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民国时期,随着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一时西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南教育也随之得到繁荣发展,且受到国民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南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民国教育政策、法令以及措施对边疆民族教育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且创造了民国边疆教育的辉煌,为当今民族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标签: 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教育民族教育
  • 简介:汉族人口大量迁入西南,成为西南地区的独立民族是在元代。元时汉人以自由性迁徙与非自由性迁徙两种方式进入西南,自由性迁徙即躲避战乱的关中、江淮流民;非自由性迁徙即军事镇戍、诸王出镇、为官出仕等政府行为移民。元代汉族人口南迁规模庞大、范围广,数量接近百万,对西南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元代 汉族 移民 西南边疆
  • 简介:摘要民国时期,随着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一时西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南教育也随之得到繁荣发展,且受到国民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南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民国教育政策、法令以及措施对边疆民族教育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且创造了民国边疆教育的辉煌,为当今民族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标签: 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教育民族教育
  • 简介:在对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西南土司贡纳制度的变化态势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认为明早期的土司侧重于纳赋,明晚期的土司侧重于朝贡,明中期处于土司纳赋与土司朝贡的过渡期。纳赋制度形成于明早期地方卫所制度形成之际,主要是以一种补充卫所屯田收入不足的面目出现的。而朝贡,则是在土司进京袭职、升迁、述职甚至是控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

  • 标签: 明朝 西南边疆 土司 贡纳制度
  • 简介:【摘 要】2020年,我国的脱贫事业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下,努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成为新时期的主要任务。由于西南民族地区作为难点和重点地区,本文将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例,从可行能力与福利的视角入手,分析现有的帮扶政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作用机制,结合地区现状和特点,为促进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建议。

  • 标签: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可行能力
  • 简介:思考农村问题,必须涉及农民问题,这是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基本立足点。西南地区乡村治理成效程度与农民对其治理观认同息息相关。农民是乡村社会的主体、也是乡村治理的主体。因此,要实现西南地区乡村良治,必须处理好乡村治理观与农民认同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 标签: 西南边疆地区 农民认同 治理问题
  • 简介:2010年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西南的研究取得明显进步,不仅产出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刻画出近几年来研究的发展轨迹,而且形成一些颇受关注的热点.诸如传统选题方面的研究、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西南治理史的研究以及相关档案和历史文献的整理,等等.另外,在西南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西南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总之,学术界在我国西南史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并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势头.

  • 标签: 2010-2015 西南 边疆 民族 文化
  • 简介:2016年,在中国西南的学术研究领域,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现状研究,都取得一系列新成果.作为传统领域的研究,本年度西南治理、民族历史与文化等领域继续保持着较强的优势,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此外,西南经济开发、“一带一路”与周边关系等研究是近几年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年度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 标签: 2016年 西南边疆 学术研究
  • 简介:摘要:民国时期,西南汉村的丧葬习俗虽受到近代化思潮的影响,但依旧保留独具有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对滇东汉村丧葬礼俗中的临终、丧事程序、上坟及点主、祭祀几个方面构成,形成了独特的边疆汉族丧葬习俗文化,影响至今。

  • 标签: 西南边疆 汉村 丧葬习俗
  • 简介:由于特殊的管理体制以及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原因,西南民族地区归侨的社会保障权利基本上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外,住房保障问题也突出。基于社会保障的价值和原则之考量,西南民族地区归侨的社会保障需要在体制管理、属地管辖等方面加以改革,特别是要重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申报审核制度的完善。同时,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作出制度调整。

  • 标签: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归侨 社会保障
  • 简介:西南民族地区的归侨侨眷青年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包括历史遗留问题,“文化孤岛”问题,社会网络局限问题。同时,他们也有很多发展优势,包括“跨文化”优势,语言优势,跨国亲缘优势。他们要发展,需要扬长补短,在跨国教育、跨国就业和海外捐赠等方面做出探索。

  • 标签: 广西 云南 青年 归侨侨眷
  • 简介:清仁宗不因时、因势而变,继续以天朝上国自居,反对革新,将“守成”理念作为治理国家以及西南的指导原则,注定了嘉庆时期成为清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时代。清仁宗时常把“守成”挂在嘴边,写进圣谕,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对乾隆时期在西南的各种民族政策进行了承袭,但由于嘉庆时期官场的严重腐败,对西南的民族政策造成了极大冲击和破坏,使承袭前朝的民族政策流于形式,西南的民族矛盾与官民矛盾最终愈演愈烈。

  • 标签: 西南边疆 民族政策 嘉庆 守成
  • 简介: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利用教育信息化成果和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的前提,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从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知识、教育技术技能、教育技术应用与教育技术培训等五个方面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 标签: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农村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 简介: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BS)对西南云南省的227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从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别、职务和收入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对高校教师总体幸福感没有影响;少数民族的总体幸福感水平高于汉族;职务和收入对高校教师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极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率、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 标签: 高校教师 总体幸福感 心理健康 边疆
  • 简介:作为中国边疆地区的重要省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广西、云南沿边地区的开发开放日益深入,在加快边境贸易发展的同时,沿边地区与东南亚邻国开展了多形式、多领域的经贸合作。2013年以来,我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等一系列重大倡议,2015年3月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些都为西南地区的沿边开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本文回顾西南沿边地区开放的历程,总结相关经验,分析当前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关的思考。

  • 标签: 西南边疆 沿边开发开放 历程 机遇
  • 简介:云南大学“西南壢史与中国边疆学”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发轫,方国瑜、江应樑、尤中等学者共同努力,推进西南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2008年,云南大学在历史学一级学科之下自主增设中国边疆学专业博士点,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9年又获准设立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即集边政、边务、边界、边疆、边民、边防问题研究为一体的“滇学基地”。

  • 标签: 云南大学 边疆学 中国 西南 边疆史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 简介:明代西南民族治理主要涉及西南经略、民族政策、治理制度三方面.麓川是我国西南的一部分,明对麓川的民族政策及施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治理措施.前人对西南经略、民族政策、治理制度和麓川问题的研究,为明代西南民族治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明代 西南边疆 民族治理 麓川 研究综述
  • 简介:明代西南民族治理主要涉及西南经略、民族政策、治理制度三方面。麓川是我国西南的一部分,明对麓川的民族政策及施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治理措施。前人对西南经略、民族政策、治理制度和麓川问题的研究,为明代西南民族治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明代 西南边疆 民族治理 麓川 研究综述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逐渐从多维贫困的角度对贫困进行界定和测量。本研究采用Alkire&Foster提出的“双临界值法”,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扶贫实践选取贫困维度和指标,对西南民族地区的多维贫困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多维贫困状况比收入贫困状况恶劣。指标分解结果表明,土地、饮用水、卫生设施、交通、耐用品、劳动力数量、健康状况、医疗服务、人均纯收入、存贷款、农业组织、农副产品交易、边境贸易等剥夺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在今后扶贫工作中,应从多维角度识别农村贫困,针对自然资本、物资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各维度、各指标被剥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提高扶贫政策的有效性。

  • 标签: 农村贫困 多维贫困 双临界值法
  • 简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南京国民政府与西南地方实力派关系复杂,中央力量在西南十分薄弱。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虽然组织专家对西南的相关实业进行了规划,但鲜有实践行为。国府西迁后,国民政府中央力量从政治、军事、经济各领域全方位渗入西南,沿海或内地工矿企业的迁入,成为这一时期西南实业发展的显著内容。由于国民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不断反复,加以地理环境、文化、交通、实力等因素的限制,国民政府对于西藏地区社会经济的规划更多集中于开发西藏的交通建设方面,较少涉及其他层面。蒙藏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对西南地区的实业发展拟制的初步规划,是近代以来中央政府机构从政府层面做出的关于西南实业开发的第一次较系统的考察,虽限于当时中国客观的政治环境未有全面实施或贯彻,但客观上可为后来者审视西南的资源、经济发展等问题提供了基础。沿海工矿企业内迁的行为促进了西南近代工业经济水平的发展,但这一非常态经济行为的战时经济特征十分明显,并没有实现西南近代工业经济的根本改观。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西南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