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光眼临床分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正常接诊收治的青光眼患者中,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的患者,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108例作为本次探究青光眼临床分诊断及其治疗价值的实验对象,根据病情进行不同分组,并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比组别,形成一个健康志愿者构成的常规对照组、一个病情为慢性的慢性对照组和一个病情为急性的急性对照组,排除其他对临床分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探究影响的客观因素,从而综合比对分析临床分诊断及其治疗价值。结果: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慢性对照组和急性对照组的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前房宽度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急性对照组和慢性对照组的晶状体矢高、虹膜宽度均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验有效开展后相应不同青光眼情况对比,可以发现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之间眼前节参数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上,有效对青光眼进行分诊断,能够更好的对疾病开展治疗,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分型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临床分诊治的效果。方法:撷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42例青光眼患者,按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均分为了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关检查,实验组施行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参照组施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接受诊治的效果较好,可降低浅前房发生率、改善滤过泡形成情况。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分型 诊治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青光眼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控制眼压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结果对急性青光眼的患者实施精心治疗与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均痊愈出院。结论小梁切除术成功率高,术后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急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护理
  • 简介:原发急性青光眼(acuteangleclosureglaucoma,AACG)系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骤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眼科急症之一。如治疗不及时,致盲率极高,严重者数天内失明,处理不当疗效亦受影响。根据青光眼流行病学资料,2000年全世界有6.68千万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520万患者已盲。随着科学的发展,

  • 标签: 护理进展 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流行病学资料 angle 青光眼患者 2000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青光眼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82例急性青光眼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82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全部有效控制眼压,康复出院。结论急性青光眼青光眼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急骤,在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下,可有效控制眼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原发性青光眼是指在无眼部继发因素的情况下,周边部虹膜机械性堵塞前房角,房水外流受阻而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总结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对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以及临床实践,观察治疗效果,结论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想要及早治愈应采用手术治疗,患者康复效果良好。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02例青光眼患者行手术或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内容。结果102例青光眼患者治疗方法准确,护理措施恰当,出院指导科学全面。治疗后症状消失,眼压控制良好,无医疗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光眼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准确使用各种药物,正确实施眼部护理,进行科学的健康指导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青光眼 护理
  • 简介:摘要YAG激光术利用激光击射虹膜组织造成微型切割作用,形成以穿透性小孔,从而控制眼压。

  • 标签: 青光眼 激光
  • 简介:摘要原发性急性性青光眼是致盲率较高且常见的眼病,它已被公认为是一双眼性疾病。本文统计大多是两眼先后发病,两眼同时发病者极少。一眼先发病者,即使治疗效果差,但有机会对未发病眼进行预防性治疗,很少双眼失明。若两眼同时发病,虽然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因此,应高度重视,对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检查了解房角状态,进行预防性治疗,是降低青光眼致盲率有效的措施。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青光眼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整合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9月我院共收治60例急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住院时间和眼压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住院时间与眼压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急性青光眼实施心理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UBM检查对原发性青光眼房角关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为对象,依据急性与慢性青光眼,分为急性组与慢性组,均接受UBM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除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外,两组患者UBM定量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UBM定性分析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M检查,诊断原发性青光眼,有助于鉴别区分急性与慢性,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应用价值高。

  • 标签: UBM检查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关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青光眼患者实施视野检查和OCT诊断的价值。方法: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纳入100名慢性青光眼患者分析,均采取OCT、视野检查,比较RNFL发生缺损的阳性率,检查位置在鼻侧方RNFL(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鼻上方、颞侧、颞下方、鼻下方、颞上方RNFL阳性率。结果:视觉检查、OCT检查比较在鼻下方、颞下方、颞侧、鼻上方、颞上方阳性率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颞上方、颞下方的RNFL缺损阳性率在其他区域之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下,观察到颞上方RNFL缺损阳性率、颞下方RNFL缺损阳性率在其他区域以上,二者检查方式存在一致性;鼻侧阳性率在两种检查中均较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OCT检查可观察到患者视野缺损情况,并能明确患者患病期间RNFL变化情况,为疾病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视野检查 OCT诊断 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