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韧带纤维病(DTF)又称为侵袭性纤维病(AF),带,是一种起源于间充质细胞系的纤维肌肉肿瘤。它们可能发生在几乎所有的软组织间隙。原发性小肠韧带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给普通外科医生带来了特殊的挑战。我们报告一例42岁男性,因小肠韧带纤维病继发腹痛3个月。腹部增强CT显示中下腹有一个20厘米长的肿块。患者成功地接受了择期剖腹探查和小肠肿物切除术。最终病理显示肿块是小肠的原发性韧带纤维病。他的术后恢复过程顺利。至今,他没有任何症状,也没有疾病复发的证据。由于原发性小肠韧带纤维病的罕见性质,特此报道。

  • 标签: 韧带样纤维瘤病,韧带样纤维瘤病,小肠系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韧带纤维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这种罕见病例,并进行了有关文献复习。结果报道腹腔韧带纤维一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本病例患者,女,22岁,临床表现为发现腹腔肿块3月余,伴有上腹部隐痛不适,无创伤史和家族性遗传病史。病变位于左中腹,呈类圆形,大小约10cm×5cm×3cm。CT检查示边界较清的均匀稍低密度的异常软组织影。患者行“腹腔肿瘤联合胃后壁、胰体尾、横结肠、脾切除,横结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韧带纤维,随访3月无不适主诉和复发。结论韧带纤维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具有局部侵袭特征且极易复发的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诊断,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和药物治疗为辅。

  • 标签: 韧带 纤维瘤 影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2例病理确诊为韧带纤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内型8例,腹壁型4例。多数患者有手术史或外伤史,临床表现为腹痛或腹部包块,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手术切除11例,腹内型中3例需要联合脏器切除,腹壁型中3例需要补片修补重建,肿瘤中位最大直径7.5 cm。随访10 d~46个月,1例术后33个月后复发。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韧带型纤维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08~2012年间20例韧带型纤维病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韧带型纤维病是一种好发于深部软组织或腹腔内,界限不清,质地坚韧,呈浸润性生长的肿瘤。肿瘤直径4~10cm,平均直径6.5cm。组织病理学表现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多呈平行或波纹状排列,其间伴有比例不一的胶原纤维,病灶周围常见纤维母细胞束向肌肉或脂肪组织内穿插或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Vimentin(+),β-catenin(+),desmin、α-SMA、MSA(+/-),CD34(-),S-100(-)。结论韧带型纤维病是一种呈浸润性生长并易于复发的中间性肿瘤,临床诊断较困难,需依靠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才能确诊。目前治疗多以局部扩大切除为主,放疗为辅。

  • 标签: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腹外型韧带纤维病例分析及MR表现,以提高对腹外型韧带纤维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外型韧带纤维患者20例,2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分析证实为韧带纤维,观察其MR表现,将MR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0例腹外型韧带纤维,18例病灶位于软组织内,2例位于骨骼,多数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少数为类圆状或分叶状,边界较为清晰,病理显示肿瘤包膜不明显,细胞形状主要为长梭形,多数为纤维母细胞,细胞间质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部分间质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少见,呈侵袭性生长。MR检查结果显示信号不均匀,在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的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早期为不均匀的明显强化,病灶内T2WI及T1WI低信号区无强化。结论腹外型韧带纤维术是一种临床比较少见的中间型纤维,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将术前MRI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并判断预后。

  • 标签: 病理分析 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腹壁外韧带型纤维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994-2006年收治的腹壁外韧带型纤维病患者17例,均行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11例行广泛切除术,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切除术.结果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韧带型纤维.肿物大小3cm×2cm~12cm×8cm.17例患者随访1~5年,术后复发5例,其中1例仅在术后1个月复发,复发率为29.4%.17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现远处转移,也无因该肿瘤而死亡病例.结论韧带型纤维病呈侵袭性生长,早期诊断和首选外科手术是治疗的关键,配合放疗可提高疗效.

  • 标签: 纤维瘤病 韧带样型 早期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不同疗效的韧带纤维病(DF)中的信号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8至2015年经病理证实的术后复发DF患者124例的MRI资料,MRI资料包括确诊复发后发病部位的基线MRI图像,至少每半年随访1次MRI,随访满3年且有第3年末的MRI扫描图像。采用基于肿瘤大小的实体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其疗效,将患者分为进展(PD)、缓解(PR)、稳定(SD)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或χ2检验比较PD、SD和PR组中特征的差异,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ei校正P值,采用Spearsman相关系数检验信号评分与肿瘤最大径的相关性。结果PD组17例、SD组37例、PR组70例。3组间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和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基线检查病灶最大径和末次检查最大径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SD和PR组的T2基线评分、T1基线增强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末次随访MRI图像的T2评分、T2评分变化、末次T1增强评分和T1增强评分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肿瘤最大径与T2评分呈中度正相关(r=0.434,P<0.01),肿瘤最大径与T1增强评分呈强正相关(r=0.743,P<0.01)。结论MRI在评价韧带纤维病的疗效方面具有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韧带样纤维瘤病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韧带型纤维病是一种罕见的呈浸润性生长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多见于腹壁、腹内及骨骼肌内,但累及泌尿系统周围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盆腔韧带型纤维病致右侧输尿管狭窄患者,行盆腔肿物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随访18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 标签: 盆腔肿瘤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输尿管狭窄
  • 简介:目的研究韧带型纤维病(DF)患者CT及MRI表现、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DF患者进行观察。其中36例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4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观察DF患者CT及MRI表现、诊断价值。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在T1WI序列上为稍低或等混杂信号;在T2WI序列上为低或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有不均匀强化信号,病灶表现为低信号区域内部呈片状、条索状。MRI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均无强化现象,呈浸润性生长。结论DF患者在MRI、CT图像上有不同典型表现,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对DF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DF 诊断价值 MRI 病理学 CT 图像表现
  • 简介:韧带纤维病(desnmidfibromatosis,DF)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纤维组织肿瘤,由Muller在1838年命名,发生于肌肉、筋膜、腱膜等深部的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其组织形态良好,具有肺部浸润性生长的特性,如治疗不当易复发,转移少见。本院收治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胸肇巨大韧带纤维病患者,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标签: 纤维瘤病 文献复习 韧带样 胸壁 肌纤维母细胞 纤维组织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腹外韧带型纤维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腹外韧带型纤维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腹外韧带型纤维病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6例中,与周围肌肉比较T1WI呈稍低信号17例(65%),9例呈等信号(35%),其中20例在T1WI见条状低信号(77%)。在26例中T2WI信号强度高于肌肉而低于脂肪,其内可见条状低信号(100%)。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强化,其中20例见条状无强化(77%)。结论在T2WI上信号的强度及其胶原纤维低信号易观察,对腹外韧带型纤维病有重要的价值,结合其他序列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胶原纤维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腹壁外软组织韧带型纤维病(desmoid—typefibromatoses,DTF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方法通过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1例腹壁外DTFT,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其命名、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结果DTFT有以下形态学特点:肿瘤由增生的长梭形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常排列成连续的束状结构;梭形细胞核小,深或浅染,核无异型性,淡染者有小核仁;肿瘤界限不清,浸润周围软组织,本例累及肋骨。免疫表型:vimentin(+),灶状SMA,actin—pan,Survivin,bcl-2(+);特染:magson三色呈绿色。结论腹壁外DTFT与腹壁者类似,是一种以长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局部侵袭中间性肿瘤,主要与分化好的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等疾病鉴别。

  • 标签: 纤维性肿瘤 纤维瘤病 韧带样瘤
  • 简介:前交叉韧带黏液变性是由葡萄糖胺聚糖聚集在前交叉韧带胶原纤维间质引起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疾病。Kumar等于1999年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的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初步采用韧带切除缓解症状。之后存在多例类似情况的报道,但由于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早期对疾病分类不清,缺乏足够多可靠的病理学证据,此病经常与前交叉韧带黏液囊肿混淆。近年来,随着对前交叉韧带黏液变性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对本病的整体认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又有了更加完善的标准,本文对前交叉韧带黏液变性的发病机制及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综述如下。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黏液样变性 病理生理学机制 疾病分类 膝关节疼痛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阔韧带肌瘤黏液病变的磁共振应用进行观点的探讨和分析。方法 筛选我院在2019.3.12-2020.3.12期间入院接受阔韧带肌瘤黏液病变治疗的5名患者,针对其磁共振应用进行观点的探讨和分析。结果 在进行阔韧带肌瘤黏液病变的检查上,通过磁共振应用,能够精准的进行患者病情的诊断。结论 对于阔韧带肌瘤黏液病变的诊断而言,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通过磁共振进行患者疾病的诊断,有较为出色的诊断效果。为此在进行阔韧带肌瘤黏液病变诊断上,磁共振作为一种出色的疾病诊断方式和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阔韧带肌瘤黏液样病变 磁共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韧带型纤维病 CT和 MR平扫和增强特征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 2016 年 6月 -2020年 6月 我院韧带型纤维患者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