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阴阳运动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阴阳运动针法5次/周,共治疗四周。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MB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B)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BBS、FMB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

  • 标签: 脑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阴阳调衡针法 运动针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部法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我们对36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通过松解颈、胸、肩、上臂部相应肌肉及筋膜,调整肌肉张力,抗阻强化相关肌肉,纠正肱骨头向下移位,减缓肩峰下间隙内压力和减轻肩部周围软组织张力,达到筋骨平衡,治疗肩峰撞击导致的疼痛。结果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价患者肩关节整体功能,结合常见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评定:36例患者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91.7%。结论肩部法是一种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肩关节 肩撞击综合征 肩部调衡法 功能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督和胃针法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督和胃针组、普通针刺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肌电图疗效。结果督和胃组患者的肌电图疗效显著优于普通针刺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和胃针法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肌电图疗效,改善面部神经和面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调督和胃针法 周围性面瘫 肌电图 临床疗效
  • 作者: 王艺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江口县中医医院,贵州铜仁554400
  • 简介:目的:探讨调和阴阳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所收治的64例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研究,分成对照组(常规性治疗+西医康复训练)和观察组(调和阴阳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其后MAS、FMA、Barthel指数比较无差异没有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无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之后,各项指标对比有差异具备重要的意义(P<0.05),显示采用调和阴阳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更佳。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可得知,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备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过程之中,科学运用调和阴阳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方式,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 标签: 调和阴阳针法;康复训练;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肝针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穴,期门(双侧)、天枢(双侧)、腹结(双侧)、上巨虚(双侧)、太冲(双侧);用排便日记卡记录患者每日排便情况,观察到典型病例1例。结果本例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症状完全消除。结论疏肝针法对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疏肝调气针法 功能性便秘 病案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督和胃针法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督和胃针组、普通针刺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面神经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督和胃针法论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调督和胃针法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改进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调督和胃针法 周围性面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阴阳透刺针法配合中医辨证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9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随机单盲分组,对照组48例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47例联合阴阳透刺针、穴位按摩,比较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Fugl-Meyer分数、总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阳透刺针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改善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阴阳透刺针法 中医辨证穴位按摩 康复效果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督针法结合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7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n=36)。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通督针法,研究组的治疗方法为通督针法结合夹脊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为期 1个月的治疗,研究组的肢体痉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Fugl-Meyer和 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通督针法结合夹脊穴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通督调神针法 夹脊穴 脑卒中 后痉挛性瘫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盆骶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2月-2021年10月本院86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肌筋膜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骶针法。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估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估生活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TGF-β1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为79.55%(3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30)。治疗后,观察组ODI、VAS、PFIQ-7及PFIQ-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79、14.05、10.61、10.10,P值均<0.001);下腰痛、肢体疼痛、步态跛行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73、12.16、10.89,P值均<0.001);血清TGF-β1[(163.81±28.05)μg/L比(124.56±19.23)μg/L,t=5.76]、IGF-1[(64.52±9.14)μg/L比(49.86±7.62)μg/L,t=5.0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骶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可有效改善产后骨盆痛患者的骨盆功能,缓解盆腔疼痛程度,提高疗效。

  • 标签: 骨盆痛 产后期 盆骶调筋针法 肌筋膜手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肾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肾针法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5.71%(54/63),好转率为11.11%(7/63),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治愈率为42.86%(27/63),好转率为26.98%(17/63),治疗总有效率为69.8%。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针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突出症可缓解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补肾调督针法 推拿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阴阳血〕是沪剧唱腔的簧腔类曲调,它的渊源是苏滩(苏剧的前身)的〔太平调〕。〔太平调〕有“男平调”、“女平调”之分(当时的生旦角均由男演员扮演),扮旦角者谓“阴面”,扮生角者谓“阳面”。沪剧在滩簧时期将〔太平调〕吸收融化运用于《庵堂相会·盘夫》中“问叔叔”一段男女声对唱,故名〔阴阳血〕。〔阴阳血〕曲调清新激扬,华丽明朗,旋律起伏较大,多为高起渐落,婉转流畅;音域宽广,节奏稳健,在句中有衬字运腔,其特点是字稀腔窄;速度有适中、稍慢等几种,节拍为一板一眼(2/4),曲调基本情绪是亲切、温顺、

  • 标签: 庵堂相会 男女声对唱 主胡 男演员 运腔 丁是娥
  • 简介:安德鲁在美国俄勒冈州彼特兰市经营着一家纺织厂,他生产出来的面料坚固柔滑,拥有很多项国家专利。安德鲁一直悉心管理着这份产业,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然而这一切都在一天之内改变了,在这一天,安德鲁和妻子签了离婚协议。这个虚伪的女人不仅背叛了他的感情,还利用他们的婚前协议骗走了纺织厂的专利。没有了专利,纺织厂的生意一落千丈。沮丧的安德鲁陷入人生最低谷。

  • 标签: 爱情 情感 社会生活 生活方式
  • 简介:本文回顾总结了柳线联联试列控系统时出现机信掉码导致ATP输出EB制动、工程数据表错误造成的列控问题、应答器安装位置错误导致应答器信息缺失的情况后所做的深入分析,介绍了在找出成因并提出的相应解决办法。

  • 标签: 衡柳线 联调联试 列控系统 典型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疏肝针法对慢性疼痛后抑郁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疼痛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刺组各3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帕氟西汀治疗,针刺组采用神疏肝针法进行治疗。两组分别进行HAMD评分及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两组在治疗14天后,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即P>0.05.治疗第42天时,针化刺组焦虑/躯体化数值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血浆皮质醇和ACTH含量,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从HAMD评分可以观察,两种疗法的起效时间和整体疗效基本相似;在焦虑/躯体化治疗方面,针刺明显优于药物。从血浆皮质醇和ACTH含量测定可以观察,针刺对抑郁症患者HPA轴的影响也是状态依赖性的,即随着针刺疗效的出现,促使抑郁的恢复,患者的HPA轴功能也逐步恢复正常。

  • 标签: 抑郁症 慢性疼痛 调神疏肝针法
  • 简介:摘要石学敏院士从"百病始生,皆源于神,凡刺之法,必先治神"的整体观念论治特发性震颤,治疗以神为本,注重对"神"的调节,提出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新方案。石院士认为本病病位在"脑",脑为髓之海,病机为窍闭神妄,阳缓阴急,致使经筋拘挛弛纵,诱发颤证。治疗应醒神开窍,安神定志,调和阴阳,并强调"醒神、神、安神"的重要性,形成以脑统神、以神统针、以针神的学术思想。石学敏院士重视手法的运用和针刺手法量效关系,在其从医数十载的临床治疗中发现,神机异常是百病始生的关键。通过"醒神、神、安神",在改善特发性震颤患者不自主运动方面均显现其独特优势。

  • 标签: 针刺疗法 特发性震颤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风后抑郁用加味四逆散联合通督针法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19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中风后抑郁患者中选择80例开展研究,将患者用计算机分组法,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加味四逆散联合通督针法治疗,对比HAMD-17评分、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HAMD-17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为97.5%,高于对照组82.5%,P<0.05;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在中风后抑郁治疗中,用加味四逆散联合通督针法治疗,既可改善抑郁症状,又能提高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 标签: 中风 抑郁 加味四逆散 通督调神针法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