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了解在诊断转移肝癌疾病中,B超应用于其中的临床诊断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已经确诊为转移肝癌的患者群体中选取研究对象,总计有114例患者参与研究,我院对这些患者分别予以B超和CT进行诊断,将其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相应的确诊率和漏诊率大小,同时对患者超声诊断结果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在B超影像学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左半肝还是右半肝、两侧肝脏的转移肝癌疾病患者,在其B超影像学结果的各项指标中并无明显差距(P>0.05),其中的统计学意义不符合存在标准要求;在对比确诊率和漏诊率结果中,B超诊断的确诊率为91.23%(104/114)、漏诊率为8.77%(10/104),CT诊断的确诊率为93.86%(107/114)、漏诊率为6.14%(7/104),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确诊率和漏诊率结果中可以看到,B超诊断的漏诊率稍微高于CT诊断,然而两组统计结果在统计学数据处理中并不具备明显差异,组间P值大小(P>0.05),统计学意义不符合存在标准要求。结论:结合本次研究结果,临床建议将两种诊断方式进行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转移肝癌的诊断应用价值,与此同时,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B超诊断方式,不仅更为容易进行操作,同时还可以实现无创诊断、其诊断费用成本也相对比较低。

  • 标签: 转移性肝癌 诊断结果分析 B超检测 病理学结果 漏诊率大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甲状腺专用表面线圈的术前多参数MRI特征对甲状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51例,均行甲状腺病灶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前均行3.0 T增强MRI扫描。以术后病理为对照,分析比较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的MRI征象,构建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模型。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用于构建预测模型,ROC曲线用于评估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51例甲状腺癌患者共135枚淋巴结纳入研究,其中转移淋巴结74枚,非转移淋巴结61枚。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长短径、ADC值、T1WI和抑脂T2WI信号、形状、边缘、是否囊变、强化程度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抑脂T2WI呈混杂信号、明显强化、低ADC值(<0.91×10-3 mm2/s)是转移淋巴结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这3个MRI征象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其AUC为0.93,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88.5%。甲状腺癌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时,其Ⅵ区非转移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均大于不伴桥本氏甲状腺炎组(P<0.05)。结论术前多参数MRI特征对甲状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转移淋巴结多表现为抑脂T2WI呈混杂信号、明显强化、更低的ADC值,为甲状腺癌的术前临床决策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依据。

  • 标签: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表面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