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概述]厌氧菌是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性能独特的一类微生物。过去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深,对厌氧菌的检测研究也比较少。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啤酒纯净度要求的提高,啤酒厂对厌氧菌在啤酒生产中危害性的认识及厌氧菌的检测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 标签: 培养法 厌氧菌 技术探讨 微生物检测 培养基 厌氧微生物
  • 简介:硬质麦粒的总氮含量一般比相应的粉状麦粒高。对于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大麦来说,它的β-淀粉活性与硬质的多少,总氮含量的高低以及总的盐溶蛋白和醇溶蛋白的高低相关。β-淀粉活性与这些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表明:大麦的β-淀粉含量不仅反映出品种间的基因差别,而且反映出蛋白质种类和麦粒结构的不同。尽管如此,制麦期间麦类谷物的β-淀粉含量还是不能作为麦类谷物β-淀粉活性强弱的指标。

  • 标签: 大麦颗粒 Β-淀粉酶 酶活性 硬质麦粒 粉状麦粒 蛋白质
  • 简介:啤酒酿造的原辅料中含有大量脂肪酸,而脂肪氧化会分解脂肪酸生成反-2-壬烯醛等老化物质,严重影响啤酒的风味及质量。从脂肪氧化的氧化途径、酿造过程中变化机理、对啤酒老化风味的影响及改进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现状的阐述。

  • 标签: 脂肪氧化酶 啤酒 氧化
  • 简介:界限糊精(LD)(EBC.3.1.2.41)又名脱支酶,作用于α—1,6—糖苷键,催化淀粉水解。该在啤酒酿造中的作用曾因人们认为它耐热性差而受到怀疑。本文不仅在缓冲溶液,而且在模拟实际酿造的条件下对其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曾经普遍认为麦芽中LD最适温度为63—65℃、最适糖化PH值为5.4—5.5,实际上,在麦芽浸出物中LD的最适温度为60—62.5℃,而纯LD最适温度为50℃,糖化PH值从5.8降到5.4,能提高该的活性,因此也提高了麦汁的发酵能力。与α—淀粉和β-淀粉相比,游离态LD的活性与麦汁发酵能力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 标签: 界限糊精酶 糊精 糖化 发酵能力
  • 简介:近几年来,普遍采用一次糊化煮沸后直接兑醪,糖化结束即转入过滤槽进行过滤,大大简化了糖化流程,也缩短了批料周期,节省了能耗。麦汁一段冷却技术已普遍为啤酒厂家

  • 标签: 耐高温淀粉酶 冷却技术 糖化 糊化 过滤槽 麦汁
  • 简介:乙醛脱氢Ald6是啤酒酵母乙醛代谢途径的关键,它能催化乙醛脱氢,生成乙酸。设计引物,RT-PCR扩增得到啤酒酵母CRB2菌株Ald6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克隆、表达、测序,并对表达产物的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d6基因的大小为1503bp,编码的乙醛脱氢由500个氨基酸组成,与其它菌株的乙醛脱氢相比,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7%-100%。乙醛脱氢以乙醛为底物时的Km值为28.14μmol/L,Vmax为98.03μmol·min^-1mg^-1,最适反应条件为15℃,pH8.0。中试酿造试验发现K^+、Mg^2+、Fe^2+对降低乙醛含量有显著作用。

  • 标签: 乙醛脱氢酶Ald6 KM DNA测序 表达
  • 简介:啤酒混浊主要由混浊敏感蛋白和多酚相互作用而形成。脯氨酸特效内切蛋白是由黑曲霉发酵产生的一种脯氨酸专一性内切,能水解混浊敏感蛋白的脯氨酸而使其“失活”。通过对发酵过程主要指标的跟踪及最终发酵液质量评价,研究了该对啤酒酿造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过滤条件下(PVPP和硅胶)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及抗冻性的综合比对,研究了该对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脯氨酸内切能在不影响发酵性能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 标签: 啤酒 混浊 脯氨酸内切酶
  • 简介:由于大麦和麦芽中存在的内潭性氧化还原的作用,使内源性多酚、不饱和脂类等物质被氧化,导致成品啤酒风味稳定性和非生物稳定性的降低。促氧化反应可发生在不同的酿造阶段,包括发芽、焙爆和糖化等环节。五种主要的内源性氧化还原中,超氧化物歧化是最为重要的抗氧化,可防止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危害;而过氧化氢可催化具有活性的H2O2生成如,由此构成了清除活性氧的初级抗氧化体系。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分别在H2O2和O2存在的情况下,可催化内源性酚类底物生成具有活性的醌类物质,所产生的次级氧化产物可改变啤酒的品质。脂肪酸氧化可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生成可挥发性的醛类物质,是导致啤酒风味老化的关键促氧化的结果在成品啤酒上主要表现为老化异昧的出现、形成混浊、苦味和收敛性的改变,以及色泽的加深等。本文综述了这五种的基本性质,在制麦和糖化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影响,并探讨了对啤酒酿造的影响。

  • 标签: 氧化还原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脂肪酸氧化酶
  • 简介:发酵车间微生物管理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根据车间的实际管理经验从人、设备、料、环境、生产的角度谈谈如何对发酵车间进行有效的微生物管理方法。

  • 标签: 微生物管理 设备 环境生产
  • 简介:原料大麦中含有的p-葡萄糖苷和内β-1—4葡聚糖酶的数量是很重要的。这些在浸麦和发芽过程中逐渐增加,包括内β-1—3、1-4葡聚糖酶、内β-1—3葡聚糖酶和外β-1-3葡聚糖酶。外β-1-3葡聚糖酶在发芽过程中很晚才形成,在未完全溶解的麦芽中它可能是-种限制性的。三种外葡聚糖酶彼此分离的存在于麦芽中,每-种都表现出对β-1—3键的分解作用。由于内β-1-3、1—4葡聚糖酶是从非还原性末端分解β-1-4键联结的寡糖,这可能是为什么这种寡糖会在麦汁中残留-定数量的第二个原因。金属离子可能是促进外葡聚糖酶敏感性的三个因素之一,如钾离子、钠离子和镁离子。

  • 标签: 大麦内 外葡聚糖酶
  • 简介:啤酒厂的微生物管理与控制是保证啤酒质量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我们质量工作者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消除了根本的微生物污染因素,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质量需求。

  • 标签: 微生物管理 啤酒厂 啤酒质量 污染因素 产品质量 工作者
  • 简介:大麦作为啤酒酿造的主要原料,其表面或外源的微生物在制麦过程中会影响麦芽的品质,并最终影响成品啤酒的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制麦过程中添加启动子培养物,既能作为微生物控制剂,抑制有害微生糖的生长;同时又能利用微生物分泌的水解系来提高麦芽的品质和安全性。本文介绍了麦芽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对麦芽质量的影响,并对添加不同启动子培养物对麦芽品质的改善及其工业化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制麦 麦芽品质 启动子培养物
  • 简介:实现纯净酿造必须直面的问题就是有害微生物控制。酿造过程污染微生物,将会给产品带来异味、引起酒体混浊或沉淀、因粘度提高而丧失爽口性等众多严重缺陷。

  • 标签: 微生物控制 酿造过程 污染微生物 异味 混浊 酒体
  • 简介:生产纯生啤酒的关键是防止和控制微生物的污染.本文主要从啤酒酿造过程的关键控制点着手,介绍酿造生产中的微生物管理工作,以期对纯生啤酒的生产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纯生啤酒 酿造 微生物管理 关键控制点
  • 简介:自从2002年中国啤酒产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以来,已连续6年在产量上领先于其他国家。在规模达得到空前扩张的时候,很多企业的集约化、自动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但是,从横向比较而言,啤酒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当今的科技进步相比仍比较落后。当今许多领域取得的新成就需要我们业内人士尤其是高级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认真思考。本文试从当今生物科技进展的角度来阐述其对啤酒行业的影响以及啤酒行业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成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为核心来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减少污染造福社会。

  • 标签: 啤酒行业 科技进展 生物 技术发展水平 工程技术人员 自动化程度
  • 简介:啤酒生产过程的各工序紧密相连,如有微生物污染则产生相互影响。因此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控制。

  • 标签: 微生物污染 污染指标 生产过程 啤酒
  • 简介:本文简述了啤酒厂微生物检测的意义,啤酒生产过程中可能带来污染的途径,制定微生物逐级检测的方法。

  • 标签: 微生物检测 啤酒厂 生产过程
  • 简介:将来自嗜酸乳杆菌K1的胞外阿魏酸酯应用于糖化过程,以释放游离酚酸进入到麦汁中.该生物反应器中制成,并部分纯化从而获得单.在52℃时,游离阿魏酸和香草酸释放到麦汁中(糖化醪中的用量为4.09-14.60U/L),在62℃能检测到阿魏酸(的添加量为14.60个单位/L).在26℃时,的任一浓度都能使游离P-羟基安息香酸和丁香酸得到有效释放;在52-74℃,游离的P-羟基安息香酸也能释放(使用量为14.60U/L);在26-52℃时,游离儿茶酸也能被酶制剂(用量为8.75U/L和14.60U/L)有效水解;起源于绿原酸的游离咖啡酸在26-62℃也能有效释放.在糖化过程中,虽有细菌酯的活性,但没有P-香豆酸释放出来.而由于其较低的热稳定性,在62℃或74℃时,嗜酸乳杆菌K1的阿魏酸酯不能释放酚酸.综上所述,嗜酸乳杆菌K1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产生阿魏酸酯的来源物质,在糖化初期可用于抗氧化酚酸的释放.

  • 标签: 抗氧化剂 细菌 阿魏酸 阿魏酸酯酶 乳酸糖化 嗜酸乳杆菌
  • 简介:基于啤酒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可再生的绿色能源生物质能沼气,对厌氧UASB反应器产生的沼气收集预处理后,通过沼气锅炉燃烧产生蒸汽再用于啤酒生产,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 标签: 啤酒废水 生物质能 沼气 回收利用 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