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给笔者介绍情况的,是几位朋友。他们在今年三四月间先后到越南作经贸考察,有的是去探亲。笔者根据他们对目前越南情况的零碎叙述作个整理。经过70年代后期的“难民潮”,现在越南华人究章还有多少?朋友们所了解的,和各有关资料提供的都不一样,有说70万、85万、100万的,还有说150万,有说不少于200万,有

  • 标签: 胡志明 资料提供 安东市 越南北方 华侨企业 宗亲会
  • 简介:<正>中国人移居越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0世纪末叶越南形成为一个自主国家之前即已开始。越南独立后,经过17世纪中叶和19世纪以后两次移民高潮,在越华人迅速增加。至本世纪40年代,已有100—150万人。另有人估计1975年越南华人有155万,占越南人口的5%,在当时全球2200多万华人和东南亚1800多万华人中分别占7%和

  • 标签: 越南华人 越南人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四十年 中越关系 华人经济
  • 简介:华人越南的大量出现,可上溯到大约两千多年前,华人问题成为这个国家在独立于中国时必须尽量妥善处理的历史遗产。中国于公元前三世纪对越南人地区的殖民,使两国之间结成了具有冲突性的暧昧不清的密切联系。在许多个世纪中,来自中国的移民浪潮接二连三地涌入越南,并在该国的各个领域牢牢地扎下了根。尽管这些华人没有被当地居民所同化,但他们已逐渐成为越南整体中的一部分,或多或少地被越南人所接纳,而从未受到过真正的

  • 标签: 移民浪潮 公元前三世纪 越南人 历史遗产 新经济区 北越
  • 简介: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自古以来,中国内地居民出于各种原因源源不断地来到越南谋生。他们长期居住在越南,艰苦谋生,慢慢地演变成了华侨华人。继华侨华人之后,法国殖民者于17世纪初来到了印度支那半岛,伴随他们而来的是血与泪的殖民统治。1858—1883年,法国殖民者对越南进行了3次掠夺性的侵略战争,先后强迫越南签订丧权辱国的两个《西贡条约》和两个《顺化条约》,逐步使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 标签: 华侨华人 越南 碾米业 兴衰 贸易 中国内地
  • 简介:<正>在全世界的华侨华人之中,越南华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海外华人社会的种种变化,几乎都可以在越南华人的沧桑史上找到体现。随着柬埔寨和平协议的签署与落实、中越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与巩固、越南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实施,越南华人在振兴该国经济中的作用会重新显露。这种作用不是简单的重现或带有某种模式的套

  • 标签: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越南南方 中越关系 华侨史 地位与作用 经济地位
  • 简介:蔡廷兰《海南杂著》中所记越南华人戴可来于向东清人蔡廷兰有《海南杂著》传世。该书以其名常被误认为是一部关于海南岛的笔记,实则是一部海上漂流和在异国他邦——越南的见闻录。书中关于越南华人的记述,多为作者亲历目睹,言之凿凿,于越南华人研究乃至越...

  • 标签: 华侨华人 越南华人 海南 杂著 《瀛环志略》 第二纪
  • 简介:张世雄祖籍广西防城人,他父亲当时在越南中部荣市由法国殖民当局管辖的边水港口当过码头工人,由于劳累过度,过早地撒手人寰;他母亲靠着自己劳动的双手,凭籍摆卖卷简粉的小摊子,一把眼泪一把汗水将他们三兄弟“拉扯大”!

  • 标签: 张世雄 胡志明奖章 越南 华人 生平事迹
  • 简介:越南的五金矿藏十分丰富。而越南历史上大规模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则始于18世纪初的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最为兴盛,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的清嘉、道年间。受中国当时采矿潮的推动和越南政府的政策鼓励,不少中国商人前往越南,向越南封建政府申请开采各矿,并大量招徕中国移民劳动力,充当矿工。于是,前往越南采矿佣工,成为这个时期华侨出国的特殊现象。一  越南的有色金属矿藏主要集中在北圻。据说,越南北部的少数民族如岱依族、侬族很早就用原始的方法开采了一些小规模的露天矿,并曾经出现过专门的矿户和矿村。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依靠原始的方法所开采的矿产远远不能满足各种需要,于是,便出现了“(越南)土人起炉开采,内地客人前来并力合作,食力相安”1,这种中国人帮助越南开矿的现象。由此可见,在这种早期矿业生产形式中,华侨只是作为一种合作者或技术工人,而越南商人才是真正的矿主。这些在越南人经营的矿场中佣工的华侨大部分是中国边民和小本商人。他们之中有的是两广和云南省的农民,农闲时节到越南矿场找点副业,赚些苦力钱,农忙时节再打道回国;也有的是生意好做时经商,生意不好做时便到矿山佣工。据...

  • 标签: 华侨矿业 矿业矿工 矿工问题
  • 简介:越南侨教育事业,受到越南政局演变的巨大影响,它经历了振兴、发展和衰落三个阶段。本文对此作概略的历史回顾。1907——1929年是越南侨教育事业的振兴时期华侨旅居越南历史悠久,遍布各地城乡,从中越边境的芒街、老街到越南最南端的河仙、薄寮和富国岛,从西原高原的嘉莱——昆嵩省到东海之滨的岘港市,都有华侨的足迹。华侨人口最集中的是南部(历史上曾称为交趾支那或南圻),其次是北部(历史上曾称为东京或北圻),再其次是中部(历史上曾称为安南或中圻)。这三个地区的华侨教育数南部最发

  • 标签: 华侨教育 政局演变 交趾支那 北圻 华侨中学 中越边境
  • 简介:<正>为了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来理解越南侨问题的特质,从而对越南侨问题的根源、现状及走向能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把握与展望,本文拟循历史的轨迹,考察并认识一

  • 标签: 历史特点 越南人 华侨社会 孙中山 华侨问题 汉人
  • 简介:根据散落于相关研究文献和数据中有关越南裔的资料,对1975年以后华裔逃离越南并定居美国的历史过程、生活适应、地位获得和族群认同等方面的大致状况作一个梳理,旨在加强越南裔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两次移民潮中,抵达美国的越南裔难民约30-50万人,寻找亲人、取得族裔社区的支持和族裔聚居区的形成成为应对政府分散安置政策的方案;文化适应与经济成就落后于越南裔,但近20多年来取得了一些值得称道的成就;其族群认同建构于以共同的原居住地、居住国为背景和多元文化的基础之上.结论是,越南裔还没有完全融入其他美国华裔之中,而是形成了一个既认同于美国华裔、又与越南裔有一定联系的相对独立的华人"次族群".

  • 标签: 越南 华裔研究 越南华裔 流散族群 越南裔 族群认同
  • 简介:概述越南侨自1937年7月到1940年4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它不分党派、帮别、职业、性别和老幼的团结、动员,成为一场真正的全体侨胞运动,发挥了全体侨胞的力量,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抗日战争,为越南侨历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这个运动体现了共产党人(中共和越共的华侨党员)、进步爱国人士以及国民党人的团结合作,共同对敌。在这期间,越南南圻华侨(占全越南侨总数的80%以上)文化界、工商界工人、青年、学生、妇女甚至少年儿童都组成了各种救亡组织。1938年初他们联合成立了统一的最高组织——越南南圻华侨救国总会(简称“救总”),作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核心。在”救总”的领导下,抗日救亡运动进入了更高的阶段。在南圻“救总”等几十个救亡组织和中圻顺化华侨救济会、北圻海防、河内华侨缩食会等组织领导下,救亡运动普及并深入到全越南

  • 标签: 抗日救国 南圻 抗日运动 国民党人 北圻 叛国投敌
  • 简介:本世纪30年代,旅越华侨人数大约40万人,分布在西贡、堤岸、海防和河内等地;其中以广东籍最多,福建籍次之。“七七”事变爆发以后,侨胞们同仇敌忾,在越南侨抗敌总会的领导下,从各个方面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一)捐款救国。抗战开始后,侨胞们因职业不同,组织了商会、职工会、妇女会、缩食会、抗敌后援会等团体。在越南侨抗敌总会的领导下,开展救亡工作。为了帮助祖国抗战,有些侨胞虽然每月只收入十元八元,但也节衣缩食,抽出钱来捐给祖国。1938年上半年内,侨胞们的救国捐款就达到了300多万元。①同年8月,南圻商会捐献7万元。作为慰

  • 标签: 抗敌后援会 “七七”事变 南圻 广东籍 滇缅公路 保安司令
  • 简介:越南是中国的近邻,但中国读者对越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了解实在很有限,远不及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与欧洲诸国的了解。关于越南的信息,不少中国人还停留在胡志明时代。再加上中越之间曾经有过不愉快,两国人民多少有些隔阂。

  • 标签: 华文文学 多民族国家 胡志明 歌德派 平安夜 八十年代
  • 简介:中越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迁至越南华人虽身居异国他乡,却仍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语言在书写着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这种"乡愁"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浓烈。刘为安作为越南著名的华文诗人之一,其乡愁诗表达了对祖国的情与思,诗中运用了很多文化意象,这些意象符号既是诗人对故国的文化认同,也使得乡愁之情感人至深。通过对刘为安乡愁诗篇的欣赏与分析,为国内的华文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 标签: 越南 刘为安 华文乡愁诗
  • 简介:本文以1865~1885年越南侨的组成和分布为视角,具体论证越南侨的组成状况和分布地点,初步阐述该时期中国人口移居越南的概况。

  • 标签: 1865~1885 华侨 越南 组成和分布
  • 简介:中国人移居海外的突出特征之一,是社会组织和传统社团的出现和发展。他们到越南谋生,常按其亲缘、地缘和业缘的关系而聚居,形成一些微型的中国村庄或街道,如17~18世纪会安市的“唐人街”,17世纪末18世纪初藩镇(嘉定省)的“明乡社”,18世纪承天———顺化市的“清河铺”等。从这些移民群体中,慢慢形成各种社会组织,然后是业缘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协调他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关系。这就是同乡会或通常所称的帮、宗亲会、各朋党或秘密会社、商会和同业公会、其他权利组织。同乡会是华侨社会典型的组织形式之一,具有群众性和普遍性。这是联结同乡并同一言语人群的社会组织,如福建帮、潮州帮、客家帮、海南帮。但是也有一些社团只联结有亲戚关系的同乡人,如潮州人的义安帮,广东人的穗城帮,福建人的山庄会和里州会等。华侨帮会的形成,常始于修建各种寺庙。在17世纪,福建人就在阮朝的领地上建立山庄会、里州会、同乡会等。起初,这些组织以信仰为目的而建立。为了聚合亲近的兄弟,他们修建了祠堂、庙宇,其会员日益增多,成为福建帮的前身。另一个例子,今日胡志明市第五郡的妈祖庙,是穗城华侨于18世纪修建的,并建立起穗城帮,妈祖庙成为他们的会馆。华侨社团诞生之初,并未受...

  • 标签: 传统社团 华侨社会 社会组织
  • 简介:越战时期的越南虽然备受身份归属的煎熬,却始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识,自觉自愿地以华文文学创作来坚守民族文化的堡垒。出于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极度不满,越华作家借着召唤民族文化来纾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 标签: 身份认同 民族意识 民族文化
  • 简介:出使越南的清朝使臣的出使笔记或文集是研究越南华人的绝好材料。1905年,奉命出使越南的严璩游历越南各处两个多月,其见闻汇成《越南游历记》,其中记录了河内、安拜等北圻地区华侨华人的数量以及经商情况,从其记载当中可见北圻华商力量相当强。但是北圻华侨华人也面临着一些不公正的政治歧视和经济剥削。

  • 标签: 严璩 越南 北圻 华侨华人
  • 简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海外华侨、华人状况的变化,我们要积极开展海外华侨和华人的工作,使他们成为我国同各国发展多领域友好与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广西在国外的华侨、华人约200万人,其中在越南的究竟有多少呢?各有关方面对其数字的估计,口径不一,差距甚大。其因,涉及一个重要的有争议的领域,就是从广西迁徒会越南的壮(岱、侬)、瑶、苗等少数民族群体,是否应属于“中国血统”、“华人”的范畴。本文作者近几年经过考究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现本文就其问题的提出、身份的确认、迁越的时间、迁徙的原因和人数的估计等方面,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 标签: 广西地区 中国血统 海外华侨 谅山 侬族 人口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