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应急,又称“紧张状态”,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在心里学文献中,应激有三种不同的含义(1)指造成应激或紧张的刺激物,即指“应激源”;(2)应激本身,即特殊的身心紧张状态;(3)对应激源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 标签: 心理应激 来源 反应
  • 简介:摘要:庚子年初始,新冠疫情爆发,疫情之严重,前所未有,是我国发生的传播最广、防控最难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也对公众心理造成一定冲击,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通过对CNKI近五年来发表心理激方面的文章数量进行梳理,分析了心理激方面的相关研究热点和重点,并就新冠疫情状态下公众心理激调适给出意见建议。

  • 标签: 新冠疫情 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研究术前心理干预对手术病人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计划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和观察组B,对照组不作术前心理干预,常规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2mg/kg;观察组术前1d给予心理干预,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2mg/kg。记录两组病人术前1d心理干预前(H1),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前(R)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点抽血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对前后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血ICE、E、MAP、HR进入手术室后均较在病房时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前后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有效抑制病人进入手术间的心理反应

  • 标签: 术前心理干预 心理应激反应 血浆儿茶酚胺
  • 简介:该文介绍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急性流行期我国民众较常见的心理反应,包括焦虑和恐惧、愤怒和怨恨以及抑郁等情绪反应,认知反应,自我防御反应和生理反应,描述了人们面对SARS威胁时的应对策略;探讨了当前影响民众心理反应的诸种因素,包括刺激事件或刺激情境的性质与特点,对事物的态度和认识评价,应对挑战的能力与应对方式,以及心理社会环境和人格特征等;指出了心理干预应当遵循的四个原则和多种形式,说明了6种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 标签: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心理应激反应 影响因素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心理反应心理护理干预。方法:从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发热二病区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试验组(15例)与常规组(1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与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冠肺炎 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护理
  • 简介:高技术兵器的大量运用,使战争形式更加呈现立体化、多样体的特征,也使战场的时间、空间、打击目标、力量构成,较之以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战场环境与战场面貌的根本性改变,对军人心理将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群体应激时更引起因应激原的二次效应而致的大量减员,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战时作战部队无精神专科医生随队保障,对战时精神疾病作出明确诊断比较困难,也无必要,因此统称战时心理反应或战时心理疲劳反应为好,前者与病理心理相近,专家容易认可,后者与社会标准有关,病人容易接受,不易造成压力。

  • 标签: 应激反应 诊断 心理学 分级救护 影响因素 战争
  • 简介:目的研究催眠治疗对地震后心理反应的疗法。方法连续累积自2008年5月22日-7月10日在四川平武地震灾区接受催眠治疗的地震后心理反应患者21例,记录导致其痛苦的心理症状的种类,采用催眠疗法合并其他心理治疗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患者心理症状的变化。结果地震后应激反应心理症状主要为失眠、闪回、逃避、高警觉、房屋摇晃感、纳差、情绪低落、自责、焦虑、恐惧。除逃避症状外,与地震后应激反应有关的其他9个心理症状的出现频率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催眠治疗能有效缓解地震后应激反应各种心理症状,合并其他心理治疗技术可使心理症状缓解更加全面,疗效更佳。

  • 标签: 催眠 地震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 当今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病程进展缓慢等特点。晚期乳腺癌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我们需要辅助配合化疗及放疗来延长寿命,原本手术治疗破坏形体美观和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往往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双重功能障碍。其心理问题的产生与乳腺癌的确诊期、手术期、放化疗期、康复期的各个重要影响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对其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做好心理干预措施,减轻或消除她们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疾病信心,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心理应激 干预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心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生理、心理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配到对照组(G1)与干预组(G2)。G1组按常规护理操作要求进行护理;G2组则在常规护理操作基础上配合中医心理干预护理。所有受试者均于术前1天与麻醉给药前测量血压、心率,并依据焦虑自评量表(HAMA)进行评分。观察所有受试者的血压、心率及焦虑评分的变化情况以评估疗效。结果①护理干预前,两组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良好(P〉0.05)。②护理干预后,组间比较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要明显优于G1组。护理干预后,组内比较,G1组中受试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干预后,组内比较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要优于G1组。结论中医心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手术患者的烦躁、焦虑、恐惧心理,还可调控血压、稳定心率;这对手术的完成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裨益。

  • 标签: 中医心理干预 手术患者 生理、心理应激反应 护理
  • 作者: 胡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3)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移植患者围术期内心理应激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5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共34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先对患者围术期内心理应激反应类型及因素进行分析,其后开展临床心理干预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并统计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心理干预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患者经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为91.18%(31/34)。结论:在心脏移植围术期护理中根据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特点,予以其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质量,缓解心理应激反应,提升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6月~12月我院36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理及生理应反应变化。结果实验组访视后焦虑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访视前(P<0.05);实验组访视后的术中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访视能减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及生理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手术室 术前访视 应激反应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的心理反应与医院暴力、共情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3—6月选取北京安贞医院的30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暴力事件发生状况调查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和人际反应指数(IRI)量表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临床护士的心理反应与医院暴力、共情能力的关系。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医院暴力事件、共情能力预测护士心理反应的情况。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1份,有效问卷279份。结果临床护士1年内遭受过医院暴力的总发生率为58.1%(162/279)。不同性别、教育程度的临床护士心理反应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反应总分与近1年暴力事件总数、语言伤害次数和威胁次数均有相关性(P<0.05);躯体冲突严重程度、想象、威胁次数与心理反应呈正相关(P<0.01),女性出现应激反应更多(P<0.01)。观点采择与心理反应呈负相关(P<0.05)。结论临床护士遭受医院暴力后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反应,其中女性更易发生,共情能力则系针对该反应的保护性因素。

  • 标签: 护士 心理应激反应 医院暴力 共情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红斑狼疮患者心理反应的效果,旨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7年12月入住我科的LE患者60例作为研究实施对象,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ualityoflife-100,WHOQOL-100)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全组患者出院时与入院时WHOQOL-100评分较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患者均有大量的健康需求,很多患者因无法及时获得疑问解答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产生懈怠情绪,应尽可能全面周到的帮助患者获取疾病相关康复知识,对保证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红斑狼疮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反应。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对温州市收治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进行量表评定,并进行分析。结果:16.4%新冠一线医护人员存在创伤后应激反应,此外68.4%为B组症候群;44.7%为C组症候群;80.9%为D组症候群。创伤应激反应阳性和B、C三组症候群的一线医护人员SCL-90的10个维度分显著高于阴性组(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一线医护人员 创伤后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临床路径模式展开干预,对心理反应程度的减轻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我院全身麻醉患者9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重视心理护理临床路径模式的实施,就心理反应指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抽取患者麻醉前30min的心率、收缩压与入院时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经对护理满意度评估,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全身麻醉 临床路径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元化心理护理对于预防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机体及心理激表现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多元化心理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 31例,观察两组患者心理激指标、SAS评分、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元化心理护理对预防脑部肿瘤切除术患者机体及心理激表现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脑部肿瘤切除术 应激反应 多元化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流程护理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涵盖了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52例肺癌中晚期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26例接受规范化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反应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生活质量和心理反应控制方面显示出显著改善(P<0.05)。结论:规范化流程护理能显著提升肺癌中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心理反应,显示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规范化流程护理 肺癌患者 心理应激反应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