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解析优化血液净化中心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控制流程对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影响。方法:剖析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诊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以不同照护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施行相应的照护方法观测患者的不同护理成效。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方面,优化组低血压率19.23%明显低于护理组34.61%,统计差异意义(P<0.05)。血液透析患者采纳护理质量控制后,患者的低血压症改善,其间多次浮现低血压患者的发生次数也有消减,使透析治疗顺利完成(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施行恰当的、科学的、控制看护程序才能消减低血压的频率。

  • 标签: 护理质量 血液透析 低血压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机制复杂,预防和治疗亦较为困难,严重影响了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为提高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认识,规范其诊断与防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肾病与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血液透析低血压防治专家组基于目前临床研究结果,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制定了《血液透析中低血压防治专家共识》,内容包括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机制、诊断标准、临床管理及防治流程。共识形成后计划每5年进行一次修订,并在适当的时机升级为指南。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共识
  • 作者: 黄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24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1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终末期肾脏疾病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生存时间。临床中,一般会采用维持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但是,通过长期透析治疗,会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进而产生并发症,并且长期血液透析的治疗费用较高,会增加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还会有一定概率引发症状性低血压,影响治疗效果。但在治疗期间,通过有效护理,能够调整患者的心态,降低治疗风险的发生率,从而保证预后效果。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透析低血压(IDH)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次调研的对象挑选的是在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之间来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116名患者,将其平均分为2组,其中一组是有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另外一组则是利用常规方式进行操作的对照组,每组58例。在透析结束以后,分别针对两组中不同血液透析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以及治疗情况来对比分析。结果:在对比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的IDH发生率是4.91%, 对照组的数据则为18.39%,要明显比观察组高出很多;对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较高,为 96.98%,对照组为79.45 %,P<0.05。结论:通过本次调查研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IDH发生率,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增进医患关系,为患者所认可。

  • 标签: 综合护理 血液透析 低血压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1例血透病人低血压伴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反应的护理体会。通过对该病人透析中出现3次低血压,1次透析器透析器反应,经过综合分析,该患者系体液丢失过多,血容量不足,引发的3次透析中低血压。前3次透析运用湿膜透析器均平稳,第4次透析出现低血压,予以补液后好转,再上机又出现低血压,原因不明。第5次透析仍然出现相同情况的低血压,考虑透析器透析器反应引发的低血压。第6次透析经过更换透析器,患者主诉全身瘙痒并极度烦躁。考虑透析器透析器反应。科室进行病例讨论后决定再次更换透析器及管路,考虑患者自身病情的原因,体液丢失过多。透析时进行湿接,不排废液,以防引起血容量不足,并且透析过程中进行持续补液3小时。透前30min运用抗组织胺药物。上机引血后,予以闭路循环30min再次上机.结果 加强床边观察护理,透析患者透中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病人安全下机。结论 新入的透析患者,综合分析病情,查找低血压原因,出现透析器反应。改用生物相容器高的透析器和预处理管路,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护理观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确保血透病人治疗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低血压 透析器 首次使用综合征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方法,进而为医护人员制定预防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在我院中选择50名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病人,所有病人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的范围内。比较病人的基础性资料,确保病人之间具备可比性。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包括的人数是25名。将组别作为参考依据,分别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接受优化后的护理方法,该种护理方法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日常护理等多项内容。在完成护理工作后,统计两组病人的数据信息进行比较,从而明确预防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人出现低血压的可能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低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处理时间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的耗费时间较短。结论 在病人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可选择对其采取健康教育、饮食干预、日常护理等护理措施,从多个角度进行护理干预,进而降低病人出现低血压的可能性。在病人出现低血压后,需要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实现在短时间内控制病人血压,从而保证其健康安全。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治疗 低血压 预防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在A室接受透析的100名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了一项风险管理评价的肝脏透析病人(100例)和改进了风险管理中心接受透析治疗中心,以减少风险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项措施,照料工作。通过对100名肾透析患者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取得结果,为透析患者实际应用提供了科学合理治疗方法。

  • 标签: 肾透析 护理 健康教育.风险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维持终末期肾脏病患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治疗方法则是血液透析(HD),然而,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是H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IDA出现速度快,经常能够致使HD中断或者其他例如心肌受损、慢性病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负面后果,乃至于能够递增HD病患的全因死亡率。因此,及时发现与防治IDH,对改善病患预后与提升其生活质量具备重要的作用。论文回顾了IDH的判断标准、病因与发病机制、防治方法,具体讲述了IDH预防与治疗的新进展,希望提升临床医生对IDH治疗的性认识。

  • 标签: 血液透析 相关性低血压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医院在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低血压发生率为1.67%,对照组的为1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的为8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对策,可以帮助预防低血压的发生,还可以将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下降等原因,导致在餐后容易发生低血压等症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患有餐后低血压的患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餐后低血压会增加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导致患者突发晕厥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患者健康,在临床上通过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老年人进餐后发生低血压症状风险。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综述的手段浅析老年人进餐后低血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研究进展,为今后老年人进餐后低血压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 标签: 老年人 进餐 低血压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其能够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及过多的水分排除,促使体内水电解质与酸碱维持平衡。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是血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诊断、临床症状与分类、发生机制与相关危险因素、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提升患者在血液透析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动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2组,比较各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为90.0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1.2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4.2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运动疗法 血液透析患者 低血压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将早期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对于降低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研究在2021年2月至12月展开,取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患者80例为对象,并进行1至80编号,取其中的40例,在治疗过程中展开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护理时则将早期护理干预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早期护理 血液透析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生低血压的为实验组,未发生为对照组。每组人数25例。运用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因素。结果: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白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透析方式为血液透析患者产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60岁,空腹血糖值≥7.8mmol/L使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25g/L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保护因素。(p

  • 标签: 血液透析 空腹血糖 危险因素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前不同抗高血压治疗方式,针对麻醉诱导其低血压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病情分析时,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调整,在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录入该时段内存在高血压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80名进行研究。在患者入院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进行手术前抗高血压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组别为患者设置不同的抗高血压方案。对照组患者(n=40)应用缬沙坦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实验组患者(n=40)应用硝苯地平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麻醉期间的血压变化状况进行记录,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低血压发生率,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手术完成后,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明显更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手术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医务人员给予患者硝苯地平进行抗高血压治疗,能够有助于保障患者的麻醉安全性,降低低血压事件的发生率,使患者的麻醉安全性得到保障。   

  • 标签: 手术 低血压 麻醉 抗高血压 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