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徐志摩和陈源试图将先进艺术批评导入中国。周作人在日文文章里把他们称作"耽美"。周作人从"耽美"把握西洋近代文艺知识的深度上认识到自己的"凡人"性的同时,也批评他们似乎对于中国现状没有深切的同情。周作人所寄以期望的"颓废"是虽然与"耽美"共有颓废言说,但却彻底重视现状的颓废

  • 标签: 周作人 徐志摩 陈源 颓废 克莱斯勒 梅兰芳
  • 简介:周作人的颓废观是建立在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上的,他所言说的颓废在我以为是一种生命的极致,是超越了一切文明与束缚的无遮掩、无伪装、无面具的人性本真状态。

  • 标签: 散文 随笔 当代
  • 简介:  1《奥非莉哑》  威海路20号的院落里是一幢老旧的两层小楼,在1930年代的上海,它是赌马场的马夫们歇脚之处,楼内有一座黑铁旋梯,沿着它婉蜒而上,楼上一端有间带壁炉的小办公室,墙面斑驳,而且光线昏暗,从1990年开始,这里就成为了孙良的画室.他在这里画出的第一幅画就是《奥菲莉亚》(Ophelia),现在这幅画已经被视为他表现主义风格的代表作.……

  • 标签: 反叛颓废 旋梯反叛
  • 简介:认识贾俭林是先从他的画儿开始的。一家颇具规模的酒店挂满了他的水墨作品,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大饱眼福。接下来我就有了两种感受:一是惊喜,二是期盼。惊的是我们的城市里也有如此不俗的画家,盼的是有机会很想认识一下画家本人。

  • 标签: 颓废 水墨作品 画家
  • 简介:受西方19世纪末颓废主义思潮的影响,颓废的心理情绪较广泛地存在于“五四”文学之中。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中西“颓废”的差异。“五四”时期的颓废情绪不是西方颓废情绪的简单翻版,而是深深地带有本土文化心理特点,其在“五四”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态为:哀怨与飘零,苦闷与忧郁,孤独与绝望。

  • 标签: “五四”小说 颓废 情绪 主题
  • 简介:说起“颓废”一词,人们头脑里大致会勾勒出这样一个场景:一个蓄着胡子染着一头怪异的头发,长发里透着半拉子脸,脸上冷酷且带着十足的桀骜不驯表情的年轻人,不是斜挎一把木吉他,便是嘴里歪叼着一根香烟……通常来说,这种颓废型帅哥会令校园MM们不敢驻足察看,更别说追求了,换句话说“颓废”在很大程度上就象征着抑郁、沉闷、偏激。

  • 标签: 时尚 风暴 象征着 抑郁 头发 颓废美
  • 简介:在喧嚣繁华的物质文明与寂寥匮乏的精神文化双重挤压下,实验动画"颓废"主题作为一个独特命题逐渐成为另类动画一道奇异风景。在其干预下,越来越多的作者动画描绘着堕落的世界、缺失的灵魂、忧伤的人生、荒芜的情爱和蛮荒的存境,构成了当代动画主题鲜明的另类色彩,这类散发着精英文化气息的主题策略便成为其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 标签: 实验动画 主题 颓废
  • 简介:<正>李芒在《美的创作——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外国文学评论》87年3期)一文中指出:日本唯美主义作家存在着消极的一面,特别表现在思想倾向方面。他们在艺术形式上探索新方法的同时,在内容方面也在追求新刺激。这种刺激在恋情和性爱,以及人的生死问题上表现得最为强

  • 标签: 唯美主义文学 文学评论 思想倾向 生死问题 作家 艺术形式
  • 简介:雨溪两语:读完“舒心茶座”之后,你一定在思考关于男孩女孩的话题了。那么,著名作家秦文君的女儿、初二学生戴萦袅又是怎么看待男孩女孩的问题呢?她身边的男孩女孩们又在演绎怎样的故事呢?《男·女》,生动的情节不可不读。读完前面关于母亲节的文章,你是否深有感触?萦袅只是给堂妹的母亲夹了一只虾,就使堂妹的母亲深为感动。而不懂事的堂妹却使她的父母“叹了口气”又“叹了口气”。读读《虾》吧,文字真实朴质,却颇为感人。

  • 标签: 男女同学 争吵的人 女生 主题班会 班主任 秦文君
  • 简介:柔石的中短篇小说对后世影响深刻,其文学作品中具有“唯美-颓废主义”的特质,这种艺术风格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一定的借鉴及反思价值。

  • 标签: 柔石小说 唯美-颓废主义 文学史意义
  • 简介:从弗洛伊德的创作与"白日梦"的文学创作论来分析《废都》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意识,笔者认为《废都》的创作动机在于作者难以实现的理想和难以满足的欲望,作者自我意识、社会意识和文人意识三个方面构成了现代性过程中的"颓废"主题与"废都"意识。

  • 标签: 自我意识 社会意识 文人意识 颓废
  • 简介:网络“丧文化”不是一个严格的命名,它笼统地指称一种流行于网络社交媒体的亚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主要表现是一些80后、90后的年青人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用充满颓废和哀伤的表情包、图片、视频、文字,来表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绝望的生存状态。“丧文化”现象的代表符号有“葛优躺”、“北京瘫”、网红青蛙PEPE、四肢的咸鱼、日本卡通形象懒蛋蛋、马男波杰克,以及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歌曲《感觉身体被掏空》等。这些符号无一例外都是在传递一种“我已经是个废物”的颓废自嘲式信息。这种现象与屌丝、杀马特、直播等网络亚文化一起构成当代社会青年的心理和文化景观。目前这种以颓废气质为标榜的“丧文化”,正通过各种媒体终端和社交网站,迅速进入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一部分年轻人中引起广泛的影响。

  • 标签: “丧文化” 颓废 亚文化 中国经验
  • 简介:《喧哗与骚动》主要包含以下三重主题:第一,南方的衰落;第二,童真的丧失;第三,人类历史的衰退与轮回。这三重主题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在美国部分人的心灵伤痛中编织进了个体成长和人类历史这样极具普泛性的话题,激起了读者最广泛的共鸣。同时,以上主题都被贯穿在一种颓废的风格中,成为福克纳的标志性特征。

  • 标签: 喧哗与骚动 美国南方 历史 颓废
  • 简介:《伤逝》乃鲁迅虚构的悼亡之作,但其中的感伤之情泛滥而虚伪,正因其写作之时流行着新式的'才子+佳人'故事,盛行感伤的文学基调。鲁迅借《伤逝》警戒私奔潮中盲目崇拜新'才子+佳人'美谈的女子们,批判如涓生那般无所作为的颓废感伤者,揭破以涓生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的男权中心个人主义者的虚伪面孔。

  • 标签: 《伤逝》 新“才子佳人” 颓废 感伤
  • 简介:从汉代开始,儒者们撰写了大量(约五六百种)的易传、易注,对《易经》和原来的《易传》进行解说。这么多新的易传、易注说明儒者并不满足于原来的解释,他们要根据自己时代的特点,对《易经》和《易传》重新进行解释。后来儒者的解释,就形成了易学,即关于《周易》的学问。清代儒者在编纂《四库全书》时,把历代易学家分为两大派别,一是“象数”,另一个是“义理”。

  • 标签: 义理派 象数派 《易传》 《四库全书》 《易经》 《周易》
  • 简介:张爱玲站在女性的立场,以女性为主体意识写出女性生活、情感中的性别角色体验,揭示了女性内心的奴性意识,填补了中国女性文学史的空白。张爱玲心灵深处的悲剧意识使她的的写作无意中接续了鲁迅对中国民族精神的揭示,对民族文化心理建构做出贡献。

  • 标签: 奴性意识 民族心理 悲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