旋CT肾动脉成像检查发现,33支为狭窄血管,其中31支经过血管造影检查已经证实,检查结果符合率可达31例(93.94%)。此外,5支副肾动脉清楚显示,同样经过血管造影检查证明。结论对肾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螺旋CT肾动脉成像检查,具有一定的无创性、安全性、有效性,其作为一种操作方便、经济实惠的检查方法,对于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

  • 标签: 螺旋CT肾动脉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肾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螺旋CT肾动脉成像和数字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方法从我院螺旋CT肾动脉成像资料中选择疑似肾性高血压且做过DSA数字血管造影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肾动脉成像诊断结果0级18例,I级3例,II级2例,III级1例,IV级0例;数字血管造影诊断结果0级19例,I级2例,II级2例,III级1例,IV级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肾动脉成像诊断结果灵敏度83.3,%,特异度95.0%,假阳性率4.2%。结论螺旋CT肾动脉成像在肾性高血压筛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螺旋CT肾动脉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血管造影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我院收治应用脑血管造影治疗的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34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1例患者予以人文关怀护理,观察对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作用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将各指标予以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疼痛症状,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 焦虑情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在诊断及治疗指导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202例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其就诊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检眼镜检查,研究组给予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进行视网膜检查。结果对照组经检眼镜技术检查后,80例患者被发现视网膜有病变,其病变发现率为79.21%;研究组给予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后,95例患者被发现视网膜有病变,其病变发现率为94.06%,两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被检出视网膜有病变的发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P<0.05)。结论在临床的视网膜病变检查中,实施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出视网膜有病变的发现率极高,并且有利于辅助临床早期发现眼底疾病,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病情进展,降低致盲率的发生,为患者免去不必要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被广泛推广。

  • 标签: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诊断 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造影对于冠心病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并同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200例患者冠脉造影后得出。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了解冠状动脉血管树的解剖,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则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提供心肌灌注和存活状况的信息

  • 标签: 冠脉造影 诊断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下肢深静脉造影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接受双下肢深静脉造影的患者64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的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SAS、SDS评分比较中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患者中实施强化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维护与患者的良好关系,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双下肢 深静脉造影术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介入全脑血管造影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本组收治的25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全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对正弦图确定的迭代重建(Sinogram-affirmedIterativereconstruction,SAFIRE)技术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解析重建进行相互比较,探讨SAFIRE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钙化积分(coronaryarterycalcium,CAC)中的应用.方法冠状动脉CTA检查发现钙化斑的60例患者,分别采用FBP重建和SAFIRE(1-5)重建,比较6组图像的CAC容积、当量块、Agatston积分.结果随着SAFIRE重建迭代次数的增加,CAC容积、CAC当量块及AC均呈下降趋势.结论SAFIRE重建技术可明显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评估,并可能改变心血管危险分级.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术 迭代重建 钙化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诊肺动脉栓塞志愿患者25例,分别通过CT肺动脉造影和MR检查来进行诊断。结果前者显示肺部完整和中心充盈缺损,后者呈现异常信号栓子存在于扩张的肺动脉内。依手术病理判断,前者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和90%,后者为1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临床价值高,应针对患者情况合理应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MR 肺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探究其对应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从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按随机的原则将上述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简单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情况都相对较好,而对照组则表现的较为差一些,且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可对比。结论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特殊的护理干预方法有例患者改善其焦虑、抑郁、紧张的心理,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的产生率,提高对应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护理干预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值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3-2017.3收治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并发症情况及意外伤害率。结果采用不同的临床护理疗法护理后,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临床并发症及意外伤害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有利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后病人恢复健康,其具有高效、安全的临床价值,其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通过对施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12例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准备,桡动脉准备,呼吸系统功能锻炼指导;中的体位护理,血管准备,生命体征护理;术后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穿刺点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护理干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本组12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除1例出现手部肿胀以外,未出现围手术期的穿刺点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施行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患者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术后发生胰腺炎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胰腺炎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60岁、既往有无胰腺炎史、有无插管困难、有无括约肌机能障碍、有无壶腹周围憩室、是否首次进行ERCP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60岁、性别、有无胆囊切除、有无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有无胰管多次显影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60岁、既往有无胰腺炎史、有无插管困难、有无括约肌机能障碍、有无壶腹周围憩室、是否首次进行ERCP参数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无胰管多次显影、有无插管困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插管困难、有胰管多次显影是ERCP检查患者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医生严格掌握其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地减少ERCP检查患者术后发生PEP的发生率,从而提高ERCP检查的安全性。

  • 标签: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造影后应用改良沙袋压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58例下肢动脉造影后及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沙袋压迫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接受改良沙袋压迫压迫方式,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并发症率为3.45%;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7.24%,研究组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造影后及弹簧圈栓塞术后应用改良沙袋压迫止血的临床效果理想,安全可行,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压迫 沙袋 下肢动脉造影术 弹簧圈栓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