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提升静脉成像显示仪前端图像采集质量,以满足后端图像后处理的需求。方法:通过分析成像原理、发射光源的调整、滤光镜片的选择以及接口电路的设计等环节的优化,得到最适宜的初始采集图像。结果:通过提高不同环节的采集传输质量,最终图像的成像质量也会得到提高。结论:高性能的静脉成像显示仪前端设计将会为后端图像处理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对于最终能否观测到高质量的图像画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静脉成像显示仪 发光二极管 USB驱动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最佳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DSA或临床最终证实的CTPV患者的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资料,进行三种层厚及间隔重建,A组层厚2.5mm,重建间隔1.25mm;B组层厚1.25mm,重建间隔0.625mm;C组层厚1.25mm,重建间隔1.25mm。并且应用3D后处理软件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门静脉期图像进行血管成像。结果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独立盲法阅片后认为三组重建层厚及间隔图像中B组为最佳选择的比率分别为92%与96%。MIP图像后处理均清楚显示CTPV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显示率100%。VR成像显示率48%。本组全部病例均见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正常门静脉系统结构消失,全部显示侧支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进行层厚1.25mm,间隔0.625mm的重建,并结合多种3D后处理技术(MPR、MIP、VRT)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CTPV的总体改变,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侧支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T血管成像检查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8例CT血管成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一半患者命名为甲组(给予强化头皮针穿刺),剩余患者命名为乙组(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针对对比剂渗漏情况与影像质量,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乙组的对比剂渗漏情况明显比甲组的对比剂渗漏情况,乙组的影像质量明显优于甲组的影像质量,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CT血管成像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CTV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接受下肢CTV检查的80例患者,直接法40例,间接法40例,观察其检查结果。结果:80例患者通过下肢CTV检查后,确诊62例(77.50%),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检查方式,其中直接法可清晰观察到患者病变的位置、大小、周围血管关系等,间接法观察角度受到限制,两种检查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对检查的满意度较高。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CTV成像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相比较之下,直接法成像效果更佳,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CTV成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对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相关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实施治疗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数量为100例。对于所有的患者均需要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形式进行诊断,并需要对于患者实施上消化道内镜的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确诊,分析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对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的相关价值。结果通过对于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检验完成后我们发现患者在临床上的曲张静脉最大直径、栅栏状静脉扩张和患者在内镜下进行检查的曲张静脉的形态以及是否出现红色征象有着较大的关系,同时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于患者进行诊断后灵敏度为72%,特异性为90%,均呈现出一种较高的水平。结论在临床对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实施出血风险的预测过程中,通过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形式对于患者进行预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是一种能够预测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方式。

  • 标签: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技术在下肢静脉栓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我院80例临床怀疑下肢静脉栓塞性疾病的患者行MSCTV检查,将检测的结果和用彩超进行检查的结果对比。结果运用彩超进行检查的结果比较模糊,很多具体情况无法明确定位,而运用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能清楚的看到病患下肢静脉成像,可对病患的栓塞类型进行准确的判断,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检查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技术对下肢静脉栓塞疾病进行诊断,MSCTV技术对下肢静脉栓塞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MSCTV 下肢静脉 栓塞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双低对比剂联合能谱CT成像技术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到本院接受门静脉检查的患者42例,依照检验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低剂量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常规剂量组,其中,图像噪声、SNR、医师1评分、医师2评分比较(P>0.05),门静脉CT值、CNR比较(P

  • 标签: 双低对比剂 能谱CT成像技术 门静脉成像 图像噪声 SNR CNR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E(MR弹性成像)、DCE-MRI(动态增强成像)在EGV(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EG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与研究人员共80例,每组共40例,对照组采用DCE-MRI诊断,研究组采用MRE诊断,观察疗效。结果:DCE-MRI是EGV诊断的金标准,经诊断研究组、对照组数据无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结论:MRE对EGV患者的诊断起到积极的,和DCE-MRI的诊断结果相当,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对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和破裂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03例肝硬化患者行超声、内镜及实验室检查,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硬度(LS)、LS×脾长径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LSPS)、血小板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指数(APRI)、脾硬度(SS)对有无EV、低危和高危EV、有无EV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有EV与无EV肝硬化患者之间,Child-Pugh分级、LSPS、APRI、LS、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S、SS是诊断EV的独立影响因素。LSPS、APRI、LS、SS诊断EV的AUC为0.84、0.79、0.83和0.89。低危和高危EV患者Child-Pugh分级、LS、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无EV破裂出血患者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S为预测高危EV及有无EV破裂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无EV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性较弱(r=0.35,P<0.05),与LSPS、APRI、LS相关性中等(r=0.52、0.45、0.51,P均<0.05),与SS相关性较强(r=0.61,P<0.05)。结论SWE对肝硬化患者EV严重程度和破裂出血有较高价值,可作为预测EV分级和破裂出血的无创检查技术。SS对EV的诊断价值高于LS。

  • 标签: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肝硬化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 简介: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是一种以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作为序列基础而改进扫描的对比增强成像技术,具有三维、高空间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特点,可对颅内微静脉系统尤其是深部髓质静脉显像,表现为垂直于侧脑室的小静脉影像。SWI在神经系统,尤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评估非常有价值^[1]。2008年,Tong等^[2]首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儿SWI序列上,发现患侧侧脑室旁大量扩张、增粗并垂直于侧脑室的静脉影,被命名为深髓静脉征(deepmedullaryveinssign,DMVs)。近期相关研究表明,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DMVs可见度增加能用于预测颈内动脉以及颅内大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缺血半暗带的评估、患者转归及预后预测、临床治疗指导等方面,其临床价值进一步被拓宽。同时,DMVs也见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研究,笔者就SWI上显著DMVs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深部髓质静脉 缺血性卒中 缺血半暗带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诊断和MRI诊断技术进行诊断检查,将CT诊断结果和MRI诊断结果并与实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诊断的准确率为75.00%,而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5.00%,MRI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的准确率(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中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作为脑静脉窦血栓的主要诊断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静脉窦血栓
  • 简介:静脉血栓是静脉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血栓年龄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作用,而现在临床使用的影像学方法如常规超声、血管造影、CT及磁共振成像对此往往评价不充分。作为一种新的超声成像方法,超声弹性成像能够获得组织内部弹性分布的定量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弹性成像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弹性成像技术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肾盂造影和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泌尿系统疾病阳性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所有患者先后行静脉肾盂造影和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诊出率。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相比静脉肾盂造影,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时具有较高的诊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效果较令人满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多层螺旋CT 尿路成像 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成像仪在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1016年入住我科的患儿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法,干预组在血管成像仪的辅助下,进行静脉穿刺。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0%,干预组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7%,干预组为100%。结论血管显像仪(1)可精准显示血管的走形及位置,帮助护士实时观察穿刺针进入血管的情况,提高了一次穿刺的成功率。(2)避免损伤血管内膜,进而形成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3)避免了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破坏血管、增加痛苦、延长穿刺时间等问题。但通过研究发现,血管显像仪也存在缺点即红外无法显示静脉的深度,所以会使护士在穿刺过程中由于无法辨别深度而导致穿刺失败。今后应进行改进。

  • 标签: 血管成像仪 儿童 静脉穿刺 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脊髓病变的MRI特点,探讨脊髓病变与畸形血管和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经DSA证实的SDAVF患者32例,应用场强3.0T超导型MRI扫描仪于术前行常规脊髓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按照脊髓病变的范围,分为局限(1~4个椎体)、中度(5~7个椎体)和广泛(8~10个椎体)病变三组。按照改良的Aminoff和Logue步态与排尿障碍法,于术前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6分为轻症者,≥6分为重症者。结果①30例病变中心位于下胸段(94%,30/32)。32例中病变局限组8例(25%),临床轻症者6例,重症者2例;中度组19例(59%),临床轻症者5例,重症者14例;广泛组5例(16%),轻症者1例,重症者4例。②32例患者髓内均可见T2WI高信号,31例高信号位于脊髓中心,呈"铅笔样"改变,1例呈弥散状分布;2例髓内可见T1WI低信号。增强扫描后,31例脊髓强化,1例未见强化。③瘘口位于脊髓病变范围内12例,位于脊髓病变范围外20例。④31例引流静脉范围≥相应脊髓病变范围,且引流静脉与脊髓病变部位一致;1例脊髓病变>引流静脉范围,引流静脉与脊髓病变部位部分一致。结论①SDAVF脊髓病变范围...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脊髓疾病 硬脊膜动静脉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肾盂造影和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泌尿系统疾病阳性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所有患者先后行静脉肾盂造影和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诊出率。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相比静脉肾盂造影,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时具有较高的诊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效果较令人满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多层螺旋CT 尿路成像 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静脉高压症疾病诊断中采用128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的检查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疑似门静脉高压患者52例(定义为疾病组)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定义为对照组)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128层螺旋CT检查。回顾分析疾病组患者的手术诊断结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疾病组52例患者通过手术均确诊为门静脉高压。对照组患者超声图像表现静脉主干行走清晰、自然、光滑分支逐渐变细,无缺损、中断表现,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图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28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门静脉高压症疾病诊断中具备较高临床价值,能够实现对门静脉的准确展现,同时可以实现对周围器官病变、血管条件的客观评价,值得推广。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128层螺旋CT 门静脉三维成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SWI表现,并与常规MRI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例DVA患者中22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其中位于额叶11例,小脑半球7例,顶叶3例,额顶叶2例,颞叶1例.24例患者中MR平扫显示10例DVA病灶,呈条状流空信号影;14例MR增强扫描显示10个病灶,表现为明显线样或“海蛇头”样强化.所有病例在SWI上均显示清晰,呈“海蛇头”样低信号表现.结论SWI能清晰显示DVA,可取代MR常规检查用于DVA的诊断.关键词脑;静脉畸形;磁共振成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