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黄中蒽成分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以期为大黄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自建高效液相方法对大黄中五种蒽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对的蒽成分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超声时间为50min,超声功率为80kw,超声温度为50℃,提取次数为2次,大黄总蒽的提取工艺最佳,总量为1.82%。结论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大黄中蒽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以很好的对大黄中蒽成分进行提取,有利于大黄的质量控制和资源的开发利用。

  • 标签: 大黄 蒽醌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药决明子蒽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聚酰胺吸附纯化样品,醋酸镁显色及紫外线光度法对中药决明子蒽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照品1,8-二羟基蒽的吸收度及浓度线性关系在4.6-18.4μg/mL浓度范围内较良好,相关系数为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2.48%(n=9)。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决明子蒽成分含量准确性较高,且操作简便易行。

  • 标签: 决明子 蒽醌类 成分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不同采收时间大黄叶中鞣质含量的含量测定 ,药用大黄叶片的鞣质含量4月中旬最高,不同采收时间大黄叶中鞣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 标签: 中蒽醌 动态研究 叶中
  • 简介: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是一种细胞内含血红素的酶,是色氨酸降解的犬尿氨酸途径的起始和限速酶。IDO1在肿瘤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中过表达,促使恶性肿瘤从免疫监视中逃脱。IDO1的抑制已经成为癌症免疫治疗中最有前途的领域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显示出良好的IDO1抑制活性,本文主要概述一些新型IDO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抑制剂 醌类
  • 简介:摘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家传统工艺炮制大黄前后的蒽成分含量,揭示该炮制法减少大黄引起的结肠黑变病的物质基础,阐明其科学内涵。结果显示,大黄蒽成分浓度在0.896~26.881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为0.02%,方法准确、简便,大黄经土家传统工艺炮制后能有效降低蒽成分含量。

  • 标签: 大黄 蒽醌类成分 分光光度计
  • 简介:本实验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了决明子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  精密吸取上述5种对照品溶液各2.0ml,分别精密加入大黄酚对照品(50μg/ml)15 

  • 标签: 中蒽醌 决明子中 成分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计蒽中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探究药物风险因素,为本品药物合理应用提供支持。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知网、万方等建库以来到2021.9蒽中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E)发生情况。结果:检索到230篇蒽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致ADR/AE报道,257个案例,主要表现有消化、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等的损害。特殊人群用药、不合理用药等是引起ADR的主要因素。结论:蒽中药使用过程中潜在着风险因素,应明确影响临床用药安全的主要因素,加强防控,使患者用药期间生命安全得到一定保障。

  • 标签: []蒽醌类中药 安全问题 影响因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减肥保健食品中总蒽的检测方法,并对测定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方法式样经测量过程提取测定;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确定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5%—105%,线性系数达0.999,在对10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其总蒽的含量和扩展不确定度为(2038187.4)mg/100g,包含因子k=2,,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4.6%。结论该实验方法步骤简单,仪器稳定,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满足国家痕量检测的要求;本方法适用于减肥保健食品中总蒽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

  • 标签: 减肥类保健食品中总蒽醌 紫外分光法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减肥保健食品中总蒽的检测方法,并对测定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方法式样经测量过程提取测定;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确定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5%—105%,线性系数达0.999,在对10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其总蒽的含量和扩展不确定度为(2038187.4)mg/100g,包含因子k=2,,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4.6%。结论该实验方法步骤简单,仪器稳定,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满足国家痕量检测的要求;本方法适用于减肥保健食品中总蒽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

  • 标签: 减肥类保健食品中总蒽醌 紫外分光法 不确定度
  • 简介:本文研究了双氧水工作液的各组分紫外光谱,用系数倍率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同时测定二乙基蒽和四氢二乙基蒽的快速分析方法,并与经典的极谱法进行比较,方法误差小于10%,回收率为97.5~105%。

  • 标签: 系数倍率法 多组分分析 双氧水
  • 简介:芦荟大黄素对照品溶液0.0212mg/ml、大黄酸对照品溶液0.0232mg/ml、大黄素对照品溶液0.022 ,mg/ml、大黄酚对照品溶液0.0212mg/ml、大黄素甲醚对照品溶液0.0232mg/ml,决明子5种蒽成分中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含量较高

  • 标签: 不同清炒 中蒽醌 决明子不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减肥保健食品中总蒽的检测方法,并对测定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方法式样经测量过程提取测定;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确定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5%—105%,线性系数达0.999,在对10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其总蒽的含量和扩展不确定度为(2038187.4)mg/100g,包含因子k=2,,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4.6%。结论该实验方法步骤简单,仪器稳定,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满足国家痕量检测的要求;本方法适用于减肥保健食品中总蒽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

  • 标签: 减肥类保健食品中总蒽醌 紫外分光法 不确定度
  • 简介:目的:对黄根中的蒽苷类化合物及其细胞毒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凝胶柱及反相柱色谱法分离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技术鉴定结构,采用MTT法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从黄根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离得到6个蒽苷类化合物,1-O-methylrubiadin3-O-β-primeveroside(1),damnacanthol3-O-β-primeveroside(2),rubiadin3-O-β-primerveroside(3),lucidin3-O-β-primeveroside(4),1,3-dihydroxy-2-(methoxymethyl)anthraquinone3-O-β-primerveroside(5)anddigiferruginolω-gentiobiose(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蒽成苷后生物活性减弱。

  • 标签: 黄根 蒽醌苷 细胞毒活性
  • 简介:蛋白是以吡咯喹啉(PQQ)及其结构类似物为辅酶的一氧化还原酶。血红素蛋白是以PQQ和一个或多个血红素作为辅助因子的蛋白,包括血红素蛋白醇脱氢酶和血红素蛋白胺脱氢酶。简要综述了血红素蛋白的结构特点,在分子内从PQQ到血红素的电子传递,以及血红素蛋白与蛋白之间的分子间的电子传递。

  • 标签: 吡咯喹啉醌 醌蛋白 醌血红素蛋白 电子传递 血红素 细胞色素C
  • 简介:80%乙醇洗脱组分HPLC图 ,70%乙醇洗脱组分HPLC图(略),60%洗脱组分中主要活性成分的面积比为33.12%

  • 标签: 分离纯化 树脂分离 纯化芦荟
  • 简介:研究了奥硝唑与氯酸在正丙醇介质的荷移反应,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测定奥硝唑的荷移分光光度法.在室温下,荷移反应生成2:1的荷移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3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08×10^4L·mol^-1·cm^-1.奥硝唑的浓度在5.0~83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3,相对标准偏差为1.3%~2.1%,回收率为99.1%~101.7%.

  • 标签: 氯醌酸 奥硝唑 荷移反应 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胡桃来源于核桃楸提取物,在青龙衣中提取含量最高含量为14.04mg/g。以超声波辅助常温溶剂萃取效果较好。所提取的胡桃衍生物涉及其烃基、羟基、烃氧基、糖苷基取代以及骨架的还原、并环及低聚等。胡桃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是一种有价值的先导药物。

  • 标签: 胡桃醌 核桃酮 1-四氢萘酮 蒽醌 抗癌
  • 简介:摘要:胡桃来源于核桃楸提取物,在青龙衣中提取含量范围约0.33-14.04mg/g。以超声波辅助较低温度下萃取效果较好。所提取的胡桃衍生物涉及其烃基、羟基、烃氧基、糖苷基取代以及骨架的还原、并环及低聚等。胡桃是一种有价值的先导药物。

  • 标签: 胡桃醌 氢化胡桃醌 核桃酮 1-四氢萘酮 蒽醌
  • 简介: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厅课题《白花丹制剂新药临床前研究》桂科计字(2009)92号3-1摘要目的探讨白花丹对实验性血瘀证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学改变及证侯动态变化。方法将SD大鼠40只在进行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第二周大鼠尾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及每八天大鼠尾静脉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的基础上供给加入酒精的饮用水,并喂以高脂低蛋白饲料建立血瘀证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第九周处死动物,检测血清谷丙氨酸转换酶(ALT)、谷草氨基酸转换酶(AST)活性、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改变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行为、体征、排便等改变。结果检测表明血清中ALT、AST、TBIL、HA、LN、CIV的含量及证侯变化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实验过程中血清学改变及证侯动态变化反应了与血瘀证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成正性关系。

  • 标签: 血瘀证肝纤维化模型 血清学 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