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初识经典】《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笙诗,只有题目没有内容)。先秦时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鄢、卫、王、郑、齐、

  • 标签: 《诗经》 源头 风雅 诗歌总集 《诗三百》 西周初期
  • 简介:《关雎》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其中运用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唱,使诗歌充满了画面美和音韵美。面对这样一个文本,究竟该如何实施教学呢?就多数教师看来,引领着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画面,了解和领悟赋、比、兴的手法,感受重章叠句的章法之美,似乎这样教就可以了,可是总觉得还是漂浮在文本的表面,止步于文意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

  • 标签: 教学 诗经 音韵美 画面 文本 读出
  • 简介:示现修辞格是诗人为表达丰富的情思,将不在眼前的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的修辞手法。《诗经》示现手法分为追述示现、预言示现、悬想示现、综合运用四类。示现在《诗经》中运用较广泛,有助作者将情感表达得细腻委婉,亦能激发读者共鸣,开阔诗歌时空。由《诗经》开创的示现修辞格对后世诗文创作影响深远,是后世缀文者学习的楷模。

  • 标签: 《诗经》 示现 分类 作用 影响
  • 简介:西汉刘向编了一本《说苑》,里面收录了许多故事,其中《奉使》篇中有一个关于魏文侯的故事。据说魏文侯的长子击,按照当时的礼法应该被立为太子,但魏文侯不太喜欢击,所以在击还未成年时,就让他离开国都皇城去了中山封地。击到中山三年都没有回过国都,也没有和父王见过面。

  • 标签: 《诗经》 太子 熟读 魏文侯 《说苑》 未成年
  • 简介:诗经》中祭祀建筑词汇的运用共有十四例,关涉祭祀建筑词汇九个。其中除“宗”(既燕于宗)和“冢土”两个祭社建筑词汇外,其他各词皆为宗庙建筑词汇。在尽可能多地查阅《诗经》相关传注资料的基础上,考释《诗经》祭祀建筑词汇的全部词例,并重点分析存有异说的几例。借此探究先秦汉语祭祀建筑词汇概貌,以及周代社会的礼治特征。

  • 标签: 《诗经》 祭祀建筑词汇 礼治
  • 简介:佚名凯风自南,吹彼棘(ji)心。棘心夭夭,母氏劬(qu)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yuan)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睨(xain)皖(huan)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论文把《关雎》原诗释义分成三大类别进行简析,再把里雅各、许渊冲、杨宪益夫妇三个最具代表的英译本进行简析,认为《关雎》英译应当从经学视角出发,另辟蹊後,做到经学与文学结合,经典与艺术统一,寻找《关雎》英译的新思路,还原诗歌原貌,向世界传播最真实的《关雎》文化.

  • 标签: 《关雎》 英译 讽刺诗 新思路
  • 简介:作为名物的一部分,《诗经》中的禽兽形象与先民生活联系密切.它们既以单纯的物质形象存在于先民日常生活之中,又成为人类的情感对象和其精神世界相互联系.各类不同飞鸟与兽类意象的精神寓意,使得先民通过一种充满神秘性质的图腾崇拜和生命意识等方面来了解当时的世界.

  • 标签: 《诗经》 飞禽走兽 精神世界
  • 简介: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充分彰显了殷商到春秋时期的历史风貌,《诗经》内容非常丰富,有“诗三百”之称。《诗经》中不乏关于女性的作品,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当时的女性世界,成功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展现了当时女性的精神面貌。基于此,本文重点对《诗经》中的女性世界进行解读。

  • 标签: 《诗经》 女性世界 精神世界 现实生活
  • 简介:诗经点勘》一书著录较为混乱,多称之为《诗经》,有的竟称其作者为刘海峰等,或刘大櫆、姚鼐、曾国藩、吴汝纶、吴闿生等四五人。其实此书是吴汝纶悉心搜集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姚、曾的《诗经》圈点与品评,精心辑录了明清《诗经》评点的精华,并与自己的圈点品评汇为一体的集大成之作,集中展示了桐城派《诗经》评点各具特色的状貌和成就及其与明清《诗经》文学品评的传承关系,值得系统深入研究。作为吴闿生整理其父《群书点勘》之一,此书著录为吴汝纶《诗经点勘》,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便于准确推介与传播。

  • 标签: 吴汝纶 《诗经点勘》 桐城派 文学评点
  • 简介:国野制度是周代分封制的空间体现,是《诗经》产生的重要制度与空间背景。'国'指各国国都的郭城之内。'国'不但是行政管理的中心,也是文化的中心。时人重营国,《诗经》中相当数量的诗篇以'国'为'存在空间'。'国'中尤以宗庙建筑为重要,是时人的'神圣空间'。《诗经》国中宗庙场景的叙事,或为彰显人物身份高贵,或为显示事件的神圣;时君所居的宫室则承载诸多世俗礼仪,情调欢愉;国中的里居生活也兼重神圣与欢愉,而以礼仪为旨归。《诗经》中的'野'所指空间模糊,或指郊外的广阔区域,或含'郊'而言,为狩猎与两性邂逅之所,承载行役者与离别者哀伤悲苦的情感。

  • 标签: 《诗经》 国野制
  • 简介: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开端,不仅开辟了诗歌中写实与抒情的创作道路,在诗歌语言和表现手法上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国风”部分的民间恋歌以及氏族贵族的咏叹,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基础及其基本的审美格调。

  • 标签: 《诗经》 植物意象 中国古典文学 诗歌语言 创作道路 表现手法
  • 简介:《樛木》是《诗经·周南》的第四篇。全篇三章,每章四句。诗云: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三章仅易数字,在反复咏唱中,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气氛。明孙月峰说“:此所谓一唱三叹。首章道意已尽,后两章惟换韵耳。”(孙鑛:《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四库存目丛书》,经150—53。)

  • 标签: 诗经 周南 解读 存目丛书 君子
  • 简介:诗经》教学与研究中遇到的最重要也是分歧最大的问题是诗歌的主旨问题。《卫风·氓》是《诗经》中主旨存在争议较多的诗篇之一。历来观点,从字面上看各有成立的依据,也各有令人生疑之处,然而事实上均未触及对象的本质。若不了解周人的思维方式,而以后人眼光推测,就不能得诗本义,需要从文本出发对诗意进行解读。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读者更好地通过文学窥探社会,揭示深层的历史问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主旨 政治需要 悔恨
  • 简介:诗经》“杨柳依依”所萌发的离情别绪的“杨柳”意象,经过唐代诗人的吸纳、改造、扩充与创新之后,在杨柳意象所蕴含的离情别绪主旋律不变的基础下,又融合时代文化特质,以唐人特有的丰厚博大的诗思情怀,轻灵弹奏出了相思念远、怀土思乡、悼古伤今、感物伤已、美女之喻等悦人耳目的杨柳新声。此后历代诗人对于“杨柳”意象及其意蕴的运用,皆未超越唐人所定格的“杨柳”意象审美范式。这正是唐人兼容并包宽阔胸怀与开拓创新可贵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唐诗之美的根本缘由之一。

  • 标签: 《诗经》 杨柳意象 唐诗 传承 拓展
  • 简介:初遇时,我只觉得它宁静平和、细腻温柔,似一位闺阁少女;仔细品味,更欣喜于它柔中带刚、坚强勇敢的性子,令人心生向往。———题记

  • 标签: 高中生 职业教育 就业市场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埃兹拉·庞德是西方现代诗歌的奠基者,同时,他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尝试翻译了一些中国古代诗歌后,他开始了对《诗经》的研究和翻译。本文主要通过细读庞德所译《诗经》“二南”,分析庞德翻译的特点。

  • 标签: 庞德 《诗经》&ldquo 二南&rdquo 翻译 特点
  • 简介:作为明代《诗经》的经筵讲义,张居正对《诗经》的评注以发挥诗之教化功能为核心理念,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诗学渊源上看,其兼采《毛序》与朱子经学思想,且融入自身因素,反映出《诗经》研究的历史流变和现实目的双重特色。这种特色通过短小精炼的文本结构和层层深入的阐释结构呈现出来,形成了完整的教化体系,具有明显的通经致用色彩。

  • 标签: 张居正 《诗经》 思想渊源 经学结构 诗教
  • 简介:蒹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我想重回到梦境中去那一刻,蒹葭独自矗立在诗经的水湄月光抖擞,诗意的字词解散开去你寻觅的目光搁浅,从芸芸众生中分开

  • 标签: 诗经 组诗 爱情 草木 蒹葭 诗意
  • 简介:诗经·齐风·东方之日》自古被理解成男女淫奔之诗。实际上。这首诗表现的是新婚夫妇相处的场景。一般而言室闼之内的约会环境针对夫妻关系,“履我即兮”“履我发兮”即踩着席子。应为新婚时铺席的礼节程序,日月之兴象也指向夫妻。诗歌可能与前篇《齐风·著》存在应答关系。

  • 标签: 《诗经》 《东方之日》 淫奔 新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