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过敏反应护理。方法抽选我市22例发生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过敏反应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效果。结果经对症处理及护理干预,22例患者抢救成功并完成检查。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做出判断,正确处理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过敏反应有助于检查的进一步实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痊愈。

  • 标签: 冠脉造影 过敏反应 护理
  • 简介:1例61岁女性患者因胃部不适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40mg、1次/d,用药第3天出现散在皮疹,自行停用该药.3d后皮疹有所好转,患者再次按原剂量服用该药.再次用药2d后患者相继出现全身皮疹、严重腹泻、呕吐、急性肾损伤和过敏休克.诊断为奥美拉唑所致严重过敏反应.经抗过敏、稳定循环、补液、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等治疗无效,家属放弃治疗后次日患者死亡.

  • 标签: 奥美拉唑 过敏反应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过敏反应原因,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查阅我院2002-2015年药物不良反应病历资料11例西咪替丁过敏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咪替丁过敏反应与计量、使用方法无关,严重程度不一,与患者个体有关。结论临床应重视西咪替丁的过敏反应,做好抢救,警惕过敏休克的发生。

  • 标签: 西咪替丁 过敏反应 原因分析
  • 简介:芒果属于漆树科植物,含有单羟基苯或二羟基苯成分,和平时油漆中所含的成分有些类似,对皮肤黏膜有很大的刺激作用,特别容易引起过敏

  • 标签: 过敏反应 芒果 油漆 刺激作用 成分 羟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CT检查中患者出现碘过敏反应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纳入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68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0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共有30例患者发生过敏,其中观察组8例(轻度反应6例,中度反应2例),对照组22例,两组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减少CT检查中碘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及减轻过敏程度具有显著的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CT检查 碘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T碘过敏的影响。方法将2015~3月收治的300例CT检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6.67%,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67%,同时,在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分数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碘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低的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健康。

  • 标签: CT检查 碘过敏反应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举例探讨细辛脑静脉输液所致的过敏反应,以求正确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积累护理经验及教训,加强防范。方法其一,临床工作中就高度重视输液巡视,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正、有效的救治。其二,总结常见不良反应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果通过观察和总结积累经验,使临床护士能够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工作中的责任心。讨论护理工作不可马虎、掉以轻心,为保障病人安全,临床工作中应将不良事件的发生放在第一位。

  • 标签: 过敏反应 护理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总结了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过敏反应的护理。包括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配制的环节控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既往有无过敏史、详细记录和加强健康教育等。认为加强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破伤风抗毒素 阴性 迟发过敏 护理
  • 简介:牛布氏菌病是由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以母畜流产和公畜睾丸炎为特征。控制本病的主要方法是消灭病畜、保护健康畜定期预防免疫。布氏菌病活疫苗(S2株)用于预防羊、猪和牛布氏菌病。免疫期,羊为36个月;牛为24个月,猪为12个月。口服接种,也可肌肉注射。该疫苗使用方便、免疫期限长、免疫效果好,因而被广泛使用。笔者曾遇到一例牛注射布氏菌病活疫苗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

  • 标签: 布氏菌病 过敏反应 活疫苗 诊疗报告 预防免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破伤风注射液皮试阴性发生过敏反应临床极少见,笔者从2012年8月~2016年8月从事骨外科护理工作以来,本科室做过破伤风注射液皮试400多例,皮试阴性率达85%,其中遇见1例皮试阴性而发生了局部过敏反应,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破伤风 皮试阴性 肌肉注射 局部过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休克6例抢救方法,并总结相应的抢救体会。方法抽取2016年6月到2017年2月6例过敏休克患者,对患者予以相应的抢救方法,观察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共有5例患者经抢救后恢复意识并出院,有效率为83.33%,1例患者经二次治疗后恢复,经观察无异常状况后出院。结论对过敏休克患者予以及时的抢救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其他脏器组织的受损程度,提升患者的康复率,对患者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过敏性休克 抢救 脏器受损
  • 简介:碘海醇是一种含有3个碘分子的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1],是目前影像学诊断中最常用的造影剂之一,主要用于血管造影、CT增强扫描、尿路造影、介入治疗等。为了解碘海醇所致过敏休克的特点,收集公开发表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对碘海醇的安全性用药引起关注。1资料与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

  • 标签: 过敏性休克 文献分析 造影剂 影像学诊断 增强扫描 速发型过敏反应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头痛、头晕6月,加重2天"于2016年10月12日入院,神志清楚,营养差,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无手术和麻醉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示:体温(T)36.6℃,脉搏(P)82次/分,呼吸(R)20次/分,血氧饱和度(SpO2)99%,血压(BP)122/78mmHg(1mmHg=0.133kPa),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查头颅MRI显示:右侧颞叶结节状混杂信号,考虑"海绵状血管瘤".

  • 标签: 过敏性休克 麻醉诱导 右侧颞叶 听诊呼吸音 药物过敏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聚明胶肽过敏休克误诊硬膜外麻醉低血压。方法本院对接收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数量1例,年龄为28周岁,已经有40周孕期,需要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并将该患者进行聚明胶肽使用。并在手术前8H内不允许进食及喝水,通过身体检查,各项指标均无异常,检查项目分别是心电图、血、尿液、血凝、肝肾功能、体格检查、血糖;在进行手术后,需要进行静脉开放,同时麻醉连续硬膜,这时需要进行聚明胶肽注射并静点,并进行分析。结果在15min后患者说有身体感觉不适症状,出现呼气困难,立即进行快速输液,需要进行大量氧气吸入,这时患者出现四肢及内侧、颈部、胸部布满各种豆疹及皮肤潮红,立即进行聚明胶肽停止注射,通过15min之后,患者生命特征出现稳定,手术结束,在60min之后四肢及内侧、颈部、胸部布满各种豆疹及皮肤潮红现象全部消失,并进行观察后,缓则在2H之后,皮肤完全恢复正常,在没有发生任何异常。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分析后得知,聚明胶肽过敏休克误诊硬膜外麻醉低血压。

  • 标签: 聚明胶肽 过敏休克 误诊 硬膜外麻醉低血压
  • 简介:摘要药物过敏休克是指某些药物进入已致敏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候群,起病急,进展快,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起始时间2~20min,在30min内达高峰。过敏休克属于1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为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释放入血,造成微动脉扩张、微静脉收缩、微循环瘀血。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骤减及组织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1。药物过敏休克发生急促,来势凶猛,重症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在剖宫产术中发生药物过敏休克,不仅情况危急,而且易与羊水栓塞混淆,不易鉴别,抢救是否及时,直接关系患者的存亡,护士能否主动积极配合医生救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2016年7月23日,我院发生1例剖宫产术中产妇合并药物过敏休克,医护人员抢救及时到位,挽回了病人的生命。现将抢救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 标签: 剖宫产 过敏性休克 护理配合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7h于2015年4月24日就诊于本院急诊科。患者37h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不适,急诊查下腹部CT示急性阑尾炎,当日收住入院。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炎、结核、伤寒病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 标签: 盐酸莫西沙星片 过敏性休克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