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问:我从30多岁起就戴上了近视眼镜.以后近视度数逐渐加深直至一千多度。现在我感觉视力模糊,经检查有双眼晶状体混浊、玻璃体浑浊、黄斑退行性变。我该怎么办?

  • 标签: 近视 眼保健 患者 老年 退行性变 晶状体
  • 简介:摘要近视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高度近视所产生的并发症是导致低视力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中严重威胁眼健康的慢性疾病,高度近视的防控应积极采取三级预防策略,同时积极采用最新的眼底影像学技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法加强"近视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发生机制和演变规律的探究,建立科学的近视预测模型,精准开展高度近视眼健康监测和管理,早期发现和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降低低视力和盲的发生率。

  • 标签: 近视 近视,退行性 预防医学 述评
  • 简介:《健康时报》报道,一般高度近视都伴有眼底病变,献血时血压轻微波动,对眼底血管纤细的高度近视者,可能造成眼底血管痉挛,导致已经病变的视网膜出现裂孔,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力。为保证安全,除非经专科医生详查眼底后允许,否则高度近视者建议不要献血。

  • 标签: 高度近视 献血 眼底血管痉挛 视网膜脱离 眼底病变 专科医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之间采用SB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50例(100眼)的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1、3、6、12个月的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摘镜后视力多在0.6以上。其中有10眼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除6眼因角膜较薄,手术未能全矫以外,其余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视力术后第1天、第1、3、6、12个月视力分别为0.60±0.32、0.8±0.46、1.05±0.56、0.8±0.43、0.8±0.62。SBK-LASIK术后第1d、第1mon、第3mon、第6mon屈光状态平均偏移分别为(1.07±0.63)D、(0.97±0.63)D、(0.79±0.63)D、(0.31±0.64)D。屈光回退多发生在第12个月。术后第12个月时屈光状态为(-0.55±0.21)D。结论SBK矫正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其手术效果稳定,可为患者保留更多的角膜基质床厚度,扩大近视的矫治范围,有助于高度近视、角膜薄的患者以及再次手术矫治屈光回退提供机会。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 简介: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321例(635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A、B两组,A组237例(467眼),屈光度为-6.00~9.75D;B组84例(168眼),屈光度为-10.0~20.0D。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厚度、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3月,两组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99.31%、84.54%;1.0以上者分别95.85%、70.10%。结论应用LASIK方式矫治高度近视效果良好。但仍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注意。

  • 标签: 治疗 LASIK 高度近视 并发症 屈光度 临床观察
  • 简介:要知道,高度近视不仅只是屈光不正的问题,也是眼底异常的问题。如果高度近视患者不重视眼底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有失明的危险。什么是高度近视近视根据度数分为轻度、中度和高度。度数小于300度为轻度近视,300~600度之间为中度近视,大于600度的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主要是眼轴变长,眼轴每拉长1毫米,度数增加300度。近视度数最高能达到多少呢?可达4800度!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眼底病变 视网膜脱离 近视度 患者 中度近视
  • 简介: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概况。认为高度近视的发病机制还有待继续研究,现代医学的各种治疗均需临床的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出血
  • 简介:摘要黄斑劈裂(MF)是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主要对高度近视MF的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合并病变、自然病程及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黄斑病变(myopic maculopathy,MM)是高度近视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本文基于近视性黄斑病变分类(ATN分类),同时加入圆顶状黄斑这一特殊病理状态,就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及相关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病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眼不同程度视盘倾斜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5月间,本院眼科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视盘椭圆指数(OI)衡量视盘倾斜程度分组,分为无倾斜组(OI>0.80,n=50)、轻度倾斜组(0.75≤0.80,n=48)、中度倾斜组(0.70≤0.75,n=52)、重度倾斜组(OI≤0.70,n=50)。比较四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四组患者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绝对值、眼轴长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眼底黄斑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视盘倾斜程度与病变程度关联密切,可通过评估视盘倾斜程度,分析患者近视的发展。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不同程度视盘倾斜程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眼不同程度视盘倾斜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5月间,本院眼科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视盘椭圆指数(OI)衡量视盘倾斜程度分组,分为无倾斜组(OI>0.80,n=50)、轻度倾斜组(0.75≤0.80,n=48)、中度倾斜组(0.70≤0.75,n=52)、重度倾斜组(OI≤0.70,n=50)。比较四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四组患者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绝对值、眼轴长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眼底黄斑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视盘倾斜程度与病变程度关联密切,可通过评估视盘倾斜程度,分析患者近视的发展。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不同程度视盘倾斜程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眼(High myopia,HM)不同程度视盘倾斜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HM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按照视盘倾斜程度分组,A组[30例,视盘椭圆指数(OI)>0.80]、B组(30例,OI>0.75-0.80)C组(30例,OI 0.70-0.75)D组(OI<0.70),分析HM患者眼部参数、眼底变化和视盘倾斜程度的关系。结果 四组患者性别、家族史、眼压、CCT、ACD对比(P>0.05),四组患者年龄、BCVA、SE绝对值、AL、SFCT、眼底黄斑病变对比(P<0.05)。结论  HM患者普遍存在视盘倾斜问题,且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倾斜程度提高,病变程度加重,因此HM患者病情发展可以通过评估视盘倾斜程度确定。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视盘倾斜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发生早且发展快,是导致高度近视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多需要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但高度近视患者因眼部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且需要考虑双眼平衡等情况,在人工晶状体(IOL)类型的选择、目标屈光度数设定等方面面临更多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针对使用单焦点还是多焦点IOL、术后双眼目标屈光状态设计以及IOL尺寸、材质选择等临床焦点进行讨论,以供同行探讨和参考。

  • 标签: 近视 白内障 晶体,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应用眼内屈光手术治疗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共计纳入对象60例,均为高度近视,采取眼内屈光手术治疗,均随访1个月以上,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视力与屈光度、参差度情况及远/近立体视情况。结果:术后一个月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升高、屈光度降低、参差度降低,与术前差异显著(P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功能 眼内屈光手术 晶状体眼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我院对25例高度近视造成的弱视儿童进行治疗,本组25例儿童经过1~3年的治疗观察,结果 (1)25例儿童中以单纯近视(占55.8%)和复性近视散光(占34.9%)多见

  • 标签: 临床观察 例临床 儿童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