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社区人群脉搏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关系。方法本研究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样检验、脉搏速度检查。最后将资料完整者3 912例观察对象纳入研究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baPWV的关系。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糖尿病患病率、睡眠情况、体质量指数、血糖、血压、血脂异常、指数等混杂因素后,发现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脉搏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相关。与睡眠时长为6~8 h组相比,睡眠时长≥8 h组PWV异常率的患病风险升高(OR=1.155, 95%CI 0.995~1.367, P=0.037)。与入睡时间~23:00组相比,00:00以后组PWV异常率患病风险升高(OR=1.482, 95%CI 1.008~2.179, P=0.045)。结论睡眠时长过长(≥8 h)和入睡时间过晚(00:00以后)可能与动脉硬化患病风险升高相关。

  • 标签: 睡眠时长 入睡时间 社区人群 脉搏波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试分析在男性人群中吸烟因素与脉搏传导速度是否存在关系。方法随机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60例,分为吸烟组40例,非吸烟组20例,使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被抽样人群的脉搏传导速度进行测定,并做好相关记录。结果<35岁吸烟组与对照组脉搏传导速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35岁吸烟组与对照组脉搏传导速度值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脉搏传导速度的测定可以发现吸烟人群中的动脉硬化趋势,提早预防心脑血管的发生。

  • 标签: 动脉硬化 男性吸烟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脉搏传导速度(baPWV)检测颈动脉硬化的参考值。方法: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选择体检并完成颈动脉超声、baPWV、生活指标检测以及完成问卷调查的618名体检者。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将受试者分6个组,分析不同年龄段baPWV检测颈动脉硬化的参考值。结果:(1)随着年龄增加baPWV均值逐渐增加,P

  • 标签: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硬化 参考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律有氧运动对中老年人脉搏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江苏省太湖疗养院体检者7 993例,其中男性4 371例,女性3 622例,年龄(55.8±7.9)岁。收集受检者运动、饮酒、吸烟、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baPWV等指标水平。根据运动情况将受检者分为无运动组489例、一般运动(每周运动小于3次,每次持续时间小于30 min或每周运动累计时间小于90 min)组3 222例和规律运动组(3~5次/周或超过90min/周)4 282例。结果男性无运动组、一般运动组和规律运动组baPWV水平分别为(1 747.37±346.07)cm/s、(1 486.77±195.15)cm/s和(1 449.77±219.50)cm/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无运动组、一般运动组和规律运动组baPWV水平分别为(1 865.05±120.19)cm/s、(1 593.18 ±332.51)cm/s和(1 227.81±150.89)cm/s,3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每周运动时间的增加,男性和女性不同运动组间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饮酒、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是男性baPWV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运动、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是女性baPWV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随每周运动时间的增加,无论男性和女性baPWV异常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χ2值分别为74.67、1545.54,均P<0.01)。结论规律有氧运动可改善中老年人baPWV水平,同时改善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尿酸水平,运动是中老年人群baPWV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规律运动方式更有利于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

  • 标签: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运动疗法 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动脉脉搏传导速度(baPWV)对青年血压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1次体检且同期检测baPWV的100例健康青年的临床资料为基线指标,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第2次体检且检测baPWV的临床资料为观察指标,进行对照研究并分析baPWV对青年血压进展的相关性。结果在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baPWV、糖尿病、动脉硬化方面,观察指标与基线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指标中的体质指数、心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aPWV与基线血压、观察血压、血压进展均呈线性相关,baPWV每增加1 m/s,基线收缩压、基线舒张压分别增加2.970、0.881 mmHg(1 mmHg=0.133 kPa),观察收缩压、观察舒张压分别增加2.640、0.597 mmHg,基线指标与观察指标中的收缩压、舒张压改变量分别增加1.542、0.433 mmHg。结论动态监测青年baPWV能较好预测其动脉硬化进展程度及血压变化情况。

  • 标签: 测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青年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脉搏传导速度(PWV)与指数(ABI)的变化。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缬沙坦组35例,氢氯噻嗪组35例,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组30例;观察血压及24h尿白蛋白、尿素氮(BUN)、肌酐(Cr)、脉搏传导速度(PWV)、指数(ABI)、空腹血糖(FPG)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00例患者经3药联合治疗8周后,显效85%,有效8.0%,总有效率93.0%。各组治疗后SBP、DBP、24h尿白蛋白较治疗前下降(t=2.314、2.225、2.314,P均<0.05);BUN、Cr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3组FPG治疗后低于治疗前(t=2.254、2.325、2.304,P均<0.05);与PWV显著相关的因素依次有SBP(r=0.769,P=0.000)、脉压(r=0.807,P=0.000)、FPG(r=0.729,P=0.016)。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ABI和PWV的测量,对其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臂指数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脉搏传导速度(ba—PW)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测、ba-PwV检测、眼底检查.并将ba-Pwv按照三分位分组.分析ba-Pwv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①根据ba-PWV水平按照三分位分组,每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别为5.6%(18/3191、11.0%(35/319)、14.2%(45/319),组间趋势明显(趋势P=0.0004)。②多元Logi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糖尿病病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呈显著正相关,比值比fOR)分别为1.35、1.07和2.59(均P〈0.001):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OR=0.96,β=-0.04l,P=-0.01)。③校正多种影响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下三分位组相比,ba—Pwv位于第2、第3三分位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显著增高.OR[95%N信区IN(CI)]分别为2.34(1.20~4.57)、2.89(1.33,6.191,趋势P=-0.0091。结论: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ba—PWV异常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对ba-PwV的测量可用于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

  • 标签: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睡眠时间与脉搏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收集2018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接受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的1 75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按夜间睡眠时长将患者分为短(≤6 h)、中等(>6 h且≤8 h)和长夜间睡眠时间组(>8 h)。baPWV≥1 600 cm/s定义为动脉硬化。短、中等和长夜间睡眠时间组baPWV≥1 600 cm/s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9.7%,30.8%和38.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中等夜间睡眠时间组相比,长夜间睡眠时间组和短夜间睡眠时间组baPWV≥1 600 cm/s的OR值分别为1.317(P<0.05)和1.169(P>0.05)。对性别进行分层,与中等夜间睡眠时间组相比,女性和男性患者长夜间睡眠时间组baPWV≥1 600 cm/s的OR值分别为1.735(P<0.05)和1.131(P>0.05)。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长夜间睡眠时间与baPWV升高有关,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睡眠时间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糖尿病,2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脉搏传导速度(baPWV)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方法应用日本产欧姆龙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716例体检对象进行检测,分析其baPWV与血液生化检查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716例体检人群中,发现baPWV异常者272例(37.99%),baPWV正常者444例(62.01%)。与正常组相比,baPWV异常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为baPWV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作为无创检查动脉硬化指标之一,baPWV可以客观地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应该在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中广泛推广,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动脉硬化。

  • 标签: 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脉搏传导速度(baPWV)、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变化。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EH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其中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超过1.1 mm者归为硬化组(n=83),无动脉粥样硬化者归为对照组(n=97);检测并比较2组baPW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脂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IMT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硬化组患者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3±0.7) mmol/L、(3.7±0.9) mmol/L],高于对照组[(1.9±0.5) mmol/L、(3.0±0.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硬化组患者baPWV、hs-CRP、Lp-PLA2、MDA水平高于对照组,但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IMT与baPWV、Lp-PLA2及MDA呈线性正相关(均P<0.05),与SOD呈线性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EH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baPWV、Lp-PLA2、MDA表达上调,可能是影响此类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超敏C反应蛋白 血脂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脉搏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64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及血肌酐水平分为四组,尿蛋白正常组(UACR<30 mg/g)31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CR 30~299 mg/g)72例,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45例,肾功能衰竭组(血肌酐高于参考值)32例。前三组血肌酐在正常范围。比较四组血压、体质量指数(BMI)、VFA、皮下脂肪面积(SFA)、BAPWV、血脂、肾功能、血糖等指标,以VFA为应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四组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头围、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580、4.679、6.186、3.553、3.153、2.689、5.170、3.114、3.515,均P<0.05);尿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肾功能衰竭组VFA分别为(102.25±37.09)cm2、(104.12±40.93)cm2、(119.63±48.82)cm2、(110.54±41.58)cm2,BAPWV分别为(1 546.97±330.18)cm/s、(1 595.52±381.27)cm/s、(1 459.63±285.61)cm/s、(1 703.89±318.64)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44、4.020,均P<0.05);四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血尿酸、总胆固醇、红细胞、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05、15.535、6.552、2.803、6.158、15.580、3.764、3.262,均P<0.05)。以VFA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BMI、TG、BAPWV与VFA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DN与多个肥胖相关指标及炎症指标NLR、PLR有关,VFA与BAPWV有相关性。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肥胖症 皮下脂肪,腹部 白蛋白尿 肾功能试验 脉搏波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脉搏传导速度(baPWV)升高(>1 400 cm/s)对脆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2011年5月至10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阳市云岩区5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共3 26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等代谢相关指标,QUS跟骨骨密度及脉搏传导速度的测定,根据baPWV值分为baPWV正常组和baPWV升高组,并随访38个月,记录随访人群骨折发生情况,最终2 637名基线及随访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被纳入分析。结果3年脆性骨折总发生率为5.08%,其中男性人群baPWV正常组脆性骨折事件率为1.6%,baPWV升高组骨折事件率为2.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后女性人群baPWV正常组脆性骨折事件率为4.4%,baPWV升高组骨折事件率为7.1%,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T值(HR 0.839,95%CI 0.741~0.952,P=0.006)及baPWV(HR 1.700,95%CI 1.046~2.763,P=0.042)与脆性骨折累计发生的危险相关。结论baPWV值>1 400 cm/s与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风险独立相关,前者可能是预测脆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中老年男性患者中此类差异不明显。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脉搏波分析 血管硬度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按摩结合肢体功能锻炼对冠心病患者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和脉搏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冠心病患者按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58例)、中危组(68例)和高危组(54例)3组。每组内再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低危组分别为29例,中危组分别为34例,高危组分别为2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及肢体功能锻炼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穴位按摩。在干预前、干预7d、干预30d及干预90d测量各组患者ABI与PWV的数值。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干预前、干预7d、干预30d及干预90d时ABI、PWV在低危、中危、高危组中,处理与时间交互效应比较,均P〉0.05,说明时间和处理无交互作用,即时间因素(1d、7d、30d、90d)不随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而不同;在低危组中,时间主效应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危、高危组中时间主效应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危组、高危组中主效应比较,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肢体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的血运情况,提升ABI、降低PWV。

  • 标签: 冠心病 穴位按摩 肢体功能锻炼 踝臂指数 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和血管弹性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患者每晚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同时对患者饮食、运动、心理、生活方式、药物应用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为期3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每位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脉压(PP)和-脉搏传导速度(baPWV)。结果通过护理干预,患者能坚持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并能定期门诊复查。3个月后,患者的LDL-C、PP和baPWV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依从性。阿托伐他汀治疗不仅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水平,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弹性。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指数联合脉搏传导速度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我院15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指数和脉搏传导速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冠心病组患者指数和脉搏传导速度异常程度结果均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P<0.05;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指数较单支病变组更低,且多支病变组指数亦低于双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脉搏传导速度较单支和双支病变组更高,P<0.05。结论 联合使用指数+脉搏传导速度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对医师分析病情及施行治疗具有较好辅助作用。

  • 标签: 踝臂指数 脉搏传导速度 冠状动脉 狭窄
  • 简介:目的评价脉搏速度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两名测量者对23名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和7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脉搏速度的测量。测量分为两阶段,中间间隔2周,每一阶段在同一天上午(8:30~11:00)和下午(13:30~16:00)分别进行测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不同时间)脉搏速度无显著性差异。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脉搏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5~0.992(P〈0.01),组内相关系数为0.924-0.992(P〈0.01);健康受试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脉搏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4-0.974(P〈0.05),组内相关系数为0.672-0.973(P〈0.05)。Bland-Altman图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脉搏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在规范的测量条件下,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的脉搏速度的重复性好。

  • 标签: 臂踝脉搏波速度 可重复性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指数(ABI)和脉搏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60例病历资料。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冠心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晚,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20mg/晚,疗程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ABI、PWV的变化,记录治疗期间急性心血管事件再发率。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中3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减退出研究,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HDL-C升高;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LDL-C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AB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PWV降低;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而PWV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中30例患者共再次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17例?次,观察组共再次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10例?次,观察组急性心血管事件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能够耐受的前提下,冠心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可更有效的降低血脂水平,有效恢复动脉血管弹性,使患者获得更多的治疗收益。

  • 标签: 瑞舒伐他汀钙 冠心病 踝臂指数 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目的了解3634例健康体检者脉搏传导速度(baPWV)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武警总医院的健康体检者3634例,其中男性2421例,女性1213例,年龄35-85岁,平均(51.9±10.1)岁。根据baPWV值,分为baPWV〈1400cm/s组(2031例)和baPWVd〉1400cm/s组(1603例)。检测脉搏传导速度,体质指数(BMI)、血压(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等。结果与baPW〈1400cm/s组比较,baPWV〉1400cm/s组BMI、BP、FPG、TG、TC、LDL-C、hs-CRP、Hcy、U-MA以及Cys-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aPWV异常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5.161,95%CI:3.943-6.757)、收缩压(OR=3.592,95%CI:2.538-5.084)、舒张压(OR=3.413,95%CI:2.377-4.901)、空腹血糖(OR=1.681,95%CI:1.237-2.283)、TG(OR=1.420,95%CI:1.075-1.87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656,95%CI:1.010-2.716)、尿微量白蛋白(OR=1.451,95%CI:1.032-2.040)。结论年龄、BP、FPG、U-MA、LDL-C、TG为脉搏传导速度异常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脉搏波传导速度 心血管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