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皮囊肿是一种错构瘤,可发生在身体的许多部位,但发生在盆腔的较为少见,我院成功完成1例盆腔巨大皮囊肿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盆腔 巨大皮样囊肿 治疗 体会
  • 简介:肾上腺内皮囊肿伴钙化较少见,解放军254医院经治1例被误诊为肾上腺结核,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9岁,查体(彩超)发现右肾上腺区有1个直径约3cm的肿物,无头晕、心悸、多汗等不适,无皮肤紫纹、满月脸、水牛背等表现,无明显外伤史,无高血压等病史,于2017年2月3日来我院门诊行双肾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检查,初步诊断为右肾上腺结核,检查双肺正常,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肾上腺内分泌检验结果:血管紧张素Ⅱ89.31(正常值25.0~129.0)pg/mL,血皮质醇49.00(正常值30.00~110.0)μg/24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0.25(正常值7.2~63.3)ng/L,醛固酮19.1(正常值6.5~30.0)ng/mL。

  • 标签: 肾上腺 内皮性囊肿 钙化 肾上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6例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46例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手术治疗方式,均获得成功。结论针对性手术治疗,能够提高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颅内蛛网膜囊肿 临床表现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Kaposi血管内皮细胞瘤(KHE)是一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血管肿瘤,好发于新生儿与儿童。KHE患者有时会发生卡-梅现象,临床预后往往较差。组织学上,KHE表现为浸润性结节、梭形细胞和裂隙管腔,对内皮细胞、淋巴管、平滑肌标志物呈阳性反应。丛状血管瘤与KHE的组织学特征存在重叠现象,被认为是KHE更轻微、良性、局部的表现。KHE的其他组织学鉴别诊断包括婴幼儿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梭形细胞血管瘤、疣状血管瘤、Kaposi肉瘤等。既往认为切除术为KHE的根治方法,但常因病变范围无法实现完全切除;因此通常利用单一或联合化疗治疗KHE。最近研究显示雷帕霉素能够成功治疗难治和复杂的KHE病例。

  • 标签: Kaposi样血管内皮瘤 血管性肿瘤 卡-梅现象 雷帕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经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内外动脉粥硬化性狭窄的应用价值,并总结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行TCD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以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探讨其内外动脉粥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征。结果在120例患者中,有96例为单纯的内动脉粥硬化狭窄,15例为单纯的外动脉粥硬化狭窄,9例为合并内外动脉粥硬化狭窄;而内动脉粥硬化狭窄占比为87.5%(105/120),比外动脉粥硬化狭窄的20.0%(24/120)明显偏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多普勒检测能够比较清晰的检查出内外动脉粥硬化性狭窄的分布,从而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且提示内动脉粥硬化性狭窄发生率比外动脉粥硬化性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偏高。

  • 标签: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 硬化性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内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瘤Atypicalteratoid/rhabdoidtumor(AT/RT)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例脑积水、内占位患儿行肿瘤切除术,病理学常规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为AT/RT,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M患儿手术见脑干肿块,免疫组化标记检查确诊为(桥小脑角)非典型畸胎/横纹肌肿瘤(AT/RT)。结论AT/R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其诊断需与脑内其他多形性肿瘤鉴别。

  • 标签: 儿童 AT/RT 病理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表皮囊肿的CT诊断价值。方法本实验于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15例中枢神经系统表皮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CT诊断的价值所在。结果所选择的15名患者中,有10名患者的病灶主要在桥小脑角质区,桥前池;有3名患者的在鞍上、鞍旁;有2名患者的在颞区;非典型患者有6例,占比40.0%,典型者有9例,占比60.0%。结论CT诊断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表皮囊肿患者,效果显著,可以进行多方位的重建成像,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较高,采取进行,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表皮样囊肿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内蛛网膜囊肿伴发癫痫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 2016年 7月 --2017年 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82例 内蛛网膜囊肿伴发癫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1)与参照组( n=41) ,参照组予以常规囊肿切除术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同时将致痫灶切除,较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24%,参照组为 58.54%,组间比较 P<0.05。 结论:在内蛛网膜囊肿伴发癫痫的临床手术治疗中,同时切除蛛网膜囊肿与致痫灶,能够获得显著疗效,故可将其作为内蛛网膜囊肿伴发癫痫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手术 颅内蛛网膜囊肿 癫痫 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在肝上皮血管内皮瘤(hepatic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HEHE)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例HEHE患者共31个病灶和43例HCC患者共43个病灶的CEUS图像,观察病灶的增强特点。结果:31个HEHE病灶中,16个整体增强,8个树枝增强,7个环状增强;而43个HCC病灶中,41个整体增强,1个树枝增强,1个环状增强(P<0.05)。在增强时相上,11个HEHE病灶快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增强,20个病灶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同步增强;而41个HCC病灶快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增强,2个病灶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同步增强(P<0.05)。在增强强度达峰值时,13个HEHE病灶呈等增强,10个病灶呈高增强,8个病灶呈低增强;而38个HCC病灶呈高增强,5个呈等增强(P<0.05);23个HEHE病灶增强均匀,8个病灶增强不均匀;而27个HCC病灶增强均匀,16个增强不均匀(P>0.05)。所有病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快速减退呈低回声改变,但HEHE减退时间快于HCC(P<0.05)。结论:CEUS在HEHE与HCC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细胞癌
  • 简介:多发性动脉瘤囊肿(aneurysmalbonecyst,ABC)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ABC,为骨的良性病变,具有侵袭性强的特点,多为异时性多发,单发性ABC偏好女性患者,而多发性ABC在男性患者中相对多见[1]。多中心性骨巨细胞瘤(multicentricgiantcelltumorofbone,MCGCT)则是骨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rofbone,GCT)的罕见类型,是一种富含巨细胞的良性骨病变,较单发性GCT的发病年龄更小,多见于膝关节周围[2-3]。多发性ABC和MCGCT的发病率极低,而单个体多发性ABC后继发MCGCT的案例此前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多发性ABC后继发MCGCT患者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 多发性 骨巨细胞瘤(GCT) 多中心性
  • 简介:目的探讨USP6基因重排检测在原发性和继发性动脉瘤囊肿(aneurysmalbonecyst,ABC)病理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需要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的ABC病例(穿刺标本9例,切除标本11例),在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标本上,利用USP6基因双色分离探针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计数分离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比例>7%视为分离重排阳性。结果18例可判读荧光信号结果,2例切除标本检测失败。9例USP6基因分离重排阳性(阳性细胞比10%~70%),支持原发性ABC,其中2例为实性亚型;9例USP6基因分离重排阴性(阳性细胞<1%),其中4例经术后标本全面病理检查证实为继发性ABC,分别继发于骨巨细胞瘤2例、纤维结构不良1例和骨母细胞瘤1例。USP6基因断裂重排诊断原发性ABC的敏感性为64%(9/14),特异性为100%(4/4),准确率72%(13/18)。结论利用FISH法检测USP6基因断裂重排对原发性ABC的病理确诊有重要辅助作用,特别有助于穿刺少量标本和临床病理学表现不典型病例的病理诊断。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 荧光原位杂交 USP6基因
  • 简介:那天,一拿到家旺的作业,我就感觉不对劲儿——作业上的字迹明显不是他的。代写的人我也能猜出来,是家旺姐姐。有时,家旺作业上的家长签名就是姐姐代签的。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我特意去家旺姐姐的老师那儿找来了她的作业本,细细比对了一下。

  • 标签: 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 教学管理 教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囊肿切除术在临床中治疗卵巢囊肿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卵巢囊肿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行开腹卵巢囊肿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切除术,不仅对患者所带来的创伤较小,大大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发症发生几率低,可作为治疗卵巢囊肿的首选方式。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卵巢囊肿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MR)脑脊液时空动态分析技术对症状性蛛网膜囊肿患者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经临床确诊的症状性蛛网膜囊肿患者,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及16通道头颈联合线圈,进行MR头颅平扫及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T-SLIP)动态MR技术检查,获取影像数据。评价图像质量,记录病灶大小和信号强度,评估邻近脑组织及骨质受压情况。分别判断T2加权像(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及T-SLIP图像上病灶与周围脑脊液流通腔隙的交通情况,评价蛛网膜囊肿与外界沟通情况。结果:30例患者图像质量均较好,达到评估及诊断标准。T2WI序列及FLAIR序列无法显示囊肿与邻近蛛网膜下腔的交通情况;T-SLIP图像于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蛛网膜囊肿与邻近蛛网膜下腔交界处的脑脊液动态变化,其中22例为非交通性囊肿,8例为交通性囊肿。结论:T-SLIP技术是一种无创有效的鉴别交通性与非交通性蛛网膜囊肿的方法,可为蛛网膜囊肿患者术前评价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 动态分析技术 蛛网膜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密集贯穿缝合无需加压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分析20例密集贯穿缝合法加囊肿前壁切除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分析。结果20例行密集贯穿缝合法加囊肿前壁切除的患者切口均于术后14天内愈合,随访1.5年~5年均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密集贯穿缝合加囊肿前壁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可靠,不易复发,且术后不需加压包扎,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密集贯穿缝合 囊肿前壁切除 耳廓假性囊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将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与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硬化术用于肾囊肿治疗中,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肾囊肿患者分组研究,甲组行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硬化术治疗,乙组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甲组住院时间与乙组相比明显更短,而住院费用更少(p<0.05);乙组并发症率为5.88%,与甲组14.71%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与腹腔镜去顶术相比,B超引导下穿刺硬化术治疗肾囊肿效果理想,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去顶术 B超引导下穿刺硬化术 肾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内静脉正常血流。方法从健康人群中选取90例检测对象,将他们按照年龄分为1、2、3组,使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颈静脉内段进行检测。结果颈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受到呼吸的影响。结论颈静脉的正常血流情况受到呼吸、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以颈静脉为例对内静脉进行检测所得的正常指标,将对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颅内静脉 正常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