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截加自体软骨移植治疗内侧距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双平面截加自体软骨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36.5岁(范围:21~47岁)。所有患者于关节镜下评估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Outerbridge分级为Ⅱ~Ⅳ度。手术经内踝前内侧切口,行内踝双平面截,下翻截块显露软骨损伤部位,完整切除异常软骨,使用刮勺彻底切除硬化囊壁,将来自同侧膝关节健康软骨移植至距软骨损伤区。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个月(范围:12~36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明显改善,VAS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1.3)分(t=8.13,P=0.00);AOFAS-AH评分由术前的(62.4±3.3)分升至术后的(88.0±2.4)分(t=-31.51,P=0.00);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9.8±2.7)分升至术后的(85.2±3.5)分(t=-25.50,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为(92.5±1.3)分,术后为(92.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65)。随访中无感染、移植软骨坏死、囊肿残留、截端不愈合、供区持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平面截加同侧膝关节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软骨损伤合并距囊肿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移植,自体 距骨 骨囊肿 骨软骨损伤 截骨术
  • 简介:摘要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derived stem cells,HF-SCs)不仅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同时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和无伦理问题等优势,因此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随着HF-SCs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分离、纯化、鉴定HF-SCs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寻找特异性较高的HF-SCs标记物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 标签: 毛囊 干细胞 表面标记物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后组织引导再生(GBR)术对缺损再生的成能力。方法选取山西煤炭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单颗上前牙拔除后即刻种植合并唇侧缺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使用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进行GBR术,对照组34例,自然愈合。使用锥形束CT于种植即刻、种植后6个月、种植后12个月测量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壁的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种植即刻至种植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壁的厚度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6~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壁的厚度变化量分别为(0.12±0.08)mm、(0.11±0.06)mm、(0.10±0.08)mm、(0.08±0.06)mm,对照组分别为(0.51±0.15)mm、(0.40±0.10)mm、(0.39±0.07)mm、(0.25±0.07)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18、4.647、4.007、3.507,均P<0.05)。两组种植后6个月种植体唇侧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唇侧厚度为(2.87±0.49)mm,对照组为(1.51±0.41)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9,P<0.05)。结论GBR术能够保证成性细胞的优先迁移生长空间,以良好的成能力提供足够量完成缺损的结构性重建。

  • 标签: 牙种植,骨内 骨重建 骨再生 骨生成 生长面 牙骨质 骨代用品 外科,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层皮质片夹层植技术对恢复美学区三维缺损患者的安全性及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并使用双层皮质片夹层植技术完成上前牙区三维重建患者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37.8±13.4)岁(20~54岁)。将取自患者下颌外斜线的自体块片切成2块皮质片,分别固定于唇、腭侧恢复缺损壁,两片间充填自体碎,整个植区域覆盖异体胶原或骨粉和胶原膜。测量增量前缺损大小及增量后的重建尺寸,种植体植入时植区域的体积变化,统计块成活率、种植体存留率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35个位点),随访(7.1±1.9)年。自体的成活率100%(24/24),种植体存留率100%(35/35)。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增量分别为(6.47±2.46)和(5.01±1.12) mm,吸收率分别为9.0%和10.9%。其中1例在随访9年时发生植体周黏膜炎,其余种植修复体唇侧龈缘稳定。共12牙位修复后5年后锥形束CT显示,种植体唇侧板厚度>1.5 mm。结论应用双层皮质片夹层植技术重建三维缺损安全有效,联合使用异体骨胶原或骨粉和胶原膜可进一步减少吸收。

  • 标签: 骨移植 自体骨 骨缺损 引导性骨再生
  • 简介:摘要乳腺组织定位标记夹是一种可经皮穿刺并在乳腺病灶组织中放置、具有定位标记作用的含金属标志物,主要用于可疑小肿块及不可触及乳腺癌的标记、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的标记、新辅助治疗前阳性淋巴结的标记以及指导随后的定位切除。相对于现阶段最常用的导丝定位技术,乳腺组织定位标记夹的应用是一种创新与补充,特别是对于穿刺活组织检查后影像学检查无法定位的乳腺癌以及新辅助治疗达到pCR或接近pCR的影像学阴性乳腺癌,其成为术前唯一能精确定位原发肿块位置的技术。但是,该技术仍存在放置后移位等问题,其安全性、临床效果以及适应证等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标签: 乳腺肿瘤 组织 定位标记 精准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不仅严重损害心脏功能,而且明显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因此,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至关重要。近年研究发现,炎症、氧化应激、纤维化、心房肌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相应的生物学标记物可以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和预后。

  • 标签: 心房颤动 生物学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搬运技术治疗肱骨大段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治疗的9例肱骨大段缺损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21~41岁,平均29岁。缺损原因:外伤导致缺损2例,慢性骨髓炎6例,骨肿瘤1例。缺损长度4.2~9.0 cm,平均5.9 cm。手术安置单边外固定支架,术后7~10 d定期调整外固定支架行搬运,逐步恢复肱骨长度,复查X线片见有3~4层皮质后,可拆除外固定支架。记录肱骨延长长度、延长率、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同时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15个月上肢功能评分(DASH)。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5~36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延长长度平均5.9 cm,延长率平均26%,平均愈合指数为31 d/cm。愈合时间平均8.3个月,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平均10.8个月。DASH评分从术前的(25.0±2.4)分改善至术后15个月的(12.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肱骨大段缺损均得到良好的矫治,除1例暂时性的桡神经麻痹外,其他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搬运治疗肱骨大段缺损可较快治疗缺损,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

  • 标签: 肱骨 骨延长术 外固定器 大段缺损 Ilizarov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螺旋CT扫描探讨青少年不同垂直面型上下颌皮质厚度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针对上下颌前后临床常用微型种植体植入位置,测量距离牙槽嵴顶4~6 mm范围内皮质厚度和CT值。分析不同面型间皮质厚度和密度间差异。结果除下颌后部皮质厚度在不同垂直面型间无显著区别外,均表现为高角患者皮质厚度和密度显著低于均角及低角患者。结论青少年高角患者上下颌前部皮质厚度较低,上颌后部皮质骨密度较低,低角患者下颌后部皮质骨密度较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 标签: 皮质骨厚度 皮质骨密度 不同垂直骨面型 CBCT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跟外侧壁皮瓣截入路患者术后护理效果中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90例患者,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较好、生活质量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恢复情况 ,提高患者,从而获得患者满意,该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跟骨外侧壁皮瓣截骨入路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 Ilizarov架、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管状骨折合并大段缺损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下肢长管状骨折并大段缺损共 1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术后观察、随访。结果 11例此类患者应用 Ilizarov架、搬移技术经过 6-20个月的延长治疗,缺损处实现等长对接,愈合良好,拆除外固定架后,患者最终能完全负重行走,疗效达到预期效果,患者生活得到满意保障。结论 在下肢粉碎性骨折合并大段缺损患者中,应用 Ilizarov 架、搬移技术治疗,创伤小 ,风险小,疗效确切。

  • 标签: Ilizarov架 骨搬移技术 长管状骨 大段骨缺损
  • 简介:[摘要 ] 目的 : 评价Ⅰ期同种异体对锁骨中段严重粉碎骨折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0年 -2019年我院 55例锁骨中段严重粉碎骨折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39例单纯解剖钢板固定组,作为对照组,异体加解剖钢板组,作为试验组( 16 例)。结果:随访 8-12个月,试验组术后愈合时间,不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Ⅰ期异体治疗锁骨严重中段粉碎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不连的发生率。

  • 标签: 同种异体骨植骨 锁骨中段骨折 1期
  • 简介:摘要报道1例15岁肥胖少年距软骨损伤合并痛风的病例。患者2年前扭伤致左侧踝关节疼痛,加重1个月就诊,诊断为左侧距软骨损伤、高尿酸血症。行关节镜探查术,发现受损软骨表面呈白色尿酸盐结晶。通过文献复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青少年肥胖人群中呈上升趋势,可使外伤导致的距软骨损伤加重。

  • 标签: 距骨 软骨损伤 痛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OA是临床最常见的风湿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和预防等均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OA患者群体逐渐庞大,给社会带来的负担也日益加重,寻找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已经成为风湿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生物标记物是体内能够进行测量的,或能够测量其产物及影响的,预测某种结果或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的任何物质、结构、进程。一个良好的生物标记物能够辅助临床诊疗、判断预后的过程,但目前仍缺乏一种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临床上普遍使用的OA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骨关节炎 生物标记物 细胞因子 诊断
  • 作者: 樊茜 吝怡 马佳 朱森林 吴玉伟 牟星宜 邓博 康诗然 番敏 马锋 吕毅 严小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 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 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西安 710068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 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基于磁示踪技术的胃肿瘤标记定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6只雄性健康Beagle犬,全麻后行胃镜检查,假定胃肿瘤部位,然后利用内镜下软组织夹将示踪磁体钳夹并固定于胃肿瘤部位,退出胃镜。24 h后再次全麻,行腹腔镜胃肿瘤定位。常规建立腹腔镜戳孔并进镜后经操作孔置入寻踪磁体,将寻踪磁体置于胃表面肿瘤附近探查示踪磁体,两个磁体相吸后,腹腔镜下所见寻踪磁体所在部位即为胃肿瘤的位置,从而完成病灶的标记和定位。结果6只Beagle犬在胃镜下均成功留置示踪磁体,胃镜操作中无磁体滑脱、副损伤、出血等。胃镜术后24 h,在腹腔镜手术下顺利置入寻踪磁体,寻踪磁体与示踪磁体自动相吸,形成"示踪磁体-胃壁-寻踪磁体"的三明治样结构,完成腹腔镜下对胃肿瘤的定位和识别,整个过程操作顺利,未出现意外损伤。结论基于磁示踪技术的胃镜联合腹腔镜胃肿瘤标记定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行。

  • 标签: 胃肿瘤 磁小体 胃镜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标记方法下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的效果。方法2015年6月—2018年8月选择健康志愿者200名在某医院手术室采集样本。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在每名志愿者上腹部设立空白对照A区,另用灭菌记号笔按B、C、D、E区进行标记,其中B、C区直接在腹部皮肤标记划线(B区划实线,C区划虚线),D、E区先消毒皮肤后作标记划线(D区划实线,E区划虚线)。消毒后分别在A、B、C、D、E区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消毒效果。结果200名健康志愿者共采集到1 000份样本,其中细菌培养阳性39份,阳性样本检出的菌落数为1~6 cfu/cm2;划实线标记区的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划虚线区,不同分区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1.87,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先划线后消毒的B、C区与A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05、9.09;P<0.05);而先消毒后划线的D、E区与A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区的细菌检出率高于C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P<0.05);D区的细菌检出率高于E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部位皮肤进行标记、消毒会对皮肤消毒效果产生影响,建议手术部位皮肤先消毒、后标记,并采用虚线进行标记的方法。

  • 标签: 消毒 手术部位 皮肤标记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预置标记线在泪道内窥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其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60例(60眼)进行泪道内窥镜手术,按患者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2组,单号作为对照组术中不预置标记线,即传统方法治疗;双号作为观察组,即先预置标记线。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中泪道黏膜损伤、出血、穿孔(假道)、眼睑水肿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可清晰地观察预置标记线的数量,结合泪道解剖学特征来判断泪道内窥镜探头所处位置,如泪道内窥镜下显示1根标记线提示在泪小管内;显示2根标记线汇聚处提示在泪总管内;显示2根标记线并且操作空间增大提示在泪囊内;显示2根标记线,可见黏膜皱襞提示在鼻泪管内。观察组术中泪道黏膜损伤发生率(16%)、术中出血发生率(13%)和眼睑水肿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2%、5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43,P=0.003;χ2=8.718,P=0.003;χ2=4.069,P=0.044);而术中穿孔(假道)对照组中发生了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3)。术后组间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8,P=0.168)。2组中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均为少量,术中注水后不影响操作,术后少许出血者2 d内均能自行止血。结论:泪道内窥镜手术中应用预置标记线能更好地操控内窥镜检查及手术,能准确定位操作所处的位置,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泪道内窥镜 泪道置管术 预置标记线 泪道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腕关节镜下微创移植治疗舟状骨折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 50例舟状骨折不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腕关节镜下微创移植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同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 50例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P< 0.05);本次 50例患者术后仅有 2例患者术后出现医院感染,均为 70岁以上患者,考虑与患者自身慢性病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腕关节镜下微创移植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状况,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舟状骨折不连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腕关节镜 微创骨移植术 舟状骨骨折骨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