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即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AFP阳性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掌握AFP阳性PHC患者在进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变化提供参考。方法(1)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和48例AFP阳性PHC患者进行研究。(2)采集健康体检者外周血3ml用于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测定。(3)AFP阳性PHC患者在进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前,采集外周血3ml用于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测定;采集外周血80ml用于DC-CIK细胞的诱导培养。(4)AFP阳性PHC患者在进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分别在第1、3、5、7、9天采集外周血3ml用于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测定。结果(1)AFP阳性PHC组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AFP阳性PHC组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血清PA最先升高,其次血清ALB升高,与治疗前比较,血清PA、AL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DC-CIK细胞免疫治疗影响AFP阳性PHC患者肝脏功能及血清AFP水平的测定;(2)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AFP阳性PHC患者肝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清AFP水平降低。

  • 标签: DC-CIK细胞免疫治疗 原发性肝癌 肝脏功能 甲胎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细胞增殖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关系。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3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血清,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AFP、CEA水平及细胞增殖分子[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Dickkopf同源物1(DKK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集研究组患者肝癌病灶、癌旁病灶标本,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增殖分子[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斯钙素2 (STC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6(SIRT6)、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跨膜蛋白1(LETM1)、EphB4]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AFP、CEA水平与细胞增殖分子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AFP、C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血清GPC3、GP73、DKK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肝癌病灶中DNMT3B、STC2、SIRT6、LETM1、EphB4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病灶(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增殖分子GPC3、GP73、DKK1、DNMT3B、STC2、SIRT6、LETM1、EphB4的表达量与血清AFP、CEA水平呈正相关(r=0.537、0.432、0.383、0.364、0.614、0.571、0.538、0.676,r=0.439、0.496、0.553、0.468、0.472、0.647、0.391、0.627,P均<0.05),SOD水平AFP、CEA水平呈负相关(r=-0.319、-0.408,P均<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与细胞增殖分子GPC3、GP73、DKK1、DNMT3B、STC2、SIRT6、LETM1、EphB4的表达量呈正相关,与SOD呈负相关,可通过监测患者血清中AFP、CEA水平来判断肝癌的发生、进展程度及评估疗效。

  • 标签: 肝癌 增殖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AFP、CA199、CA125与腹水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慢性肝炎患者217例和健康对照组50例,血清AFP、CA199、CA125水平。结果慢性肝炎血清CA12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呈进行性增加。伴有腹水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明显提高,与同一Child分级的无腹水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随腹水量的增多,其血清CA125水平也呈逐渐升高趋势。AFP、CA199在慢性肝炎患者中轻度升高,但与肝硬化程度、腹水的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CA125水平对衡量慢性肝炎患者的预后、腹水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AFP、CA199在慢性肝炎患者血中轻度升高,但与腹水量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AFP、CEA检测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者214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轻度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度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6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3例,分析血清AFP、CEA的检测数据。  结果:慢性乙肝携带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AFP与健康组比较,且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AFP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携带组、轻度组和健康组比较,CEA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与健康组相比,CEA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AFP阳性率较高,且随病情程度的改变而出现相应的变化;CEA则仅在重度肝炎患者中差异明显,在轻中度肝炎患者中改变较小,可作为重度肝炎辅助诊断标准。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AFP CE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含量与甲胎蛋白(AFP)和a-L-岩藻糖苷酶(AFU)组合检测临床应用的必要性。方法选择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病毒含量(HBV-DNA)、AFU与AFP浓度检测,根据病毒含量分组:HBV-DNA1×10^3copies/ml以下为阴性组;HBV-DNA1×10^4~1×10^5copies/ml为低病毒量组;HBV-DNA1×10^6~1×10^8copies/ml为高病毒量组,对每组组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毒含量组AFU、AFP浓度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的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AFU与AFP的阳性比例随病毒复制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定期进行病毒含量检测评估病毒的复制状况的同时,进行AFU和AFP水平组合检测发现肝组织的损害程度及演变过程,是必要的。

  • 标签: 乙型肝炎 慢性 A-L-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
  • 简介:目的利用现有产前筛查资源,探讨孕中期母体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β-hCG)血清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孕中期母体血清学产前筛查的孕妇临床数据,通过病历资料与电话随访明确其妊娠并发症和结局。经排除子宫肌瘤、输卵管囊肿等其他合并症病例后,共186例在后期妊娠中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纳入研究,其中发生轻度子痫前期119例,发生重度子痫前期67例。另选择同期行产前筛查经随访确定为正常结局的孕妇,根据年龄和孕周相近原则(年龄相差1岁,孕周相差不超过1周)按1∶1随机匹配作为病例对照,收集两组孕妇产前筛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采用EmpowerStat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根据资料分布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子痫前期发病危险因素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正常孕妇组相比,后期妊娠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孕中期血清uE3(6.46±2.19vs7.13±2.30,P=0.002)显著降低;AFP和fβ-hCG则无统计差异。在调整年龄、孕周等其他因素后,血清uE3是子痫前期发生的保护因素(uE3:OR=0.80,95%CI:0.70~0.91,P=0.0008),结论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在孕15~20周时血清uE3低于未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血清uE3是子痫前期的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子痫前期 甲胎蛋白 游离雌三醇 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
  • 简介:目的总结AFP阳性胃癌(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gastriccancer,AFPGC)的CT表现,评估CT在AFPGC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共同回顾性阅读21例经病理证实的AFPGC术前CT图像,描述原发病灶、脏器受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侵犯等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其用以术前分期的准确率.结果21例AFPGC术前CT表现如下:15例(71.4%)原发灶为偏心性胃壁增厚,20例(95.2%)原发灶为不均匀强化,6例(28.6%)脏器侵犯,19例(91.5%)淋巴结转移,6例(28.6%)远处转移,13例(61.9%)血管侵犯.CT对AFPGC术前T分期、N分期、M分期及TN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0.5%、71.4%、71.4%和71.4%.结论AFPGC的CT影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的偏心性胃壁增厚,有较强的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脏器和血管侵犯的倾向.CT能够较准确地判断AFPGC的术前分期.

  • 标签: 甲胎蛋白 胃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术前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CYFRA21-1、AFP/CEA水平联合检验鉴别结直肠癌的结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疗的31例结直肠癌病患及同期31名健康体检者。对所有入组人员实施血清CYFRA21-1水平AFP水平以及CEA水平检测,并且对 AEP/CEA进行计算。对比2组CYFRA21-1水平AFP水平、CEA水平以及AEP/CEA 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CYFRA21-1水平AFP水平、CEA水平以及AEP/CEA 水平均比健康体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结直肠癌病患血清CYFRA21-1、AFP/CEA水平更高,可使用CYFRA21-1及AFP/CEA联合检测对结直肠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关键词】血清CYFRA21-1水平AFP/CEA水平水平;结直肠癌;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对ELISA法甲胎蛋白(AFP)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ELISA测得的AFP含量取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AFP浓度为10.7lng/mL、18.08ng/mL、46.83ng/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定值血清,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回收率。用ELSIA测得的回收率分别在93.90%~98.1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2%,ICA的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结论AFP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

  • 标签: ELISA法 甲胎蛋白(AFP) 检测
  • 简介:一般认为非癌症性肝病时AFP含量大多在500μg/ml以下,且为一过性。在一般病毒性肝炎病人,AFP升高者约13%,在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病人可有20%~40%的人AFP升高。从暴发性肝炎恢复的病人AFP升高者可达85%,并提示急性肝炎之后AFP升高的范围可能有预后意义。为寻找鉴别癌性和非癌性AFP的相关因素以及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临床观察慢性重型肝炎117例,动态检测AFP。同时检测TB、Che、TBA、ALT、GGT、肝脏MRI。

  • 标签: AFP 重型肝炎 预后 火箭电泳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血清 GGT 、 GP73 、 AFP 水平联合检测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 。 方法: 选择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5月在我院治疗的 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另选择同一时期在本院体检的 40名检查体检者作为本研究的对比组,分别取所有研究对象的晨间空腹静脉血 3ml,进行离心检测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 (CLIA)测定 AFP水平,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GP73水平,采取速率法测定 GGT水平。结果: 实验组的两组 GGT、 GP73、 AFP水平显著高于对比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 GGT、 GP73、 AFP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显著高于单项诊断。 结论: 联合检测 GGT、 GP73、 AFP,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尽早为患者开展肝癌的鉴别、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血清 GGT GP73 AFP 水平 联合检测 原发性肝癌 诊断效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婆罗双树样蛋白4(SALL4)、甲胎蛋白(AFP)水平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接受TACE治疗的86例HCC患者。在术前测定患者的血清SALL4、AFP水平,于术后1年评估患者预后,根据预后情况分组,调查患者基线资料,观察血清SALL4、AFP水平与患者经TACE术后预后不良关系及其对预后不良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86例HCC患者接受TACE术治疗后1年,肿瘤细胞转移15例,复发6例,病死4例,预后不良25例(29.07%)。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SALL4、AF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CC患者血清SALL4水平AF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ALL4、AFP单独及联合预测HCC患者经TACE术后预后不良风险的AUC均>0.80,预测价值均较理想。结论HCC患者TACE术前血清SALL4、AFP过表达可能提示术后预后不良高风险,临床可考虑通过术前检测HCC患者的血清SALL4、AFP水平,来预测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并指导干预。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预后 甲胎蛋白 婆罗双树样蛋白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GP73、AFP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2例(研究组),选取同期肝硬化患者34例(对照组),健康人群45例(正常组),其他肿瘤患者29例(观察组),应用影像学造影和采集血样并应用自动化血清分析仪对所有检测对象进行分析,比较几组患者的血清GP73、AFPAFP-L3水平。结果研究组的血清GP73、AFPAFP-L3各项指标表达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组和观察组,几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几项单独受测者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指数分别为0.908、0.833、0.81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相互检测指数分别为0.926、0.935、0.91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AFPAFP-L3的综合检测指数在0.958,其阳性检出率在30%以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P73、AFP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确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能够明显提高单独检测和两两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指数,值得临床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GP73 AFP AFP-L3 原发性肝癌 诊断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作者主要通过检测不同代表性人群的静脉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的含量,通过上述项目的联合检测、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估早期肝癌风险,鉴别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动态监测以辅助判断疾病进程或治疗效果。方法:主要研究2021年4月到2021年09月某院临床病例、临床诊断收集门诊、住院病人(包括正常健康人群、慢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肝癌确诊人群、术后化疗人群)血清标本,检测AFPAFP-L3%、DCP在不同人群中的含量,数据分类整理,结合临床诊断,进行数据综合分析与对比。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