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护理中心理护理的效果。 方法: 以本院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 68 例,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均 34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展开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向研究组进行心理护理,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 完成护理后,研究组 HAMA 评分和 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 97.0% ,较高于对照组 76.4% ,( P < 0.05 )。 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应用效果理想,可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具备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重型肝炎 心理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用于重型肝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17%(30/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2%(21/41)(χ2=4.201,P<0.05)。治疗后,对照组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36.74±4.25)g/L、(247.85±12.36)U/L、(214.57±10.14)U/L、(288.96±16.30)μmol/L,观察组分别为(45.14±5.30)g/L、(162.65±8.30)U/L、(120.74±6.33)U/L、(241.74±15.02)μ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17、36.642、50.261、13.641,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为(318.96±92.15)ng/L、(334.74±102.58)ng/L、(65.89±6.33)ng/L,观察组分别为(261.15±89.62)ng/L、(274.15±85.12)ng/L、(54.36±5.23)n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79、2.910、8.991,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肝功能,降低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无不良反应。

  • 标签: 肝炎 血浆置换 白蛋白类 转氨酶类 胆红素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肝功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黄赤芍汤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性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8月 -2019年 9月我院重型肝炎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 n=30)和观察组( n=30)。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黄赤芍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疗效和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总胆红素 (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结果:治疗前 ,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ALT、 TBIL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TA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6.67%,对照组为 66.6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黄赤芍汤治疗重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自拟汤药联合西药 重型肝炎 有效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在乙型重型肝炎抢救治疗中的作用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72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时间范围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 36例,观察组实施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 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 降至检测下限率、 e抗原转阴率、转换率以及血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在乙型重型肝炎抢救治疗中的作用显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 乙型重型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乙酰半胱氨酸(NAC)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人。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的患者接受静脉注射剂量为8 g / d的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持续45天。在治疗的第0、15、30和45天,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性(PTA)的变化和副作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PTA均显着改善。实验45 天后,实验组血清TBil的降低和PTA的升高均优于对照组,实验45 天后实验组TBil的降低率和PTA的升高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有显着性差异(P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本研究目的是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析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价值。方法是选择在 2017 年 1 月到 2019 年 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 62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 31 例,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 61.29% )显著高于对照组( 38.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比在患者的 TP 和 TC 营养指标,和 Alb 、 T-lymph 和 Hb 营养指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是在临床中,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他们的预后。

  • 标签: 慢性乙型重型 肝炎患者 肠内营养 疗效 观察
  • 简介:  【摘 要】目的 该文就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 2018年 3月— 2020年 2月期间收治的 9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与参照组各 46例 ;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肝支持疗法,实验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不同疗法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肝脏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65%,对比参照组的 78.26%更高,实验组患者的 ALT、 AST、 CHE、 PTA各指标分别为( 75.9±18.36)、( 102.4±25.8) U/L、( 4621.6±291.5) kU/L、( 68.2±11.7) %,均优于参照组的( 175.6±43.9)、( 212.3±35.8) U/L、( 3678.9±311.2) kU/L、( 41.5±8.5) %( P<0.05)。结论 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获得理想效果,对保护肝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影响。方法 此次46例实验对象均来自2019年1月至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收治的 150例重型肝炎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 SAS、 SDS分值出现下降,明显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针对重型肝炎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方案的可行性较高。

  • 标签: 重型肝炎 个体化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的效果。方法:纳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的18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为探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94例采纳基础护理,研究组94例采纳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分析各组的护理价值。结果:研究组(97.87%)护理依从性高于参照组(85.11%),P<0.05;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大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行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具有显著的价值,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中医护理 临床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討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在重型肝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2月~ 2020年 2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50例)和观察组( 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和各项肝生化指标。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 SAS、 SDS评分和各项肝生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的 SAS和 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 SAS和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血清总胆红素( TBIL)水平低于护理前,观察组的 ALT和 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的清蛋白( 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高于护理前,观察组的 ALB和 PT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肝生化指标。

  • 标签:    [ ]支持性心理治疗 认知疗法 重型肝炎 护理干预 肝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扶正解毒祛瘀汤治疗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高存活率, 降低死亡率的效果。 方法:将确诊为急性重型肝炎的 86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41例与对照组 45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扶正解毒祛瘀汤。 两组均 4周为 1个疗程, 治疗 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随访 1年后评价两组存活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存活率为 75.6%、 治愈率 71.0%; 对照组患者的存活率为 53.3%、治愈率为 41.7%, 实验组的组存活率和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 扶正解毒祛瘀汤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扶正解毒祛瘀汤 急性重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6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生存率,血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观察组生存率86.7%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浆置换 恩替卡韦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重型肝炎人工肝治疗护理实践中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 方法:对我院在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60 例慢性重型肝炎行人工肝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对比组患者( n=30 )行常规管理,研究组患者( n=30 )在常规管理基础上行 医护一体化管理 ,对比两组患者最终管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管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6.67% 低于对比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30% , P < 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在慢性重型肝炎人工肝治疗护理实践中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医护一体化管理 慢性重型肝炎 人工肝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治疗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难点也是重点,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笔者总结四川成都及湖北武汉两地治疗经验,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呼吸支持、抗病毒治疗、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作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激素应用 呼吸支持 抗病毒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进展至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20日至2月16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入院时诊断为COVID-19普通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月29日观察终点患者病情是否进展为重型/危重型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其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4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分别为28例(13.7%)和176例(86.3%)。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VID-19普通型患者年龄>65岁(OR=1.04,95%CI: 1.00~1.07)、入院时具有胸闷/气促症状(OR=7.99,95%CI: 1.91~33.41)、ALT升高(OR=3.83,95%CI: 1.30~11.26)、血肌酐升高(OR=3.47,95%CI: 1.20~10.00)及心肌酶综合指标异常(OR=4.37,95%CI: 1.65~11.53),可能是其之后病情进展至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年老且合并基础疾病的COVID-19普通型患者,如果入院时主诉胸闷/气促,检测ALT、血肌酐升高或心肌酶综合指标异常,应警惕其进展至重型/危重型的可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常发生于高龄及多合并疾病患者,严重低氧事件是造成部分病例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危重型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针对可能的病生理异常,及早开始无创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严密监护氧合情况、降低患者氧耗量、积极心理干预、迅速处理低氧事件是无创通气成功治疗的关键因素。积极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合理的营养支持、准确的容量控制和安全个体化的血糖监控等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通气 严重低氧事件 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