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解剖复位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每组为30例,分别接受解剖复位治疗及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比较结果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解剖复位治疗后无损患者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非解剖复位 膝关节功能
  • 简介:颅后窝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相对困难的部位,传统颅后窝手术不要求严密缝合硬脑膜,不行骨瓣成形复位,常规放置外引流管。而现代外科微创理念要求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

  • 标签: 颅窝 解剖复位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析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解剖复位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这四年中,我院接收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共112例。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12例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按照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将112例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42例,实施钢板内固定;后者70例,实施髓内针内固定。两组均要求腓骨解剖复位。观察两组疗效,并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腓骨解剖复位42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7例。实验组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踝关节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钢板内固定法,可加快患者腓骨功能恢复的速度,利于其骨折创口的有效愈合。

  • 标签: 腓骨 踝关节 钢板内固定 骨折 解剖复位
  • 简介: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移位腓骨骨折解剖复位的重要性及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4年7月对有腓骨骨折移位的踝关节骨折136例,按Werbr和Danis踝关节骨折分型:B型79例,C型57例。均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100例行髓内针内固定;另外36例用小型加压钢板内固定,腓骨尽量要求解剖复位。结果随访7~39个月,36例小型加压钢板内固定者腓骨达到了解剖复位,其功能恢复满意率为100%;100例髓内针内固定者腓骨有短缩者45例,其功能恢复满意率为55%。两种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中移位腓骨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起到关键性作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腓骨内固定 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尸体标本解剖研究自主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骨盆骨折微创复位的效果。方法以10例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骨盆为实验对象(男7例,女3例),参考1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骨折形态建立骨盆骨折模型(依据Tile分型:B1型3例,B2型4例,C1型3例),使用本团队研发的新型智能化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完成模型骨的自动复位并测量术中配准导航时间、自主复位时间、手术总时间和复位误差。结果10例骨盆模型均通过机器人系统完成了有效复位。术中配准导航时间平均为47.4 min(32~74 min),自主复位时间平均为73.9 min(48~96 min),手术总时间平均为121.3 min(83~170 min)。复位误差平均为2.02 mm(1.67~2.62 mm),复位结果满足临床手术要求。结论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可以辅助完成骨盆骨折的闭合复位复位过程符合临床手术流程,具有较高的复位精度和操作可行性,同时彻底避免了传统手术过程中医生的放射暴露,为临床骨盆骨折微创复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机器人 外科手术,微创性 解剖学 骨盆骨折 骨折复位
  • 简介:目的评价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8例22足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经可延长的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中使后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结果术后患者获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按马里兰(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8足,良12足,可2足,优良率91%。结论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解剖钢板 内固定
  • 简介: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成像、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等现代影像技术相继崛起并迅速应用于临床。虽然这些影像技术各有不同,但其形态学基础都是断层解剖学。因此,随着这些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基础医学改革,

  • 标签: 断层解剖学 影像医学专业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教学体会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髓内钉和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的临床预后及骨折稳定性。方法对照组用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观察组用髓内钉内固定。详细记录两组手术各项指标、不良事件及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与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均可治疗闭合复位股骨干骨折,但髓内钉治疗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不良事件少,有利于患者骨折恢复。

  • 标签: 闭合复位 股骨干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通过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和传统切开复位进行治疗后踝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实施传统的切开复位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通过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踝骨骨折患者通过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 治疗 后踝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作探讨。方法选入对象为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3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对照组用经后路内侧手术入路显露后踝治疗,观察组用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比对照组73.3%高,P<0.05,χ2=3.1895。结论三踝骨折患者接受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经后外侧入路 经后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三踝骨折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主要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54例,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为54例,予以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治疗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统计分析,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要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变化,均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实施经后外侧入路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应用价值十分优异,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三踝骨折 后外侧入路 解剖 复位固定 后踝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治疗新鲜新鲜肩关节脱位提供一点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间,我院治疗的43例新鲜肩关节脱位。初次损伤的肩关节脱位34例,其中合并大结节骨折者8例;下脱位者6例;习惯性脱位者9例,其中根据病史回顾有6位初次可能为下脱位者;还有4例为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并且皆为脱位后在别处粗暴复位造成肱骨外科颈骨折。结果除了4例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转入手术治疗外,余39例包括9例习惯性脱位与肱骨大结节骨折者,采用手法顺势复位,均满意复位结果。并且对30例初次脱位者在以后随访的过程中未出现二次脱位。结论对于新鲜肩关节脱位的治疗,在麻醉下用顺势复位手法是可以达到无痛复位的,并且疗效较为可靠,安全性较高,顺势复位手法对预防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有一定预防作用。

  • 标签: 肩关节脱位 非麻醉下 手法顺势复位 无痛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语言交际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009级和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实验组采用改革后的运用语言交际的教学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和成绩考核等方式检验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和期末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剖教学中运用语言交际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讲授方式,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非语言交际 人体解剖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窝入路肩胛盂前缘骨折复位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取两具新鲜成人大体标本(4侧肩关节),模拟经腋窝入路行肩胛盂前缘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标本置于侧卧位,于腋后线切开,经背阔肌前侧肌肉间隙显露肩胛骨侧方,分离并保护腋神经、旋肱后动脉、胸背神经及旋肩胛动脉等周围重要组织。腋窝入路下术野分为上侧"四边区"及下侧"三边区",可显露肩胛盂前下侧、肩胛颈及肩胛骨外侧缘全长。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腋窝入路肩胛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肩胛盂前缘骨折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50.38±13.74)岁(范围24~67岁);右肩12例、左肩1例,均为IdebergⅠa型骨折。采用解剖型支撑钢板固定5例、空心螺钉联合掌骨钢板固定7例、桡骨远端钢板固定1例。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上肢功能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00±5.97)个月(范围6~26个月)。骨折均在6个月内愈合,无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为(62.46±10.26)分(范围45~83分),DASH评分为(27.56±9.76)分(范围14.14~43.33分);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为(80.85±8.32)分(范围65~90分),DASH评分为(11.47±8.56)分(范围0~35.00分);终末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为(84.54±8.95)分(范围70~95分),DASH评分为(10.94±8.67)分(范围1.67~33.33分);随时间延长,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和DASH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窝入路是治疗肩胛骨前缘骨折安全、可行的入路;可显露肩胛盂前下侧和肩胛骨外侧缘,减少肩袖损伤,实现骨折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并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骨折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内 肩胛骨 关节盂 Bankart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和骨折恢复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6.102);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恢复速度和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切开复位 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胫骨Pilon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与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20年4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并3年随访的50例肝细胞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于医院完成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并3年随访的50例肝细胞癌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7 d测定两组肝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比较;比较两组复发、存活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TBIL、AST、ALT、ALB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TBIL、AST、ALT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ALB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治疗相较于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延长了手术时间,但不会延长住院时间,且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治疗更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肝功能损伤、减少术后复发,同时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标签: 肝细胞癌 解剖性肝切除 非解剖性肝切除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导管漂移应用手术复位的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进行腹膜透析导管漂移患者进行手术复位患者80例,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手法复位、重力复位、肠蠕动复位及联合复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自身情况,复位成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患者、年龄小于60岁、体能较好、正常腰围,肠功能正常等更易复位成功。结论 患者一般资料及自身情况会对手术复位成功率产生影响,临床上需考虑患者一般情况。

  • 标签: 腹膜透析 导管漂移 非手术复位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肝细胞癌患者,评价解剖性肝切除和解剖性肝切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21年3月关于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肝细胞癌解剖性肝切除与解剖性切除的文章,对患者特征、肿瘤特征、手术特征、术后病理特征和远期预后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9项病例对照研究,2 761例患者,其中解剖性肝切除组1 727例,解剖性肝切除组1 034例。与解剖性肝切除组比较,解剖性肝切除组基线特征为肝硬化占比更少、肝脏储备功能更好、Child-Pugh A级占比更多;另外,解剖性肝切除组的肿瘤长径更大、微血管侵犯率更高、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失血量更多。长期预后方面,与解剖性肝切除组相比,解剖性肝切除组获得了更好的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比值比(OR)=1.54,95%CI:1.30~1.82,P<0.001]和5年总体生存[OR=1.27,95%CI:1.04~1.55,P=0.018]。结论解剖性肝切除对于降低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肝细胞癌患者远期复发和改善长期生存显著优于解剖性肝切除。

  • 标签: 癌,肝细胞 预后 解剖性肝切除 非解剖性肝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