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胫骨远端端骨折的治疗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髓内钉治疗距踝关节5cm内的胫骨远端于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在过去的16个月内,两个研究所共对36例距踝关节5cm内的胫骨骨折采用扩髓髓内钉远端通过2或3个锁钉固定进行治疗。10例波及踝关节的骨折,在采用髓内钉治疗之前,附加螺钉固定。通过复习影像学资料,观察术后即刻、最终力线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36短表(shortform-36,SF-36)及肌肉骨骼功能评估(musculoskeletalfunctionassessment,MFA)问卷对功能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可接受的放射学力线的定义为任何平面的成畸形〈5°,本组33例患者(92%)达此标准。从术后即刻到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的X线片上显示力线改变。并发症包括:深部感染1例,在髓内钉操作时医原性骨折1例。6例失访。余下的30例忠告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3.5周。3例合并创伤性骨缺损需要二次手术行自体骨植骨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4.3周。19例在最短1年,15例在最短2年(平均4.5年)对功能结果进行评价。术后1年,尽管骨折愈合且力线良好,但仍有几个方面功能受限。但随时间的推延,MFA评分还在提高。结论: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端骨折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单纯波及踝关节的骨折不是髓内钉治疗的禁忌证。随时间的推延功能结果还在改进。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干骺端骨折 髓内钉治疗 胫骨远端 平均愈合时间 function 观察术后
  • 简介:肢体延长从国际医学上说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1921年Corairilla在世界上第一次施行了股骨延长术,由于并发症多,未能得到推广;1936年以来Mcmullali等医学工作者进行了10年的刻苦研究,并做了大量的动物试验,虽然对延长手术做了很多方面的改进,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技术上的难关;1958年Sofila对肢体延长术再次进行了改进,并对自己曾经做过的手术进行了随访和严密的观察,认为肢体延长手术的并发症较多,提出延长手术需慎重、严肃考虑后方可进行,这对肢体延长手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使一般临床医师不敢轻易涉及;直到l967年Colemah、Noohah、Kawamnr等学者认真的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吸取教训,并做了大量的动物试验后,认为肢体延长手术有着很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可行性,所以再一次提出肢体延长的必要性,从此才扎实地奠定了肢体延长术的手术基础。接着世界上才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医学科学家陆续零星开展此项手术,其中以原苏联的医学专家Illizarov和意大利的Montecharlie在临床上应用的最为成功。我国直到1974年才开始进行临床研究,直到1987年在国内才真正地得到发展。目前国内采取肢体延长的方法有几种,如胫骨干延长术,在国内最早开展,因损伤大、出血多、愈合慢、容易发生骨成及骨不连,已被专家淘汰;骨牵开延长,虽然能大幅度的延长肢体,但它只适用于12~14岁左右的骨未闭的青少年,在年龄上受到限制,同时在骨分离时容易产生旋转应力。使分离线呈螺旋形穿越骨,容易使儿童出现骨早闭;股骨延长术,延长幅度小。而且需要植骨。为避免上述弊端,我院自1987年以来对国内几种延长手术进行考证,认真吸取了几种不同手术的优点。尽量克服其缺点,采取胫骨上端端截骨延长术。�

  • 标签: 肢体短缩 胫骨上端干骺端 胫骨延长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关节造影术在儿童拇指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共收治13例(15侧)拇指三畸形患儿,男5例,女7例;年龄18~42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指间关节造影辅助诊断,并根据造影后关节线形态设计截骨线及截骨角度,均采用三内闭合楔形截骨术。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20个月,远节指骨尺偏角由术前平均32°(18°~52°)矫正至平均10°(5°~21°),指间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78°(65°~90°)保留仍有平均70°(45°~90°)。有1侧截骨术后克氏针松动导致远节指骨尺偏21°,有残留畸形。有1侧术后虽然外观良好,但指间关节功能较差(屈伸活动度45°)。根据Tada评分标准:优13侧,良2侧。没有发现骨板损伤的迹象,没有出现指间关节炎的表现。结论关节造影能辅助诊断三畸形,清晰显示关节线并辅助制定截骨方案,方法简单、有效,值得推广。三内闭合楔形截骨可恢复正常解剖形态,不产生轴偏畸形及指间关节炎,疗效良好。

  • 标签: 拇指 儿童 关节造影 三角骺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累及远髓端的胧骨中卜段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采用双钢板固定技术治疗的累及胧骨干髓端的胧骨中卜段骨折16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6例获得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的随访,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14-30周,平均19.5周,肘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结论对于波及髓端的胧骨中卜段骨折采用后侧胧三头肌分裂切II双钢板内固定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胧骨中卜段 骨折 双钢板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年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童尺桡骨远端端骨折患儿,采用旋转手法进行治疗。结果一次复位成功者39例,二次复位成功者7例,40例达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6例桡骨解剖复位,随访复查结果所有患者患肢外观无畸形,功能优35例,良11例。结论旋转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端背侧移位骨折,配合骨折三期辩证内外用药,具有软组织创伤小,复位后骨位稳定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旋转手法 儿童尺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使用LISSPLT治疗胫骨近端端粉碎性骨折的指征、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自2003年9月~2004年8月使用LISSPLT通过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近端端粉碎性骨折10例,观察术后软组织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0例患者经过平均8个月的随访,术后骨折复位、对线良好,全部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无皮肤坏死、后期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或失效的并发症.结论LISS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快的优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单位推广使用.

  • 标签: 胫骨近端 干骺端 骨折 粉碎性 LISS系统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技术在膝关节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诊断80例膝关节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实验组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固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端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不同内固定技术;膝关节端骨折;治疗效果Efficacyof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metaphysealfracturesintheknee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minimallyinvasiveinternalfixationclinicaloutcomesinpatientswithkneemetaphysealfractures.MethodsfromApril2012toApril2015inourhospitaldiagnosisof80casesofpatientswithkneemetaphysealfracturedatawereanalyzedusingthemethodofrandomizedconGtrolledpatientsweredividedintoacontrolgroupand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usinginterlockingintramedullarynailfixed,fixedtheexperiGmentalgroupwerecomparedtheefficacyof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ResultsTheoperativetime,hospitalstayandclinicalhealingtimewassignificantlyshort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Minimallyinvasivekneemetaphysealfracturesweretreatedwithinternalfixationsystemidealfixationeffect,canimproveclinicaloutcomes,shouldbewidelyapplied.KeywordsDifferentfixationtechniques;Kneemetaphysealfractures;Treatmenteffect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8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内外联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端移行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儿童骨病医院收治的49例桡骨远端端移行部骨折患儿资料。男30例,女19例;左侧21例,右侧27例,双侧1例。手术选择使用弹性髓内钉或克氏针进行髓内固定,再使用另1枚克氏针固定骨折远、近两端双层皮质。记录并比较术后1、9个月腕关节活动度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9例骨折患儿手术时间平均为45.0 min(39~51 min)。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8.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6周(6.8~10.4周)。1例出现针道感染,X线片示骨痂生成,拔出克氏针后口服抗菌素3 d,伤口痊愈。1例发生皮肤激惹,患儿减少活动后症状消失。术后1个月腕关节旋前、旋后、屈腕、伸腕活动度及DASH分别为47.9°±2.5°、45.5°±3.0°、51.2°±1.6°、53.4°±1.7°、(36.7±4.5)分,术后9个月分别为85.6°±3.1°、87.6°±2.1°、88.8°±2.0°、88.0°±1.2°、(23.2±8.6)分,以上指标术后1、9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外联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端移行部骨折,手术操作技术简单,可重复性强,创伤小,固定效果可靠。

  • 标签: 儿童 骨折固定术 桡骨骨折 干骺端移行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操纵杆技术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远端骨干端交界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治疗25例儿童肱骨远端骨干端交界性骨折。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范围为2~14岁。均使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中利用操纵杆技术。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无肘内翻、针道感染、复位丢失、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发生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末次随访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结果:优19例,良5例,可1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儿童肱骨远端骨干端交界性骨折是一种罕见而且极具挑战性的骨折,通过操纵杆技术使得传统闭合复位简单化,减少复位及透视次数,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肱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 操纵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合式桥接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儿童四肢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组合式桥接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的16例儿童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为8~14岁,平均11.0岁。骨折部位:肱骨近端4例,股骨远端3例,胫骨近端3例,胫骨远端6例;骨折按Salter-Harris分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 d,平均5.3 d。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16例儿童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Nee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均为优;6例股骨远端骨折或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美国特种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1例;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Bair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1例。随访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断钉、断棒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组合式桥接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儿童端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儿童端骨折的一种可选治疗方案。

  • 标签: 四肢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儿童
  • 简介:摘要儿童出现骨折非常容易涉及到骨以及骨损伤,发生骨损伤会引起骨端出现骨桥,造成板提前闭合,导致肢体短缩或者是出现成畸形,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十分大。骨板损伤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属于临床小儿矫形外科中存在的难题,现在针对骨板损伤的诊断方式以及治疗手段非常多,但是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对儿童骨板损伤的诊断以及治疗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骨骺 骺板损伤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弹性髓内针(ESIN)技术治疗儿童肱骨远端端-骨干交界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逆行ESIN技术治疗的儿童肱骨远端端-骨干交界性骨折共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3.0~13.2岁,平均6.4岁;左侧9例,右侧5例。术中在骨折闭合/切开复位基础上,选取直径合适大小ESIN 2枚,预弯后分别由肱骨远端内、外侧穿入肱骨骨髓腔,直至肱骨近侧端。术后采用肩外展支架或者长臂石膏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行X线检查,测量术毕即时及末次随访时X线正位片Baumann及观察侧位片肱骨前缘是否通过肱骨小头,分析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同时按照Flynn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本组14例患儿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0~27个月,平均18.4个月,术毕即时及末次随访时X线正位片Baumann均在正常范围,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侧位片肱骨前缘线均通过肱骨小头。按照Flynn功能评分,优13例,良1例。患儿均未发生伤口感染、髓内针移位,未出现Volkmann挛缩、肘内翻畸形、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逆行ESIN技术治疗儿童肱骨远端端-骨干交界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肱骨远端干骺端-骨干交界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弹性髓内针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环形外固定架分别对胫骨远近端进行截骨延长成骨作用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2008年3月~2011年6月治疗的44例患者中24例经胫骨近端截骨延长,20例患者经胫骨远端截骨延长,术后第7日开始延长外固定架,术后分别于不同时段拍摄X光片观察延长区成骨情况,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在X线片上观察胫骨近端截骨延长较远端截骨延长早期有更为明显的成骨现象,随着时间推移,牵张间隙新生骨密度影像也由低向高增加,两组差异性逐渐减小。结论环形外固定架胫骨近端截骨延长有利于早期活跃性成骨作用。

  • 标签: 环形外固定架 胫骨延长 干骺端
  • 简介:背景:累及端一骨干结合部的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常使治疗进入困境。对于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尤为困难。本文介绍一种方法,通过将1枚3.5mm钢板置于腕关节背侧,从桡骨到第3掌骨干进行固定,既稳定了骨干的骨折,又维持了桡腕关节的牵开状态。方法:对22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使用牵开钢板治疗。通过3个有限的切口,由背侧跨越粉碎的骨折块植入1枚3.5mmASIF钢板,一端固定在桡骨干,另一端固定在第3掌骨干远端。关节面要达到解剖复位,并用克氏针或螺钉做可靠固定。其中11例患者实施了植骨术。钢板在骨折愈合后(平均124天)被取出,同时开始腕部活动。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通过X线片、查体和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110天,X线片显示掌倾角平均4.6,尺偏角平均0°,桡骨平均短缩2mm。腕关节屈曲、背伸角度分别平均为57°和65°,前臂旋前、旋后角度平均为77°和76°。6个月时DASH评分为34分,1年时为15分,最终随访时(平均24.8个月)为11.5分。根据GartlandWerley分级评价,优14例,良6例,可2例。1年随访时,腕关节活动范围和握力与骨折粉碎累及骨干的程度呈负相关,钢板固定的时间与腕关节活动范围或DASH评分无相关性。结论:在治疗累及端和骨干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时,使用牵开钢板结合对关节面骨折的复位和必要的植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尽管牵开钢板超过腕关节不但使固定期延长,而且会产生轻微的功能障碍,但仍能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范围。

  • 标签: 桡骨远端粉碎骨折 钢板治疗 掌骨干 干骺端 手术技术 关节活动范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尺骨干端截骨与尺骨干远端斜形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者差异。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们共收治32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根据截骨方式不同分为A组(尺骨干端截骨)16例、B组(尺骨远端斜形截骨)16例。评价手术前后患手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疼痛程度(休息和负重两种状态),采用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析两种截骨方式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者差异。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38个月,A组平均(28.0±2.4)个月、B组平均(27.0±2.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断端愈合时间为(2.8±0.9)个月,B组(3.9±1.2)个月,A组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A、B两组术前评分分别为(68.3±7.1)分和(67.9±7.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评分分别为(90.5±6.9)分和(80.1±7.8)分,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两种截骨方式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均能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缓解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但尺骨干端截骨较斜型截骨骨断端愈合时间短,骨关节炎发生率低,术后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截骨术 治疗结果 尺骨撞击综合征 干骺端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端完全移位型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2013年共收治儿童桡骨远端端完全移位型骨折70例。其中使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端完全移位型骨折35例,分为微创治疗组。剩余35例闭合复位后行小夹板或长臂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分为对照治疗组。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微创治疗组;骨折在固定愈合过程中出现移位率约5%,畸形愈合率约3%及无不愈合,无感染,无板损伤,无再骨折,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症和血管神经损伤,前臂旋转屈伸功能正常。优良率约94.5%。对照治疗组;骨折在固定愈合过程中出现移位率34.25%,畸形愈合率14.3%,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率8%优良率约4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端完全移位型骨折是一种安全、简单,微创、效果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微创 经皮穿针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骨折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