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明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660
  • 简介:颅脑损伤(TBI)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是原发性损伤,即脑部遭受外界伤害时所引起的组织损害,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避免;第二是继发性损伤,即原发性损伤之后产生的细胞及其相应的级联反射损害。TBI的临床与原发性损伤的程度、继发性损伤的发生时间以及程度有关,而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则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血液净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组(试验组)42例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43例。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组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早期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间为7 d,传统治疗组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检测两组患者发病1 d和5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发病28 d随访两组的Apache 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发病6个月生存率等。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发病5 d试验组血清TNF-α(4.85±0.45) ng/L(t=6.890,P<0.05)、NSE(25.5±10.3) mg/L(t=4.610,P<0.05)和pNF-H(0.25±0.12) μg/L (t=5.430,P<0.05)发病28 d的Apache Ⅱ评分12.10±4.81(t=2.080,P<0.05)、GCS评分10.45±3.25(t=-3.130,P<0.05)、机械通气时间(10.6±2.3) d(t=4.940,P<0.05)、ICU停留时间(9.0±3.5) d(t=2.510,P<0.05)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6个月生存率实验组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恢复良好患者百分比试验组50%高于对照组(χ2=2.10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连续血液净化 重型颅脑损伤 早期治疗
  • 作者: 张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健康世界》2020年第10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头部受到外力的直接或者间接作用,引起脑部组织的损伤和功能异常,因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 标签: 颅脑损伤;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士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嵊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4月神经外科护士150名进行早期康复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神经外科护士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康复知信行调查问卷》。结果神经外科护士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康复知识得分为(81.65±17.83)分,术后早期康复态度得分为(42.50±7.83)分,术后早期康复行为得分为(74.86±14.39)分;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呈正相关(r=0.396,P=0.00 3),知识得分与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231,P=0.002),态度得分与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480,P=0.005)。结论神经外科护士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知识、态度以及行为水平均位于中等偏上,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早期康复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及临床康复技能的培训,有效转变其负性态度,促进其正性行为,进一步提高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护理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后医护 康复护理 知识 行为 态度 问卷调查 护士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主要手术方式包括脑室穿刺外引流(EVD)、去骨瓣减压术(DC)、颅内血肿清除术以及脑挫裂伤灶内减压术等。这些手术方式均可降低患者的颅内压(ICP),减少死亡率,但也存在术后功能不良发生率较高的缺点。随着颅内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脑池造瘘术,发现其治疗部分难治性颅内高压的sTBI患者能取得良好疗效。本文现围绕脑池造瘘术治疗sTBI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病理生理基础、手术技术、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疗效等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脑池造瘘术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脑胶质淋巴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吕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行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迟发性血肿比率为5.66%(3/53),急性脑膨出比率为3.77%(2/53),脑梗死比率为1.89%(1/53),低于对照组相应值(20.75%、18.87%、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Ⅴ级、Ⅳ级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减压 控制性 阶梯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不同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HCI)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为更有效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气管切开的不同时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于颅脑损伤24 h内(早期)和24 h后(晚期)实施气管切开救治方案,观察两组HCI合并肺部感染者的病原菌构成及感染控制的有效率,比较其疗效及手术前后的肺通气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如肺部感染(33.75%)、皮下气肿(8.75%)、低氧血症(3.75%)、出血(10.00%)、食管气管瘘(6.25%)、气胸(6.25%)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1.25%、20.00%、13.75%、25.00%、21.25%和1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13、P < 0.001,χ2 = 4.11、P = 0.040,χ2 = 4.10、P = 0.040,χ2 = 6.23、P = 0.010,χ2 = 7.59、P = 0.010,χ2 = 6.01、P = 0.010)。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病原体主要分为革兰阴性菌(60.00%、51/85),以铜绿假单胞菌(25.88%、22/85)为主;革兰阳性菌(34.12%、29/85)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3.53%、20/85)为主;真菌(5.88%、5/85)感染中以白假丝酵母菌(4.71%、4/85)为主。观察组患者HCI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有效率(77.28%、21/27)显著优于对照组(32.66%、16/49)(χ2 = 14.18、P < 0.001),且其整体的生存率(88.89%、24/27)亦高于对照组(67.36%、33/49)(χ2 = 4.38、P = 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HCI合并肺部感染者PO2[(128.22 ± 11.79)mmHg]和SaO2[(96.55 ± 1.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35 ± 10.27)mmHg和(94.26 ± 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5.37、9.47,P均< 0.001)。观察组中HCI合并肺部感染者PCO2[(35.79 ± 5.33)mmHg]低于对照组[(43.72 ± 6.0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77、P < 0.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气管切开,能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气管切开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以颅脑损伤患者记忆功能及功能独立性方面为切入点,探讨分析早期虚拟现实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重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序号奇偶性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与人工作业训练,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同时进行早期虚拟现实训练,均连续进行60 d康复训练。评估两组护理前后记忆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状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RBMT-II及FIM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TBI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及早应用VR技术进行虚拟现实训练可有效减轻患者记忆功能障碍情况,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整体改善,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

  • 标签: 虚拟现实训练 重型颅脑损伤 康复护理 记忆功能 运动功能
  • 作者: 王雄,任丽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江西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江西 南昌330009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超声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呼吸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于2020年7月-2022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予以重症超,选择同期到我院就诊的另外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诊疗。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气管切开率以及再次气管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采用重症超声能够进行实施监测,可将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以及切管切开发生率降低。

  • 标签: 重症超声;重型颅脑损伤;呼吸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精细化护理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计划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早期精细化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APACHEⅡ评分、ICU与机械通气时间,并明显减少VAP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早期精细化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APACHE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的影响因素,指导未来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性昏迷的风险预测及干预。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持续性昏迷的发生情况。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资料,初步比较发生与未发生持续性昏迷患者的基线资料后行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33例,发生率为35.87%。发生持续性昏迷患者呼吸异常、低血压、高血糖及脑积水发生率高于未发生持续性昏迷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异常、低血压、高血糖、脑积水可能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的影响因素(OR>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异常、低血压、高血糖、脑积水均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性昏迷的发生率高,可能受患者呼吸异常、低血压、高血糖、脑积水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重视上述持续昏迷风险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以减少持续性昏迷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 标签: 颅脑损伤 手术 持续性昏迷 呼吸 血压 血糖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疗效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创伤需要紧急剖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患者早期(24~48 h)给予管饲肠内营养,作为观察组,57例患者延迟(>48 h)给予管饲肠内营养,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以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及临床结局。结果术后第14天,观察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13)。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32)。观察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0.6%,低于对照组的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可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腹部损伤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预测重型颅脑损伤(sTBI)昏迷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因sTBI导致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于急救治疗1周内进行aEEG检查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其中头颅MRI测量9个感兴趣区(额叶灰质和白质、顶叶灰质和白质、颞叶灰质和白质、基底节区尾状核、豆状核、丘脑)的ADC值,并分别计算出额叶、顶叶、颞叶和基底节区的ADC均值。根据12个月后的随访结果,比较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2级〕与预后良好(GOS 3~5级)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aEEG和ADC对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预测能力,以及aEEG与ADC联合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组52例sTBI患者,平均年龄(36.7±13.9)岁,其中男性35例;随访12个月后,有29例患者预后良好,23例预后不良。aEEG Ⅰ、Ⅱ、Ⅲ级患者分别为21、17、14例,相应有19、10、0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患者的9个感兴趣区ADC值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10-6 mm2/s:额叶灰质为924±107比531±87,额叶白质为804±95比481±74,颞叶灰质为831±93比683±72,颞叶白质为726±87比654±63,顶叶灰质为767±79比690±75,顶叶白质为716±84比642±62,尾状核为689±70比465±68,豆状核为723±84比587±71,丘脑为807±79比497±67,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EEG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最佳截断值为<1.5级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72.8%;在各感兴趣区ADC值预测能力中,以额叶和基底节区ADC值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特异度较高,AUC分别为0.817、0.90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26×10-6 mm2/s、>624×10-6 mm2/s时,预测预后良好的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63.4%、61.8%。多模态评估显示,额叶ADC、基底节区ADC与aEEG联合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敏感度为91.0%、特异度为93.7%。结论ADC联合aEEG技术可显著提高对sTBI昏迷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能力。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振幅整合脑电图 表观弥散系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疗效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创伤需要紧急剖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患者早期(24~48 h)给予管饲肠内营养,作为观察组,57例患者延迟(>48 h)给予管饲肠内营养,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以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及临床结局。结果术后第14天,观察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13)。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32)。观察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0.6%,低于对照组的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可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腹部损伤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良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等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维度评分分别为(34.58±7.15)分、(62.55±11.24)分、(89.68±12.64)分、(38.64±7.2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风险管理 不良事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对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急诊科收治的138例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虽然未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呼衰),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需实施早期机械通气。最终依据患者病情并结合家属意愿是否早期给予机械通气支持分为机械通气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常规吸氧组(行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和术后72 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以及术前、术后1周GCS,术后1周内成功撤离呼吸机的时间和患者比例。结果共纳入138例sTBI患者,其中机械通气组72例,常规吸氧组66例。两组术后72 h PaO2、PaO2/FiO2、IL-10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aCO2、TNF-α、IL-6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机械通气组的变化较常规吸氧组更显著〔PaO2(1 mmHg=0.133 kPa):94.6±7.7比92.5±6.8,PaO2/FiO2(mmHg):351±94比319±89,IL-10(ng/L):8.2±2.7比7.4±1.8,PaCO2(mmHg):35.6±1.8比37.5±2.7,TNF-α(ng/L):71.5±6.3比96.8±15.5,IL-6(ng/L):10.8±3.9比14.4±6.5,均P<0.05〕。常规吸氧组术前有17例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功能不全或呼衰;与常规吸氧组比较,机械通气组术后1周GCS评分明显升高(分:11.7±3.1比9.1±4.6),成功撤机患者比例亦明显升高〔62.5%(45/72)比44.0%(29/66)〕,撤机时间明显缩短(h:63.5±28.6比88.1±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TBI患者早期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氧供,抑制促炎因子释放,减轻继发性脑损害,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时机 炎性因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sTBI患者24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123例。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营养支持,对照组选择鼻胃管营养支持。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 d、14 d后,检测两组患者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GCS评分并记录治疗14 d过程中两组患者鼻饲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14 d后,两组患者Hb、ALB、P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Hb、ALB、P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4 d过程中,观察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10.57%、16.26%、4.88%、13.01%,均低于对照组51.21%、30.08%、29.27%、3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GCS评分分别为(9.1±2.3)分、(11.6±1.3)分,均高于对照组(7.9±2.9)分、(10.3±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sTBI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选择鼻肠管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且并发症发生情况也较低,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 标签: 鼻肠管喂养 肠内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 营养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126例sTBI合并AGI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疾病,留置鼻胃管每6 h回抽胃内容物判断胃残留量(GRV),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实施肠内营养(EN)并根据GRV调整EN饲入量及速度等,连续治疗7 d;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取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下巨虚、中脘五穴进行电针刺激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d、7 d胃肠功能指标〔腹内压(IAP)、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胃肠功能衰竭评分(GIF评分)〕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ICU院内获得性肺炎(HAP-ICU)发生率、机械通气(MV)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及电针刺激的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28 d生存分析。结果126例患者在7 d治疗观察过程中有26例退出研究,最终入组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3 d时两组患者IAP和DAO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IAP(cmH2O,1 cmH2O=0.098 kPa)为13.75±2.76比18.11±3.97,DAO(U/L)为129.88±24.81比158.01±22.64;观察组:IAP(cmH2O)为13.56±2.19比18.50±3.54,DAO(U/L)为129.11±29.32比159.36±28.65;均P<0.01〕;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均逐渐改善,且观察组治疗7 d时IAP、DAO和GIF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AP(cmH2O):11.28±3.61比12.68±3.23,DAO(U/L):49.69±17.56比57.27±20.15,GIF评分(分):2.02±0.74比2.40±0.70,均P<0.05〕。观察组患者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MV时间(d):15.72±4.60比18.08±4.54,ICU住院时间(d):16.76±4.68比19.26±5.42,均P<0.05〕,且HAP-ICU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2.0%比30.0%,22.0%比32.0%,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4%比76.1%;Log-Rank检验:χ2=37.954,P<0.001)。观察组患者无明显电针刺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电针刺激相应穴位治疗能有效改善sTBI合并AGI患者的胃肠功能,有利于缩短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28 d病死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胃肠损伤 电针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