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缺氧相关疾病40例临床分析,提出了缺氧的定义和分型。结果男28例,女12例,年龄21~72(38±10)岁。其中34例PaO2<80mmHg;27例SaO2<80%;27例皮肤、口唇出现紫绀。结论PaO2、SaO2降低以及皮肤、口唇出现紫绀不是判断缺氧的唯一方法。判断有无缺氧应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综合判断。

  • 标签: 缺氧 动脉氧分压 紫绀
  • 简介: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由于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一般不包括药物逾量导致的急性中毒。近年来,药源性疾病有明显增多趋势,因此,医务人员一定要重视各类药物可能产生的药源性疾病,合理使用药物,争取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 标签: 药源性疾病 性别 分析
  • 简介:血浆置换(PE)疗法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采用膜式滤过法对15例多病种患者进行32次PE治疗,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病例来自1997年10月~2000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共15人,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15岁~70岁,平均41岁.所患病种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反复输血致免疫性溶血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例,硬皮病1例,过敏体质者肾移植术前1例,重症肝炎3例,肝癌切除术加氩氦刀治疗术后严重肝衰竭1例.以上疾病患者均符合相应诊断标准[1].

  • 标签: 血浆置换疗法 治疗 血清相关性疾病
  • 简介: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RMD)是一种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是发达国家老年人群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也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ARMD包括地图状萎缩及脉络膜新生血管两类。由于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近年来Toll样受体3(Toll-likereceptor3,TLR3)与ARMD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TOLL样受体3 单核苷酸多态性 TOLL-LIKE RECEPTOR 3
  • 简介:摘要相关疾病是由于胃酸作用而诱发或导致的一类疾病。随着对这类疾病认识的提高,该类疾病疾病谱和治疗发生了巨大改变。回眸《中华消化杂志》这40年发表的相关疾病的论文发现,相关疾病的治疗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发病机制的认识和治疗药物的进展。虽然相关疾病的治疗在这40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未来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 标签: 酸相关性疾病 质子泵抑制剂 幽门螺杆菌 胃食管反流 消化性溃疡
  • 作者: 李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401220
  • 简介:牙周病属于口腔三大疾病之一,该病的始动因子为菌斑微生物,会和宿主产生反应,牙周周围组织会出现炎症反应,甚至被破坏,从而引发慢性感染性疾病。根据统计表示:全世界范围内牙周病的发病率超过80%,也是人们最常发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逐渐进展,牙周病不但会向口腔局部牙周组织进行累及,还和全身多系统疾病具有密切联系,这一结局也被大量报道。

  • 标签: 牙周病;全身系统性疾病
  • 简介:真菌的孢子和(或)菌丝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呼吸道和皮肤是真菌致敏的主要反应器官。该文就常见的致敏真菌、真菌的致敏机制、真菌所致呼吸道和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等进行综述。

  • 标签: 真菌 呼吸道 皮肤 变态反应性疾病
  • 简介:摘要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omplement-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CTRP)家族是一类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超家族,结构特征相似,具有抗炎、胰岛素增敏、调节代谢和免疫等生物学功能。目前已经发现的CTRP家族成员包括CTRP1~15。研究发现CTRP家族与代谢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冠心病等密切相关

  • 标签: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 代谢相关性疾病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儿童血管相关疾病贯穿全身,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胸腹部和软组织等部位,并在儿童具有独特的疾病谱和病理生理基础。不同部位不同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和成像技术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影像学在儿童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盆腔炎性的疾病和不孕不育之间的相关。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244例的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讨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常规组为非盆腔炎的122例病患者,实验组当中的122例病患者皆为盆腔炎病患者,回顾性对比分析该两组的孕产情况以及个人基本情况。结果据实验数据表明,实验组的病患者在研究过程之中出现不孕症状的概率(42.62%)明显的高于常规组病患者的不孕症发生概率(12.29%),所有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病患者其输卵管出现阻塞病症的概率(34.25%)明显的高于常规组病患者其输卵管出现阻塞病症的概率(14.35%)。讨论盆腔炎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经过研究实验发现,盆腔炎疾病对病患者的影响非常大,通常会造成病患者出现不孕不育的病症,严重影响病患者自身的受孕情况。

  • 标签: 不孕不育 盆腔炎疾病 相关性 受孕
  • 简介:全球泌尿系结石患病率明显升高,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尿中成石物质过饱和、抑制物缺乏和/或促物质增多、结晶物质滞留等有关。泌尿系结石分为含钙结石和非含钙结石,我国以草酸钙结石最多见,非含钙结石中尿酸结石比例较高。多种常见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钙代谢异常、高血压和动脉钙化等可引起血液及尿液酸碱度及成分改变,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影响泌尿系结石的产生和复发。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草酸钙 代谢性疾病 血脂异常 高尿酸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职业辐射接触与慢性代谢性疾病相关。方法于2020年3月,以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杭州市5所医院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572人。按是否接触电离辐射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另随机抽取同期同院体检的普通体检人员99人作为对照组;其中暴露组按辐射接触工龄分为<5年、5~10年、≥10年组。比较各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慢性代谢性疾病与辐射接触时间的相关。结果随着辐射接触工龄延长,男性晶状体浑浊、胆囊结石、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升高(P<0.05);女性胆囊息肉的患病率升高(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体重指数、年龄因素后,辐射接触工龄≥10年是FBG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52,P<0.05)。调整性别、年龄因素后,辐射接触工龄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32,P<0.05)。结论长期电离辐射接触会增加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风险。

  • 标签: 辐射,电离 职业暴露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放射工作人员
  • 简介:摘要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 syndrome, XFS)是一种年龄相关疾病,其片状白色絮状物沉积于眼前房及眼内其他组织可导致继发性青光眼。流行病学研究表明,XFS会增加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肾动脉狭窄、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等全身疾病的风险。虽然血管壁弹性纤维合成异常、血清抗磷脂抗体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增加、内皮功能障碍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均与XFS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5-28)

  • 标签: 剥脱综合征 开角型青光眼 系统性疾病
  • 简介:摘要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2A1(SLCO2A1)基因可介导编码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A1(OATP2A1),而OATP2A1在人体组织器官内广泛表达,对前列腺素的代谢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SLCO2A1基因异常可通过OATP2A1影响前列腺素的代谢,从而导致疾病。目前已知的SLCO2A1基因相关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肥厚性骨关节病(PHO)和SLCO2A1基因相关慢性肠病(CEAS)两种,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的关注日趋增多。本文结合SLCO2A1基因的功能特点,介绍近年来SLCO2A1基因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等。

  • 标签: SLCO2A1基因相关慢性肠病 原发性肥厚性骨关节病 基因,SLCO2A1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A1 前列腺素E2
  • 简介:摘要腺病毒发现60余年来,人腺病毒感染全球普遍存在,时有局部暴发流行。腺病毒通过基因重组,不断有新基因型被发现,新的基因型其致病特点各异,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流行的基因型存在差异。腺病毒感染可引发呼吸系统、胃肠系统、泌尿系统及眼部疾病。儿童腺病毒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重症病例多,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抗病毒药物批准用于腺病毒感染治疗。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病死率超过50%,是目前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救治难题。现综述人腺病毒感染研究进展,并总结儿童腺病毒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研究,以提高对儿童腺病毒感染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腺病毒感染 呼吸系统相关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IgG4相关疾病颅内病变的认识。方法描述1例IgG4相关疾病(IgG4-RD)颅内病变患者的诊治过程,总结其临床、影像学、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22岁女性,头痛、左眼视力下降10个月。6个月前左眼失明,眼球固定,左眼球后占位,病理示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IgG4+浆细胞>50/高倍视野,IgG4(+)/IgG比值>10%,予足量激素及小剂量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维持原状。2个月前停药。半月前突发右眼视力下降伴头痛加重,5天前右眼失明伴烦渴多尿,高钠血症。头颅MRI提示右侧视神经、鼻窦、鞍区、左侧颞叶及邻近脑膜异常信号。脑脊液压力、细胞学、生化均正常。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序贯减量,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患者右眼视力逐步恢复至0.3,头痛完全缓解,尿量改善,血钠正常。40余天后复查头颅MRI本次新发病灶明显好转。结论IgG4-RD颅内病变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但不伴颅外表现,可出现病情快速进展,及时治疗可避免不可逆损害。

  • 标签: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相关性眼病 IgG4相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 IgG4相关性垂体炎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虽然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的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感染,既往呼吸道病毒的研究和目前2019-nCoV相关报道表明该类病毒导致输血传播性疾病(transfusion transmitted disease, TTD)的可能性较小,但可在患者血浆中检测到病毒RNA,因此,尚无证据完全排除其通过输血传播的可能性。本文结合CoV特征、经血液传播途径的理论研究及数据分析,对CoV与TTD的相关进行探讨,总结了采供血机构针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现状应采取的防控措施,为保障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了2019-nCoV的输血传播风险分析和应对策略。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输血传播性疾病 传播途径 血液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HP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相关。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诊断哮喘、过敏性紫癜、荨麻疹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取2ml外周静脉血,经离心后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HP抗体,阳性即判定为HP感染,从未治疗者视为现症感染。结果本次研究的患儿HP感染率21.87%,其中过敏性紫癜的HP感染率为25%,荨麻疹的HP感染率为20%,哮喘样本量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疾病存在一定相关,可以加重或诱发此类疾病发生。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HP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gG4相关疾病(IgG4-RD)的临床特点、血清学、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治疗、预后,为IgG4-RD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9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76例诊断为IgG4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中男性39例(51.3%),女性37例(48.7%),平均年龄(56.1±11.8)岁。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为颌下腺25例(32.9%),其他器官受累依次为唇腺12例(15.8%)、胰腺10例(13.2%)、腮腺9例(11.8%)、腹膜后纤维化6例(7.9%)、淋巴结4例(5.3%)、鼻窦2例(2.6%)、肺脏2例(2.6%)、肾脏2例(2.6%),胆道系统2例(2.6%),皮肤1例(1.3%)、结肠1例(1.3%)。白介素6与IgG4水平呈正相关(r=0.483,P<0.01),干扰素γ与IgG4水平呈正相关(r=0.228,P=0.048);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IgG4无相关(P均>0.05)。61例患者接受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形成,IgG4阳性浆细胞每高倍镜视野下>10个,和(或)IgG4/IgG>40%。18例(23.7%)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2例(28.9%)患者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4例(44.7%)患者激素联合免疫调节治疗,2例(2.6%)患者未治疗;69例(90.8%)患者初始治疗反应较好。结论IgG4-RD最常受累器官是颌下腺、唇腺、胰腺及腮腺,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联合检测白介素6、干扰素γ可能在IgG4-RD的致病过程中起一定的预测作用,并可能成为IgG4-RD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免疫球蛋白G IgG4相关性疾病 白介素6 干扰素γ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