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8例高血压动脉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动脉脑梗死观察组和高血压动脉脑梗死对照组,每组各有1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结果28例患者经密切观察治疗后,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与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动脉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被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高血压动脉粥样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是否与合并颈动脉硬化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H型高血压组(研究组)及非H型高血压组(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型双侧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分析其相关。结果研究组发生颈动脉硬化率为95%,对照组发生率为79%(P<0.05)。研究组狭窄程度D级、E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合并严重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高。

  • 标签: H型高血压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特征
  • 简介:摘要脑梗死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发病人数逐年上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负担。大动脉硬化型脑梗死是TOAST分型中最常见的类型,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微栓子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血压可促进包括颈动脉在内的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且血压水平越高,病变越重,容易形成血管狭窄、斑块破溃、脱落等造成缺血性卒中。微栓子阳性提示不稳定性斑块的存在,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警信号。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拟对大动脉硬化型脑梗死高血压及微栓子的相关进行综述。

  • 标签: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高血压 微栓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研究,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23例脑梗死患者(均经过头部CT或MRI明确诊断),同期住院86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对照组)(均经过头CT或者头MRI,不存在脑梗死病灶),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比较两组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分布、数量和回声特征差异,以探讨脑梗死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结果脑梗死斑块阳性率86.2%,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阳性率44.2%(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相关

  • 标签: 粥样斑块 颈部血管超声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88例脑梗死患者及5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总积分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厚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斑块总积分(71.0%)明显高于对照组(37.2%)(P<0.05),颈动脉颅外段狭窄>50%发生率(37.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0%)(P<0.01)。结论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脑梗死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 标签:
  • 简介:腔隙脑梗死(lacunarinfarction,LI)约占缺血性卒中的1/4,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主要原因是大脑深部的小动脉硬化、闭塞。目前认为大血管狭窄和栓子脱落也是腔隙脑梗死的原因之一[1],颈动脉超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动脉硬化的情况,故成为探索脑血管病变的早期观察指标,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92例患者颈部血管超声资料,分析腔隙脑梗死和血管病变的关系。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变 颈部血管超声 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方法150例患者经颈动脉CT血管成像,应用横断面图像寻找斑块,根据病变的特点行2D、3D处理,探讨斑块的分布、形态、钙化、溃疡、狭窄程度等规律,寻找斑块风险的评价指标,狭窄程度判断采用NASCET标准。结果150例中,梗死组67例,对照组83例。梗死组发现斑块56例,斑块数目189个,位于颈动脉分叉处107个,分叉段以外82个;钙化斑块117个,软斑块59个,不规则斑和溃疡斑块13个;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73.1%、17.9%、8.9%。对照组斑块28例,斑块数目61个,位于颈动脉分叉处37个,分叉段以外24个;钙化斑块50个,软斑块9个,不规则斑块和溃疡斑块2个;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92.7%、6.0%、1.2%。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类型、颈动脉增厚及管腔狭窄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颈动脉 血管造影 粥样斑块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对脑梗死的相关。方法选择82例脑梗死患者及66例无脑梗死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较对照组斑块发生率高。梗死组内软斑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主要对颈总动脉斑块类型相关,对不稳定斑块进行早期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脑梗死
  • 简介:动脉硬化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它与脑梗死的发生、复发及梗死的部位密切相关.在卒中患者中,20%~25%的病例是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引起的[1],故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者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硬化,旨在探讨颈动脉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 彩色多普勒检查 常见病因 粥样斑块 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与急性脑梗死关系,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到本次脑梗死组的研究对象当中,随机选择同期50名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对比分析两组的颈动脉硬化程度。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CCA、BIF、ICA发生率分别为28.00%、68.00%、54.00%,对照组分别为22.00%、38.00%、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内膜增厚发生率为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的是混合斑,脑梗死组的混合斑、软斑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轻度狭窄率为40.00%、中度狭窄率为14.00%、重度狭窄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轻度狭窄率为38.00%、中度狭窄率为6.00%、重度狭窄率为2.00%,中度、重度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尽早诊断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狭窄 超声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脑梗死 患者 54 例作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54 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采用颈部超声诊断,比较两组颈动脉内径与动脉斑块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颈总动脉内径的左侧与右侧较对照组低,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较对照组低 , 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高, P< 0.05(具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脑梗死 患者采用超声诊断能早期确诊病情,明确颈动脉硬化的斑块特征,便于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值得借鉴 。

  • 标签: 超声诊断 颈动脉粥样斑块 脑梗死 临床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我科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及体征患者,有头颅CT、或MRI、MRA对应责任病灶患者73例,根据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收集相关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对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LDL-C水平、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进行探讨。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作为研究组,将我院同时期的50例非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斑块数(78个)、动脉中膜厚度(0.87±0.33)m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6个)和(0.62±0.17)mm,差异明显(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低回声(13个)和不均质回声斑块(61个)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0个和8个),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检测出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位置及性质,对于预测脑梗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硬化斑块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与急性脑梗死关系,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到本次脑梗死组的研究对象当中,随机选择同期 50名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2月,对比分析两组的颈动脉硬化程度。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 CCA、 BIF、 ICA发生率分别为 28.00%、 68.00%、 54.00%,对照组分别为 22.00%、 38.00%、 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梗死组内膜增厚发生率为 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 50.00%,存在明显的差异( P< 0.05);两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的是混合斑,脑梗死组的混合斑、软斑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梗死组患者轻度狭窄率为 40.00%、中度狭窄率为 14.00%、重度狭窄率为 10.00%,对照组患者轻度狭窄率为 38.00%、中度狭窄率为 6.00%、重度狭窄率为 2.00%,中度、重度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尽早诊断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狭窄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使用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脑梗死患者及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硬化斑块。结果115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硬化98例(85%);20例非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硬化2例(10%)。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硬化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简捷的方法,对脑梗死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颈动脉 粥样硬化 脑梗死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多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硬化病变是造成急性脑梗死重要病因,而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也与疾病发生存在密切关系。相关研究证实,若颈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其更容易形成微血栓,并发生脱落阻塞脑血管,诱发急性脑梗死【1】。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老年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随机选择高血压病患者165例,动态血压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分为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斑块组根据斑块数量分为单一斑块组和多发斑块组,比较各组动态血压各项参数。结果斑块组动态血压各参数水平均较无斑块组增高,多发斑块组动态血压各参数水平均较单一斑块组增高,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可促进颈动脉发生硬化,血压昼夜节律调节紊乱更易并发颈动脉斑块。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斑块 动态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伴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方法:以本院为单位,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选取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50例中老年人群作为实验对象,按照体检结将其划分为高血压组(40例)、高脂血症组(38例)、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组(35例)、 健康组(37例),所有对象均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厚度,对比各组检测结果。结果: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合并组颈动脉内-中厚度、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血压 高脂血症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厚度 血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