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不同表面形态的种植种植周围炎发病的相关,为进一步寻找一种更有利于种植义齿长期稳定性的种植表面形态设计奠定基础。方法对2307例(3652枚)种植进行追踪观察0.5~10年.分析比较不同表面形态种植之间种植周围炎的发病率.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种植长度因素。结果发生种植周围炎35例,发生率0.96%。其中负重前发生种植周围炎26例,负重后发生种植周围炎9例。大颗粒喷砂酸蚀(SLA)表面、钛易耐(TiUnite)表面及可吸收喷砂介质(RBM)表面形态的种植种植周围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光滑表面形态的种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年龄和性别对于种植周围炎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P=0.08)。10~12mm种植显示出了更高的种植周围炎发生率。结论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粗糙表面形态的种植;年龄、性别对种植周围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目前的研究并不能认为种植的长度与种植周围炎的发生具有相关

  • 标签: 牙种植 种植体周围炎 表面形态
  • 简介:目的:评估及比较部分覆盖与全腭板覆盖的上颌微型种植支持式覆盖总义齿种植周围吸收水平。方法与材料:将19位上颔固位不良的无牙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n=10)接受上颌全腭板覆盖总义齿修复.第2组(n=9)接受上颌部分腭板覆盖总义齿修复。通过非埋入式不翻瓣手术方法共植入114颗微种植(每位患者6颗).并进行即刻加载的上颌覆盖总义齿修复。每位患者分别在义齿修复初期.修复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测定垂直及水平吸收情况。运用动度测量仪测定种植动度(Periotest动度值),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标尺了解患者的满意度。结果:2年后.第1组和第2组垂直吸收量分别为538mm和6.29mm,水平吸收量分别为152mm和193mm,两组患者的吸收大多数出现在覆盖义齿修复6个月后。记录显示第2组患者垂直吸收程度明显高于第1组,并且动度值在任何观察期均高于第1组。第1组与第2组微型种植存活率分别为784%和538%。所有患者都满意上颌覆盖义齿的固位咀嚼能力。结论:由于边缘过多吸收及高于预期的微型种植失败率,所以不建议采用非夹板连接的孤立型微型种植支持式覆盖总义齿联合部分腭板来修复无牙上颌。

  • 标签: 骨缺失 即刻加载 上颌 微型种植体 覆盖义齿
  • 简介:目的探讨微种植配合Ⅲ类颌间牵引治疗高角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分为微种植支抗组(采用微种植支抗结合Ⅲ类颌间牵引)和常规支抗组(采用常规Ⅲ类颌间牵引),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微种植支抗组U6-PP、U6-SN、SN-MP、FH-MP、Y轴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常规支抗组U6-PP、U6-SN、SN-MP、FH-MP、Y轴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结论微种植支抗在进行Ⅲ类颌间牵引的过程中能有效的控制高角患者的垂直高度。防止下颌顺时针旋转。

  • 标签: 微种植体支抗 安氏Ⅲ类 高角
  • 简介:影响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重要的还是种植表面性质,主要是因为种植表面不同可以影响到种植的受力分布.本文通过采用三维有限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螺纹组合、在不同的加载方式等实验条件下种植周围组织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发现颈部采用细螺纹,下部采用宽螺纹的复合式螺纹设计,要优于单一的均匀螺纹设计;种植最大应力集中在种植颈部皮质区,而在加载方式为30.的情况下,颈部应力可增大5~15倍.

  • 标签: 种植体 表面螺纹形态 骨界面应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微螺钉种植支抗在临床口腔正畸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矫正支抗技术,实验组采用微螺钉种植支抗技术正畸,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8.24%,差异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螺钉种植支抗正畸有效率高,可广泛应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NdYAG激光治疗种植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名种植周围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①NdYAG组NdYAG激光治疗(波长1.06nm,输出功率0.25~20W,光纤直径0.5mm);②对照组碳纤维头超声洁治辅以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软膏局部抗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2﹑4﹑6﹑8﹑10周测定菌斑指数(plaqueindex,PI)、探诊出血(bleedingonprobing,BOP),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结果两组治疗后种植周PI、BO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2周和4周时NdYAG组BOP评分指数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过程PD也呈下降趋势,从第4周起两组PD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同一时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①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种植周围炎上述各临床指标;②在BOP方面,NdYAG疗效优于对照组。

  • 标签: NdYAG激光 种植体周围炎 超声波 盐酸二甲胺四环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手术全过程的护理,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24例患者口腔种植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总结口腔种植手术的经验。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顺利地完成手术,并且已经完成永久修复。结论人工种植牙的成功与否,除了医生正确的手术操作以外,离不开护士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的配合、术后精心的护理

  • 标签: 口腔种植 全过程 护理
  • 简介:本回顾影像学研究用于评估具有Laser-Lok颈部细微结构(8μm和12μm凹槽)的种植临床疗效。结缔组织纤维对位于种植颈部的Laser—Lok显微结构会产生物理附着.这种物理附着已被人体组织学、偏振光显微镜测试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法所证实。本文对49颗种植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种植修复后2年.颈部将会有0.44mm的吸收.修复后3年,吸收则达到046mm。所有的吸收仅限于种植颈部领口.没有累及到种植部的螺纹处。研究者采用影像学评估这种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先前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支持,说明了在牙种植周围建立起结缔组织纤维的生物封闭在临床上是有益的。

  • 标签: 牙种植体 影像学分析 牙槽嵴 影像学评估 顶骨 显微镜检查法
  • 简介:摘要自攻式微种植植入术应用广泛,规范其护理流程非常重要,本文就自攻式微种植支抗植入术护理流程进行探讨。

  • 标签: 微种植支抗 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一个稳定的支抗在牙齿矫正和颌面矫形过程中对矫正效果,在多年努力不懈的寻找稳定支抗的过程中,正畸支抗系统得到发展和应用。随着近年来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多种具备优良支抗作用的种植被应用于正畸的治疗过程当中,其中微型种植的出现为广大医生和患者带来了福音,极大地提高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大大缩短了治疗过程。微型种植适合于牙槽高度失调和槽关系失调所导致的露龈笑下颌过度前上旋或后下旋的患者,以前的传统矫正方法对此类患者难以奏效。本文就影响微型种植承受正畸力后的稳定性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微型种植体 正畸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种植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轻中度拥挤病例14例,采用微种植支抗推磨牙向远中,进行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应用微种植支抗使磨牙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3.5~50mm,平均4.2mm。直到磨牙为中性或偏近中关系。结论应用微种植作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对安氏Ⅱ类错牙合轻中度拥挤病例有显著疗效。

  • 标签: 微种植体支抗 推磨牙向远中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种植颈部螺纹结构,以及Von-Mises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为种植结构设计提供生物力学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通过运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设计建立颈部有螺纹和无螺纹三维种植模型,利用CT扫描数据重建下颌三维模型,牙齿咬合面与上颌长轴面形成的倾角为45。,沿此方向施加120N的力作用在牙冠顶部,以模拟实际咬合状态受力。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即刻负荷(即种植之间摩擦系数0.3)和愈合后期(即种植之间为绑定接触)两种加载情况下种植与周围组织之间Von-Mises应力和应变峰值大小及分布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即刻负荷的条件下,Von-Mises应力、应变在颈部光滑的种植与皮质之间分布均匀,峰值分别为28.654MPa、0.01334mm;而颈部有螺纹种植与皮质之间的Von-Mises应力、应变峰值分别为52.630MPa、0.015864mm。在愈合后期,颈部光滑的种植,在相同咬合力作用下,皮质Von-Mises应力、应变峰值分别为36.975MPa、0.010272mm;而具有颈部螺纹设计的种植所引起的Von-Mises应力、应变峰值分别为35.857MPa、0.010234mm。在愈合后期,增加种植颈部的螺纹设计使得皮质所受Von-Mises应力减小1.118MPa、应变峰值也有减小的趋势。结论:即刻负载种植时,增加种植颈部螺纹结构,在种植愈合后期,颈部的微螺纹结构可使种植接触界面的Von-Mises应力和应变峰值有所减小,并且有效改善了接触界面的应力分布状况,有助于其长期稳定性及种植成功率的提高。

  • 标签: 种植体 颈部 螺纹 有限元分析(FEA)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种植支抗和多用途弓在治疗高角型深覆牙合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例高角型深覆牙合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植入微种植作为支抗压低上下前牙。对照组采用多用途弓压低前牙解除前牙深覆牙合。结果实验组压低前牙,打开咬牙合需3~4个月(平均3.6个月)。对照组经6~8个月(平均7.2个月)打开咬牙合,解除深覆牙合。结论使用微种植支抗在高角型深覆牙合患者矫治过程中,在疗程及防止后磨牙升高的疗程中明显优于使用多用途弓技术。

  • 标签: 微种植体支抗 多用途弓 高角型深覆牙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槽嵴顶黏骨膜旋转瓣在单颗牙种植周围软组织美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5例15牙种植Ⅱ期手术时应用牙槽嵴顶黏骨膜旋转瓣,制取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印模,灌注模型后测量种植两侧龈乳头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种植两侧龈乳头高度增加(0.76±0.26)mm,与自身配对进行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种植两侧龈乳头高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单颗牙行种植Ⅱ期手术时应用牙槽嵴顶黏骨膜旋转瓣,操作简单,可增加种植龈乳头的高度,增加美学效果。

  • 标签: 牙种植体 美学 牙槽嵴顶黏骨膜旋转瓣
  • 简介:摘要目的对龈下刮治与西帕依固龈液联合应用治疗种植周围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72枚种植根据临床检查指标确诊为种植周围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全口超声洁治后,局部龈下刮治和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治疗,从病因上和症状上进行控制;对照组全口超声洁治和安慰剂含漱。均记录用药前和停药2周后的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情况,探诊深度,并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探诊出血、菌斑指数和探诊深度均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龈下刮治术与西帕依固龈液联合应用治疗种植周围炎效果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种植体周围炎 龈下刮治术 西帕依固龈液
  • 简介:目的:评估使用颊脂垫皮瓣技术预防经复杂穿颧骨种植手术治疗上颌萎缩患者局部并发症。材料和方法:本文整理了在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期间.通过使用口内颧侧区域复杂种植手术治疗完全牙列缺失的患者.均患有严重的上颌萎缩症.接受了传统和经颧骨区域种植手术。术前上颌种植区域使用全景X线片,CT扫描检查.评估该区域基本解剖条件及相关病理性改变。结果:8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7岁.在颧骨区域使用颊脂垫皮瓣技术修复上颌萎缩症。在患者种植上经固定修复修复后恢复上下颌咬合.术后观察追踪病例最少15个月.常规修复,颧骨修复没有失败.种植周围软组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临床上使用颊脂垫皮瓣技术修复成功率高.上述临床实践表明该技术在预防和治疗颧骨区域复杂种植手术后口内软组织并发症上可操作强.效果显著。

  • 标签: 颊脂垫皮瓣技术 并发症预防 穿颧种植体
  • 简介: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中,体育课教学形式也逐步摆脱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而更多地将音体美等学科内容进行“串联”,在体育课堂中融入艺术元素,改变了单纯教与练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艺术的刺激下,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从体育锻炼过程中陶冶其艺术素养,让体育课堂焕发艺术的光彩,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 标签: 体育教学 音体美 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开放植治疗严重胫骨感染不连缺损的效果。方法8例感染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清创,切除失活组织见创面出血,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植入自体髂骨条,敞开植创面,高渗盐水纱布换药。结果1例于术后6周行游离植皮闭合创面,7例于术后8~16周瘢痕自行愈合,8例骨折于术后平均8个月愈合,10个月去除外固定物。结论一期开放植术是治疗感染胫骨骨折不愈合和缺损的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植骨 感染 骨折 骨折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