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血管意外在祖国医学属于中风范畴,目前分为出血缺血两种。中风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因此,无论是出血还是缺血,虽在初期其病理变化不一,但有相同的症状,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可出现中经、中络、中脏腑之症状。但是出血中风恢复期的病理结果和缺血中风的结果都是瘀血阻滞,脉不通。但由于兼症不同,故必须采取异同治的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中风/辨证探究 潜阳清热化痰汤/治疗应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应用 滋肾养肝活血通脉汤/治疗应用 病案
  • 简介:摘要目的出血中风缺血中风恢复期辨证探讨。方法通过中医药调理缺血中风出血中风恢复期治疗。结论缺血中风出血中风恢复期中医辨证一般一致。结果缺血中风出血中风恢复期病理机制相同。

  • 标签: 中风恢复期/辨证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宁汤对急性出血中风患者脑水肿的减轻作用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急性出血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21例急性出血中风病人与对照组19例病人的脑水肿、血肿的变化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含量,及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指标在口服宁汤后不同时期有无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病人出血后4d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第4天、第7天中医症候积分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第7天脑水肿及血肿大小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宁汤对急性出血中风患者的脑水肿有减轻作用,可以减少甘露醇的用量,从而降低了甘露醇的副作用,并且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及病情有影响,故使用宁汤有助于改善急性出血中风患者的预后和疗效。

  • 标签: 宁脑汤 急性出血性中风 脑水肿 血浆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中风 1、 2号方对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如脑水肿、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因素影响及治疗出血中风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81例,对照组 8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即按脑出血治疗指南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 7天 内给予口服出血中风1号方,发病 8-21天口服出血中风 2号方。出血中风 1号方组成:水牛角 15g,钩藤 15g,牛膝 10g,生大黄 6g,栀子 10g,中药免煎颗粒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日一剂,水冲 400ml,分 2-3次温服;出血中风 2号方组成:天麻 15g,赤芍 12g,三七 6g,益母草 15g,竹茹 10g,中药免煎颗粒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日一剂,水冲 400ml,分 2-3次温服。分别在入组时、发病第 7天、第 21天进行患者血肿体积测定、水肿带面积测定、炎症因子及氧自由基测定、格拉斯哥昏迷 (GCS) 评分及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并检测药物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病第 21天 G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21天的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同时间段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7天、第 21天水肿带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21天炎性因子 TN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7天,第 21天 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口服出血中风 12号方联合西医治疗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周围水肿带吸收及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临床使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出血性中风 脑出血 出血性中风 1 2号方,中西医结合疗法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欣胶囊治疗急性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8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尼莫地平片与血欣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乙组的治疗结局明显优于甲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脑欣胶囊 急性缺血性中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缺血出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出血脑卒中患者6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两类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检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进行缺血出血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出血脑卒中患者60岁以上比率约为57%,且患者高血压、糖尿以及心脏、脑卒中病史比率分别为88%、16%、76%、4%;而缺血脑卒中患者60岁以上比率约为71%,患者高血压、糖尿以及心脏、脑卒中病史比率分别为64%、10%、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类患者的多项检查指标也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出血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与出血脑卒中相比,缺血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在60岁以上以及脑卒中、心血管病史等,临床中应注意结合病症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患者病症治疗与干预.关键词缺血脑卒中;出血;危险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3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缺血烟雾病患者与出血烟雾病患者的差异。方法选取32例经CTA及DSA证实的成人烟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脑梗塞、脑出血及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的Suzuki分期关系。结果发生脑梗死中最多为Ⅰ期(9/31、29.0%),其次为Ⅵ期(6/31、19.4%);发生脑出血中最多为Ⅲ期(8/21、38.1%),其次为Ⅱ期(6/21、28.6%)。结论成人缺血烟雾病患者与出血患者与Suzuki分级有相关性关系,缺血烟雾病患者多发生于Ⅰ期、Ⅳ期、Ⅴ期、Ⅵ期;出血烟雾病患者多发生于Ⅱ期、Ⅲ期。

  • 标签: 烟雾病 脑缺血 脑出血 Suzuki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复元汤治疗缺血中风的药学原理。方法:缺血中风病人取样65例,入院时间2019年11月至2021年07月,双盲信封法分组,给予肾复元汤+针刺治疗(34例,试验组)和针刺治疗(31例,常规组),比较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HDL(1.49±0.27)mmol/L,比常规组(1.23±0.20)mmol/L高,TG(1.19±0.27)mmol/L,TC(5.22±0.35)mmol/L,比常规组(1.19±0.27)(5.22±0.35)低,血液流变学水平比常规组低,常规组NIHSS(8.17±2.68)分,比试验组(4.02±2.23)分高,P<0.05。结论:缺血中风治疗中肾复元汤具有确切疗效,可改善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学分析 中风治疗 治疗研究
  • 简介:一旦发生了火灾,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的时间越早越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火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缺血中风与火灾一样,只有早期获得有效的治疗,才能减少对组织的损害.

  • 标签: 超早期 缺血性中风 治疗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缺血脑卒中与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3年 6月— 2015年 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 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脑卒中 69例,缺血脑卒中 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 结果 出血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脑卒中,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出血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脑卒中,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脑卒中与出血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出血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脑卒中,并且出血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 ]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脑卒中与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脑卒中69例,缺血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出血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脑卒中与出血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出血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脑卒中,并且出血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脑卒中与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脑卒中69例,缺血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出血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脑卒中与出血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出血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脑卒中,并且出血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脑卒中和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6例,按发病类型分为出血脑卒中组(63例)和缺血脑卒中组(63例)。分别于入院0.5h内量取患者血压,取均值。对比两组发病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发病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上升,出血脑卒中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缺血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出血脑卒中患者高血压风险高于缺血脑卒中患者。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发病前后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脑卒中和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缺血脑卒中患者和出血脑卒中患者各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发病后3h内收缩压的初次测量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后15min内的平均收缩压变化最大;发病后15min~24h内,缺血脑卒中患者的平均收缩压无明显变化,出血脑卒中患者则慢慢降低。结论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收缩压无明显变化,出血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收缩压明显上升。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发病前后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5月~2015.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为对象,按照溶栓后头颅CT复查结果将其分为如下两组①无HT组;②有HT组,经Ligistic回归分析后总结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HT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明显多于无HT组,HT组溶栓前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i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早期CT缺血改变、溶栓时间>3h、是继发HT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继发HT的主危险因素为早期CT缺血改变、静脉溶栓前NIHSS评分值偏高、发病至溶栓时间>3h。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