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各系统肿瘤患者中贫血的发生和程度。方法对2002年6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肿瘤血液科住院的58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生达45.73%,其中Ⅰ、Ⅱ度为68.28%,Ⅲ、Ⅳ为度31.72%。血液系统肿瘤贫血的发生最高为58.67%,泌尿生殖系统为50.00%,消化道肿瘤为46.91%,乳腺癌为41.94%,肺癌为24.59%,其他肿瘤为44.78%。肿瘤患者有贫血症状的为66.42%,采取治疗措施的13.06%,出院有贫血诊断的仅为1.12%。结论肿瘤患者贫血发生高,漏诊高,治疗低,应引起医师的高度重视。

  • 标签: 贫血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该地区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孕产妇贫血的发病以及患病原因。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孕产妇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并分析孕产妇贫血的原因和患病。结果652例孕产妇中,出现贫血的为232例,贫血患病为35.58%。其中城镇居民孕产妇发生贫血96例,农村居民孕产妇发生贫血136例,农村与城镇孕产妇的贫血患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程度的孕产妇患贫血疾病的概率不同,应在孕产妇怀孕期间进行贫血相关医学知识的宣讲,使孕产妇能够得到科学的营养补充,是减少孕产妇贫血、提高孕产妇健康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孕产妇 贫血 患病率 患病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儿童贫血患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评估儿童营养现状。方法以2013年9月-2014年8月前往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300名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年龄分组。其中试验组148例,年龄段分布在6到12个月,对照组152例,年龄段分布在1到3岁。通过测定两组儿童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来确定儿童是否贫血,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了解,以确定儿童贫血原因。结果在300例参与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中,有32例患有贫血,其中,1到3岁年龄段组的患病要高于6到12个月龄的试验组。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儿童贫血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儿童挑食和母亲有贫血史,而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儿童贫血患病没有直接联系。结论降低贫血患病的有效途径是对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合理指导,加强对父母关于儿童营养搭配知识的普及,纠正儿童的偏食行为。

  • 标签: 儿童贫血 影响因素 评估
  • 作者: 刘晓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9期
  • 机构:公安县南平镇卫生院,湖北荆州434318
  • 简介:目的:研究血液检验诊断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的价值及准确。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本院就诊的贫血患者100例,以贫血类型为依据划分为A组(地中海贫血)、B组(缺铁性贫血),再将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时间选择:2021.1~12月。三组均进行血液检验并对比检查结果,观察A、B两组的诊断准确。结果:A、B组的血液检验8个指标检测值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A、B两组对比诊断准确,P>0.05。结论:血液检验在鉴别诊断贫血类型方面的准确较高,有助于临床正确区分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 标签: 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诊断;血液检验;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护理宣教对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园儿童300例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儿童不实施干预模式,观察组儿童实施健康护理宣教,比较两组儿童的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实施健康护理宣教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采取有效的健康护理宣教后能够明显的降低发生,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 标签: 发病率 健康宣教 小儿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 要】目的:了解社区医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贫血的发生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0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 310例,统计贫血发生,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患者贫血发生,比较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死亡。结果: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贫血的总发生 29.48%,不同性别病人(男性 29.97 %,女性 28.98 %)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不同年龄( 65~ 74岁, 75~ 84岁, >85 岁)贫血发生( 20.40%, 30.08%, 39.24%)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老年病人的死亡明显高于非贫血组( 31.86%和 14.15 %)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社区医院老年住院患者中贫血发生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贫血发生增高,贫血患者比非贫血患者有更高的死亡,应引起全科医师的高度重视,积极查找贫血病因,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提高住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社区医院 老年住院患者 贫血 发生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价值和检出。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49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为95.92%,MCH、MCV、Hb、RDW、MCHC与对照组健康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检查中,血常规是最为常用的检查方法,简单方便、费用低,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检查和诊断具有积极价值,在患者的治疗中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检验 检出率
  • 简介:贫血已经是全球性的广泛流行的营养疾病之一,它严重的威胁到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铁。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贫血都有哪些症状呢?现在大多数缺铁性贫血的儿童主要表现的症状是:面色苍白,头昏,食欲不振,不愿意吃东西,乏力,缺铁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也随之下降,很努力地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智力发育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健康成长 知不知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价值及检出。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00例贫血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人员,此次研究的100例贫血患者中有50例为缺铁性贫血者、50例为地中海贫血者,分别命名为A组以及B组,再将50例健康体检人员命名为C组,对这三组受检人员均实施血液检验,并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A组及B组的MCH、RBC、Hb以及MCV指标与C组相比均较低,且B组的MCH指标最低,三组对比结果显示(p

  • 标签: 贫血鉴别诊断 血液检验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所产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共62例于我院参加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组(健康人士)和研究组(缺铁性贫血患者)区分,所有人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血液检验指数以及检验准确。结果:两组RBC、Hb、MCV、MCH、MCHC、RDW水平均存在差异,P<0.05。研究组检验准确度为96.77%。结论:应用血常规检验缺铁性贫血的准确高,能够实现有效检出,有利于为临床进行相应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 检验结果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本院鉴别诊断贫血的90例患者,将其中的30例非贫血健康者、3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地中海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对比三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地中海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的各项血常规检验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缺铁性贫血组的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低于地中海贫血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高于地中海贫血组,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血常规检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来诊断贫血、鉴别贫血类型。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血常规检验 缺铁性贫血 鉴别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统计重庆及周边地区人群主要α、β地贫基因携带及基因缺失、突变类型。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9月重庆各区域医疗中心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的15081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α地贫血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β地贫血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结果15081份样本中,α基因缺失799例。αα/-α3.7、αα/--SEA基因型携带较高,分别为2.49%和2.31%。β基因突变595例,主要型别为β0CD17、CD41/42,β+IVS-II-654基因杂合突变,携带分别为1.15%、1.13%、1.12%。结论重庆地区人群地贫基因携带为8.16%,携带较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为防止重型地贫儿出生,对孕妇或备孕妇女进行产前地贫基因筛查至关重要。

  • 标签: 地中海贫血&alpha -地贫 &beta -地贫 地贫基因携带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合并贫血对死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共200例。记录母体和早产儿的人口统计学、临床数据等。根据早产儿是否合并贫血,将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比较2组母体及早产儿的所有变量,并做住院期间早产儿出现全因死亡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做极低出生体质量合并贫血亚组的各个变量对死亡的影响。结果贫血组64例,非贫血组136例。贫血组早产儿出生时平均孕周、入院后血细胞比容平均值、入院时血红蛋白平均值分别为(26.45 ± 2.32)周,(37.72 ± 3.81)%、(12.81 ± 1.51)g/L,非贫血组分别为(27.21 ± 2.21)周、(48.42 ± 5.61)%、(16.89 ± 2.12)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23、12.23、8.51,P<0.05或0.01)。贫血组1 minApgar评分<5分为67.19%(43/64),非贫血组为38.24%(52/1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5.55,P<0.01)。贫血组在出生后前72 h血管加压药物例数、脑室周围出血例数、死亡例数分别为34、26、32例,非贫血组分别为41、23、5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80、13.23、8.01,P<0.01或0.05)。贫血组在从出生到第一次输血天数、输红细胞量的中位数分别为2 d、75 ml/kg,非贫血组分别为7 d、45 ml/k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482.2、781.9,P<0.05)。出生后前72 h应用血管加压药物、脑室周围出血和贫血是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2.30、13.40、34.89,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如果合并贫血,同时出生后前72 h使用血管升压药物、脑室周围出血的死亡风险增高。

  • 标签: 婴儿,早产 贫血 极低出生体质量 脑室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检出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本院确诊缺铁性贫血患者(n=30)、地中海性贫血患者(n=30)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n=30)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临床研究。采集三组全血样本后行血常规检验。统计三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性,分析贫血检出。结果:(1)血常规检验结果: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者RBC、MCV、MCHC、Hb均低于健康者,差异显著(P<0.05);缺铁性贫血者RDW高于地中海性贫血及健康者,且RBC、RDW、MCV、MCHC、Hb均高于地中海性贫血者,差异显著(P<0.05);三组MCH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2)检出分析:贫血总检出、缺铁性贫血及地中海性贫血检出均达90%以上。结论:血常规检验的实施,可在分析受检者血红细胞相关检验指标数据差异后,实现对贫血患者病情的有效筛查及鉴别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性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分析其对检出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中,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的200例作为实验对象,其中有缺铁性贫血患者100例,命名为观察1组,有地中海贫血患者100例,作为观察2组。抽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名作为对照组。其均予以血液检验,就3组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就其缺铁性贫血的检出进行统计。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以及对照组的血液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参照确诊状况,在血液检验中40例患者,有37例确诊,检出为92.50%。结论:以血液检验来进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其检出与准确较高,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检验诊断 缺铁性贫血 鉴别诊断 检出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血常规临床检验对妊娠期贫血患者的应用及符合。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贫血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检查的120例健康孕妇纳入健康组,对比两组受检者的血常规各项数据差异和妊娠期贫血患者贫血情况。结果:贫血组患者的Hb、RBC、MCV、MCH、MCHC参数均低于健康组,而RDW则高于健康组,妊娠期贫血患者中小细胞贫血(占比50.42%)高于大细胞贫血(占比42.08%)和其他贫血(占比7.50%),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对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检验价值极高,能较准确的反映出病患病情,检测指标也可对不同贫血予以有效呈现,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况数据,有利于对症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在临床诊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常规 妊娠期贫血 临床检测 检验结果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贫血患者诊断中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调查的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56例贫血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贫血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类,每组均纳入28例患者,实验组中A组为缺铁性贫血、B组为地中海贫血,选取2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血液检验结果对比发现,A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指标RBC、Hb均低于B组,A组患者血液检验指标RDW高于另外两组,并且差异较大,B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指标RBC、RBC/MVCV为三组最高,数据对比有差异;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检验指标MCH、MCV明显高于A组、B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诊断准确比较高。结论:在贫血患者诊断中,血液中的RDW RBC、MCH、Hb、MCV等血液检验能够反映贫血类型,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贫血 鉴别 诊断 价值 准确率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