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探讨部队首发精神分裂复发因素,寻找防治对策。对116例部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2年随访调查,填写随访调查表,分析复发因素。结果提示部队首发精神分裂患者半年、1年、2年复发率分别22.51%、30.67%、34.84%,复发与药物维持治疗中断、患者性格、遗传、支持不良及负性生活事件等显著相关。结论部队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率高,建立院外防治体系有利于降低患病率及复发率。

  • 标签: 军队 精神分裂症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分裂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结构及远期预后有无差异.方法对164例分裂精神病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给予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按DSM-Ⅳ标准划分诊断;于治疗前分别作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铁槽铁钉测验、利手测验、动作功能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连线测验A和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及言语流利性测验10项神经心理测查各1次,并作BRPS、SANS、CGI、功能总体评定量表、Simpson/Minidotes副反应量表、迟发性运动障碍评定量表(TD)各1项,于治疗12周末及治疗52周末再分别评定1次上述各项测查.结果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治疗52周末分裂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状患者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水平及迟发性运动障碍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前者阳性症状较重,阴性症状少,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恢复较好.TD发生少.结论分裂精神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应在疾病分类学中保留其独立的位置.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分裂样精神病 精神症状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 简介:现场点评: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看到的世界,这个看似正常的世界因一个'假想敌'而扭曲起来,一切都变得不正常。小说通过对'二康'、出租车司机、父母以及女医生等的描述,以正常人无法想象的方式显现了这个世界。在这个病人的眼中,世界是有病的。小说的最后,当镜子里现出无处不在的'敌人'的面孔时,妄想结束了,清醒了的'我'如若走出有病的世界,

  • 标签: 女医生 出租车司机 小说 父母亲 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7年3月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1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90例为A组,慢性精神分裂症90例为B组,统计心理护理结果。结果A组患者的SDSS、BPRS评分和复发率优于B组,有差别,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能改善社会功能缺陷状态,预防复发,值得借鉴。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康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治疗前期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PANSS(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社会支持评价量表、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DSM-Ⅲ(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轴-V病前1年社会功能评价、大体功能评定量表等评估影响患者精神病治疗前期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出院随访1年后39例患者预后良好,良好率65.00%;60例患者治疗前家庭和社会支持因素、是否存在注意障碍、起病疾患形式、教育水平高低等因素对治疗预后有直接影响(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前期因素均会影响其精神病治疗效果和预后。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病治疗 前期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50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与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共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列为对照组,观察比对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各项病发前驱症状比对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持续时间为(6.41±5.22)d;对照组患者持续时间为(6.83±5.75)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表现分析,嫉妒妄想、伤人毁物、自杀行为存、自语自笑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接受PANSS评定得分情况,研究组患者总分为(75.82±6.63)分,对照组患者总分为(52.31±3.15)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成年首发患者各项临床特征之间,存在少许差异性。

  • 标签: 青少年 首发 精神分裂症
  • 简介:目的评价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6例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起始剂量5mg·d-1,1w内根据病情调整至治疗剂量10~25mg·d-1,平均剂量16.33±5.24mg·d-1.疗程8w.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w末采用潘氏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8w末潘氏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其中痊愈15例(41.7%),显进12例(33.3%),进步6例(16.7%),无效3例(8.3%),总有效率91.7%.不良反应轻微,无明显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氮平 首发精神分裂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在工作记忆领域的认知损伤。方法入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常人各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和数字广度测验(DST)、言语流畅性测试(VFT)作为测评工具,比较两组间工作记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WCST测试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和非持续性错误显著高于对照组,WCST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持续正确数和DST、VF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2~7.340,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词语暂存、中央执行加工等分系统存在显著的工作记忆损伤。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 数字广度测验 言语流畅性测试 工作记忆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使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将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采用利培酮片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临床上应用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的结论,发现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恢复的种种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将治疗的方法和模式不断地改进,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维思通 综合治疗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FES)患者脑形态CT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本院50例FES患者(观察组)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脑部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脑部CT检查提示:双侧侧脑室和脑脊液空间扩大,第三脑室宽度增加,有些脑沟宽度增加,表现为局限性脑萎缩及弥漫性脑萎缩等;FHI、PFAI、CMI、侧脑室前角最小宽度、侧脑室前角最大宽度和透明隔-尾状核最大距离方面,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脑部CT 首发精神分裂症 图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治疗前期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5年住院治疗期间的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以及社会评定量表等等对患者治疗前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住院期间的患者服药的情况、发病的形式、病前职业功能水平、家庭的支持和关爱、注意力障碍以及患者受教育水平等等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治疗前期预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治疗前期的影响因素包含社会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的影响和生物因素的影响,通过了解影响因素有助于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干预,有助于改变和完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环境和质量。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治疗 前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方法就国内外首发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新进展进行论述。结果就本次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关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上,其发生率、性质特点、发生机制以及治疗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结论尽管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国内外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统一、系统的评价方法以及研究治疗,对患者康复治疗产生一定影响。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研究进展 治疗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8w。于干预前及干预2w、8w末采用护士用观察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护士用观察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循证护理是精神科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 标签: 循证护理 首发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存性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解放军第23医院精神科90例首次住院,随后门诊随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个月时。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精神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与依存性有关。结论文化程度高,家庭及社会支持好,治疗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依存性好。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依存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印证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其父母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并探讨事件相关电位是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素质标志还是状态性标志。方法从2010年1~12月期间在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中选取符舍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患者60倒,作为患者组;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共120例作为亲属组;选取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共60倒。分别对三组进行ERP检测。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采用的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结果(1)患者组、亲属组和对照组闯N2、P3潜伏期和P3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患者组的N2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5),亲属组和时照组的各潜伏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组和亲属组的P3波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而患者组和亲属组P3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其父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2)P3波幅倾向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素质性标志,N2潜伏期倾向于精神分裂症的状态性标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诱发电位 认知障碍 首发 父母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在护理干预科病房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干预组,60例在非护理干预科病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和社会综合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出院后随访6mo末及1a末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出院后随访6mo末及1a末干预组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出院后随访6mo末及1a末干预组职业和工作、社会活动、家庭职能、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等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护理干预 社会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