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足量肝素静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小时以上行程STEMI 患者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66例STEMI 患者(2020年1月~2022年1月),按照网络医院转入我院时静脉使用肝素剂量,分为常量组和足量组,各33例。两组确诊后,其中常量组在网络医院给予静注肝素50U/kg,足量组在网络医院给予静注肝素100U/kg,对比两组梗死动脉血流状态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足量组梗死动脉有前向血流者占比(58.04%)显著高于常量组(39.62%)(P<0.05)。足量组术后1个月LVEF(左室射血分数)、E/A(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均显著优于常量组。结论 早期足量肝素静脉注射可有效提升梗死动脉复通效果,有效改善了梗死动脉血流量,并未增加出血风险,治疗STEMI 安全可靠。

  • 标签: 早期 足量肝素 静脉注射 STEMI  血管血流 再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血不足量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保证血液质量。方法对血站2016年1月—2017年2月产生的不足量血液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献血车采血量不足血袋有11袋,产生的原因有献血反应3例,穿刺失败6例、静脉条件差2例。站内采血量不足血袋有7袋,产生的原因有献血反应2例,穿刺失败4例、静脉条件差1例。结论采血不足量的原因较多,加强采血护士的培训,提高技能,对献血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减少献血反应发生,从而减少采血不足量的发生。

  • 标签: 采血不足量 原因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中心采血量不足量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4月500名献血者,回顾性分析献血者的临床资料,评估采血量不足量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性别、文化程度、采血护士年资、采血环境、采血次数及职业均是形成血液中心采血量不足量的单独危险因素。结论采血量不足量原因在于献血环境、采血护士年资、献血者职业、性别、献血次数及文化程度等,通过改善献血服务设备及营造舒适氛围尤为重要,且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及献血相关知识宣传,可达到减少血液资源浪费的目的。

  • 标签: 血液中心 采血量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血站采集不足量血液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不足量血液报废率。方法对本血站2013-2014年,因采集不足量血液报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足量血液报废率占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的89.84%。采集不足量血液主要与采血护士的穿刺技术、献血者不良反应及血流不畅、血管过细有关。结论查找采集不足量血液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采集不足量血液的发生,减少血液报废。

  • 标签: 不足量 血液 报废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靖江市血站2020年采血不足量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本次统计,时间为2020年1月—12月,对象为2020年无偿献血的7626名人员,统计采血不足量袋数,分析采血不足量造成原因。结果:统计出8袋血袋存在不足量,采血不足量发生率为0.10%,分析造成不足量的原因有献血人员精神紧张、空腹、血管较细,采血人员操作不规范4项原因。结论:2020年本站采血情况较好,期间出现8例血袋不足量,分析原因与献血人员自身因素和采血人员操作技术有关。

  • 标签: 血站 采血不足量 原因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产儿早期足量静脉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58例早产儿的病历资料,按照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29例早产儿采取常规营养治疗方案,观察组29例早产儿应用早期足量静脉营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的吸氧时间、体质量增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10±6)d、平均住院时间(16±11)d、日均体重增长(21±6)g和对照组患儿的吸氧时间(14±4)d、平均住院时间(22±16)d、日均体重增长(14±4)g比较,时间明显较短,体重增长更为理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早期足量静脉营养治疗效果显著,患儿生长发育加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早量 静脉营养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采血不足量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于哈尔滨市血液中心58745名无偿献血者中出现的245例不足量血液进行分析。结果在58745名无偿献血者中,献血不足量比例为0.417%。主要原因是献血不良反应与采血护士穿刺技术较低,其中,献血不良反应比例为0.267%,采血护士穿刺技术造成采血量不足比例为0.150%。并且,团体献血组采血量不足比例为0.290%,与街头献血组相比较不良反应比例较低。结论要减少采血不足量情况发生,需预防献血反应和提高采血护士穿刺技术。

  • 标签: 无偿献血 采血不足量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44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软件随机分组分为A组(22例)与B组(22例),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且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方法,B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及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B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对脓毒症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并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脓毒症 肝素结合蛋白 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44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软件随机分组分为A组(22例)与B组(22例),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且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方法,B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及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B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对脓毒症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并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脓毒症 肝素结合蛋白 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贵港市采血环节导致不足量原因,寻求减少血液浪费的对策。方法对贵港市2009-2010年采血环节导致不足量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献血者血管细、血流不畅、针头堵塞是导致不足量的主要原因。结论采血前认真选择静脉血管是保证采血顺利的首先环节1,将300ml、400ml的采血母袋改为两联袋,是将不足量血液报废减到最低的重要措施。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1例)尽快给予口服美托洛尔50mg,每隔6h给予1次,持续2d,后根据心率情况口服维持25~100mg·d-^1(目标心率55~60次·min^-1)。对照组(131例)按常规保守剂量给予口服美托洛尔25~50mg·d^-1。其他治疗遵循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两组治疗30d。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脏事件(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心功能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功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足量口服美托洛尔不仅安全,而且可以明显降低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美托洛尔 心脏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全面探究目前在无偿献血整体过程中,经常性出现献血者血液采集不足量的具体情况与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针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进行无偿献血人群的具体筛选工作。并从中选出200例,曾经出现血液采集不足量现象问题的献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同时,对血液采集期间,所造成采集量不足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与对比。结果 经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导致血液采集不足量的主要引发原因,为献血者献血过程反映以及医护工作者穿刺失败两大影响因素。结论 目前,在无偿献血整体活动开展期间,为了有效落实血液足量采集,有关医护工作者理当对其树立起足够的重视度,同时还要积极转变自身服务态度,引导献血者以平稳的情绪完成相应的献血工作,从而为维持无偿献血活动的稳定开展奠定基础保障。

  • 标签: 无常献血 采集不足 血液 原因分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泼尼龙冲击与口服足量泼尼松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试验组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例试验组患儿中,3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因感染而中断治疗,其余17例患儿均完成治疗并缓解,尿蛋白转阴平均时间为(4.8±0.2)d,对照组全部完成治疗并缓解,尿蛋白转阴平均时间为(8.3±0.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2周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缓解后3个月内的再次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皮下脂肪厚度和体质量较治疗前增加,而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和身高则均无变化。结论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与口服足量泼尼松治疗相比,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能加快激素敏感的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儿尿蛋白转阴时间,但是治疗期间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从而对治疗的实施和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临床治疗时应该要谨慎使用,同时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加以预防和关注。

  • 标签: 甲泼尼龙冲击 口服足量泼尼松 小儿肾病综合征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与普通的肝素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之间收录的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A组34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而B组34例患者给予普通肝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A组和B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普通的肝素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相似,效果明显,值得临床中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普通的肝素 急性肺栓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足量丙戊酸钠合并其他药物治疗急性躁狂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躁狂症患者86例,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足量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足量丙戊酸钠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躁狂症患者采用足量丙戊酸钠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其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足量丙戊酸钠 利培酮 急性躁狂症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攀枝花市中心血站采血不足量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方法通过对攀枝花市中心血站2013年1月—2016年12月采集的58464名无偿献血者中211例不足量血液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站2013年1月—2016年12月采血不足量的原因主要包括献血不良反应、血流不畅及其它因素,分别占比55%、36%、9%,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份之间不足量人数占比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采血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防止献血不良反应,提高采血护士穿刺技术,有效处理血流不畅,降低不足量血液的发生,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 标签: 不足量 分析 对策
  • 简介: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肝素在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及优劣.方法:比较60例手指离断再植术后须行抗凝治疗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处理后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PLT(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与肝素组相比,断指再植患者断指成活率无明显差异.两组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后血小板计数下降和APTT延长(P<0.05),其中肝素组的APTT延长比较明显(P<0.01).低分子肝素组较肝素组APTT时间缩短(P<0.05),但血小板计数无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肝素用于断指再植术后不能提高成活率,但能减少出血并发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断指再植 出血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