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CASI)发生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06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为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选择同科室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295例留置PICC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PICC置管和维护流程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CASI的发生情况、发生CASI患者的疼痛及瘙痒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CASI发生率为7.19%(22/306)低于对照组的20.34%(60/295),且试验组患者张力水疱、接触性皮炎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CASI的试验组患者的疼痛及瘙痒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CASI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肿瘤 集束化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 医用粘胶 皮肤损伤
  • 作者: 武全莹 孙超 王蕾 王霞 周起 于淑一 黄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33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护理部 100730,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 100730,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E04病房 100730,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呼和浩特 01005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接头使用一次消毒帽后免消毒的可行。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8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使用一次消毒帽连接输液接头,B组在输液前使用常规70%~80%酒精棉片反复擦拭15 s输液接头。按照输液间隔8、12 h和采样时机将A组分为A1-8 h、A2-12 h组,B组分为B1-8 h、B1-12 h组,每组33例。对4组患者的输液接头分别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比较输液接头表面细菌抑制情况。结果A1-8 h组脱落2例,A2-12 h组脱落3例,B2-12 h组脱落1例,最终共126例患者完成研究。A组18例患者的输液接头处有细菌,高于B组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8 h组使用消毒帽前后输液接头有无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2-12 h组使用消毒帽前后输液接头有无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输液接头消毒帽消毒效果不等同于一次酒精棉片消毒方法,但是可在8 h内抑制输液接头表面细菌的生长。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输液接头 一次性消毒帽 细菌培养 抑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测量气道参数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准确。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04例,年龄18~7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前行气道评估,记录患者BMI、颈围、张口度、甲颏间距及改良Mallampti分级,并采用超声测量颞下颌移动度、舌下表面深度、舌颏间距和会厌深度。测量结束后,行麻醉诱导,面罩加压通气后使用直接喉镜暴露声门,记录患者CL分级,以CL分级≥2b级作为困难喉镜暴露的标准。根据患者喉镜暴露的困难程度将其分为非困难喉镜暴露组(NDL)和困难喉镜暴露组(DL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置信区间(95%CI)评价各指标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准确,结合约登指数确定预测喉镜暴露困难临界值,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NDL组比较,DL组BMI、会厌深度和改良Mallampti≥Ⅲ级比例升高,张口度和甲颏间距降低(P<0.05)。改良Mallampti分级和会厌深度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AUC(95%CI)分别为0.728(0.619~0.836)和0.833(0.743~0.924)。会厌深度临界值为2.125 cm时,其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71%和89.86%。结论超声测量会厌深度可较准确地预测困难喉镜暴露。

  • 标签: 超声检查 气管内 喉镜检查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证据构建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为预防面部压力损伤提供指导。方法在前期证据总结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专家函询问卷,于2020年11月—2021年3月,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基于证据的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4,变异系数分别为0~0.29、0~0.22。最终构建的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包括评估、预防策略、多学科团队合作、教育培训、实施流程。结论基于证据构建的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对于面部压力损伤的预防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同时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通气机,机械 压力性损伤 预防 德尔菲法 方案构建
  • 简介:摘要我国老一辈脑复苏领域专家编制的中国南京持续植物状态量表(CNPVSS)在临床应用已有20余年。20多年来随着人们对意识障碍的深入研究,其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该量表的解读也在临床研究中不断完善。同时工作中也存在着初学者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量表,量表的命名和某些子项目的描述需进一步修订等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大量意识障碍患者临床病例的量表应用经验,结合国内外有关意识障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量表的操作方法和结果解读方案,也提出了修订建议,供同行及相关专家评议。

  • 标签: 中国南京持续性植物状态量表 意识障碍 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为医院完善跌倒预防的护理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收集北京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通过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上报的121例次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分析事件的临床特征和发生原因。结果121例次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中,白班累计45例次,夜班累计76例次;跌倒地点最常见的为床边60例次,占49.6%,其次为病房外的其他地点35例次,占28.9%;跌倒原因排序前3位占比近80%,分别为护士因素39例次,患者因素34例次,环境因素22例次;跌倒结局中,无损伤44例次,轻度损伤47例次,中度损伤6例次,重度损伤23例次,死亡1例。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大、发生率高、损伤程度重、风险因素和原因复杂,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的护理管理要从多维度入手,重视健康教育效果的回馈和过程监管,调动老年住院患者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在老年患者功能锻炼和安全管理中找到新的平衡点,科学有效地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老年人 住院患者 跌倒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慢阻肺)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选取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白求恩医院呼吸科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门诊随诊的93例稳定期老年慢阻肺患者,分为频繁急性加重表型组45例和非频繁急性加重表型组48例,并采集患者体质指数(BMI)、肺功能、吸烟指数(包年)、呼吸状况问卷及血肌酐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慢阻肺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患者BMI[19.59(18.08~23.50)kg/m2]低于非频繁急性加重表型[23.36(21.14~25.46)kg/m2],而mMRC量表评分[3.00(1.00~3.00)分]、CAT评分[15.00(8.50~17.50)分]、吸烟指数[60.00(30.00~80.00)包年]均高于非频繁急性加重表型[1.00(0.00~1.00)分、10.00(6.00~13.75)分、37.50(3.75~60.00)包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898、17.671、7.318、6.589,P=0.003、<0.001、0.007、0.010);慢阻肺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105.13(89.84~114.69)ml·min-1·1.73m-2]低于非频繁急性加重表型[121.74(93.89~142.02)ml·min-1·1.73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71,P=0.014);慢阻肺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40.10(31.40~56.00)%]低于非频繁急性加重表型[70.65(47.36~8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814,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吸烟指数和GFR的OR值(95% CI)分别为1.025(1.006~1.044)和0.957(0.927~0.995)(P=0.009、0.025),即随着吸烟指数增加和GFR降低,慢阻肺频繁加重的风险增加。结论频繁急性加重表型与非频繁急性加重表型老年慢阻肺患者存在差异,频繁急性加重表型老年慢阻肺患者BMI较低、吸烟指数更高、临床症状多、肺功能差,容易发生早期肾脏损伤。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试验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鼻饲喂养对重症患者吸入性肺炎及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选择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知网。中文为2000年1月—2018年11月,英文为从建库至2018年11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对符合纳入标准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效应量合并的结果显示,持续鼻饲喂养能够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10项研究,100%)、胃潴留(4项研究,40%)、呕吐(3项研究,30%)、误吸(3项研究,30%)的发生。结论持续鼻饲喂养能够降低吸入性肺炎及相关症状的发生。纳入文献中的具体喂养方案不完全一致,研究存在一定的异质,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去检验持续鼻饲喂养对预防吸入性肺炎及相关症状的预防效果。

  • 标签: 重症 鼻饲喂养 持续性喂养 吸入性肺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联合终结评价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入职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45名新护士为研究对象,采取历史对照法,以2015年8月和2016年8月入职的72名新护士为对照组,以2017年8月和2018年8月入职的73名新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终结评价方法,观察组在终结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形成性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新护士在岗前培训结束时、入职第3个月、入职第12个月转正定级前的考核成绩,同时采用修订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和操作型技巧直接观察评量(DOPS)量表评价观察组在入职当月及3、6、9、12个月时的临床能力。结果两组护士岗前培训理论成绩、入职第12个月操作成绩、护理评估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岗前培训操作成绩、第3个月操作成绩、入职第12个月的双人心肺复苏术考核通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护士入职当月及第3、6、9、12个月的Mini-CEX和DOPS量表各方面评分呈上升趋势,除DOPS中的"主体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外,其余方面评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联合终结评价可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提升新护士的临床技能,有利于缩短新护士的成长周期,提升其临床护理能力。但是临床判断能力、专业咨询与沟通能力是新护士的薄弱环节,建议加强对这些方面能力的重视以及培训,提升新护士的临床胜任能力。

  • 标签: 护士 新护士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规范化培训
  • 作者: 孙众 王霞 郝丽 徐国丽 刘聚源 蔡虻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外科 100010 ,北京医院护理部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护理部 100010 ,北京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处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全国三甲医院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防控的护理实践现状,评估护理实践的薄弱环节,探讨存在的共性问题。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自行设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最佳实践落实情况调查问卷》,2017年3月1日对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所在及组织的全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5家医院的ICU进行问卷调查。并在调查前对参与研究医院的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共回收134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87%。结果117个ICU中71个(60.68%)ICU填写了CLABSI发生率,18个(15.38%)数据来源于本科室。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环节,65个(55.56%)ICU有专人督导,109个(93.16%)ICU使用专用穿刺包,74个(63.25%)ICU使用无菌手术衣,26个(22.22%)ICU无菌巾覆盖全身,13个(11.11%)ICU使用思乐扣固定导管。CVC维护环节,透明敷料更换频率106个(90.60%)ICU在7 d之内,纱布更换频率44个(37.61%)ICU为1~2 d,使用一次预充液冲管的ICU有22个(18.80%),103个(88.03%)ICU连续输液时24 h更换输液器1次,13个(11.11%)ICU进行复方氯己定溶液擦浴。97个(82.91%)ICU没有输液接头使用操作规程,28个(23.93%)ICU护士不知道使用的接头类型。结论目前临床上的防控CLABSI的护理措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建议规范指南,开展高质量研究,加强人员培训。

  • 标签: 重症监护 ICU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护理实践 多中心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并发症、血糖、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148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70只眼)与观察组(78只眼)两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出院后由患者自行根据随访时间到院进行随访及复诊,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时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2-DSCS)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修订版评价(A-DQOL)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继发性高眼压、新生血管、白内障、再出血、黄斑水肿及黄斑前膜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FPG、2 h PG、HbA1c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2-DSCS量表中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用药、预防及处理低血糖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以上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A-DQOL量表中影响程度、满意程度、忧虑程度Ⅰ和忧虑程度Ⅱ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电话随访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 血糖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