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鼻咽癌是高转移和高侵袭性肿瘤,而且对现行的治疗方法有抵抗性。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是新近发现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本实验MTA1基因在人鼻咽癌细胞高低转移株5-8F和6-10B的表达水平以及低转移细胞株转染MTA1全长基因后侵袭能力的改变,探讨MTA1表达与鼻咽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两株细胞株中的MTA1表达通过半定量的RT-PCR进行检测,用细胞侵袭实验及细胞增值实验评价两株细胞株离体的增值及侵袭能力,并检测低转移株(6-10B)转染MTA1CDNA后MTA1的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高转移株5-8F中的MTA1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株6-10B呈正相关,而且低转移株6-10B转染MTA1后其MTA1的表达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加。结论在鼻咽癌细胞中MTA1同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呈明显相关性,MTA1可以作为研究鼻咽癌转移及治疗的候选基因。

  • 标签: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鼻咽癌 侵袭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MTA1对食管癌转移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用RNA干扰的方法在食管癌细胞系KYSE150中沉默MTA1基因的表达,随后进行转移相关基因芯片分析。以两次芯片分析中均上调2倍以上(或下调1/2)为差异显著基因。通过DIVID生物信息学数据库进行geneontology的通路分析。结果在两次基因芯片分析中均有意义上调的基因共有7个,分别是LAMC1、MMP14、MMP15、MDM2、AP15、ODC1、PTGS2;而两次均显著下调的基因共有14个,它们是CSF1R、HGF、IGF2、ITGA6、MMP9、MMP11、MMP13、CASP8、CTSD、TMPRSS4、THBS2、TIMP1、ENPP2、SNCG。通过在DAVID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中对上述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进行通路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5条信号通路上,分别是肿瘤信号通路(MDM2、CASP8、CSF1R、HGF、ITGA6、LAMC1、MMP9、PTGS2)、ECM受体整合信号通路(LAMC1、THBS、ITGA6)、基质金属蛋白酶信号通路(TIMP1、MMP9)、小细胞肺癌信号通路(ITGA6、Cox2)和黏着斑信号通路(ITGA6、HGF、IGF2)。结论MTA1参与了转移相关的一系列分子改变事件,尚需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这些基因调控的信号途径。

  • 标签: MTA1 肿瘤转移 食管癌 RNA干扰 基因芯片
  • 简介: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中MTA1的表达水平及在细胞核、细胞质内的定位情况,分析其与结肠癌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结肠癌组织芯片(30例肠癌组织、10例转移组织、8例正常组织)中检测MTA1与Sox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定位情况,统计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Sox2与MTA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肠癌组织及转移组织中MTA1细胞质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肠癌组织与转移组织间MTA1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②MTA1在细胞质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3),生存时间〈5年的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细胞质内MTA1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生存时间≥5年的患者组织(P=0.007);③Sox2在肠癌组织细胞核及细胞质内的表达均与MTA1细胞质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MTA1细胞质过表达提示结肠癌预后不良,这可能与Sox2的过表达相关。

  • 标签: 结肠癌 MTA1 SOX2 肿瘤干细胞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c-erbB-2和 MTA1蛋白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转移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联,以及 c-erbB-2和 MTA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60例贲门癌组织和 18例癌旁组织中 c-erbB-2和 MTA1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c-erbB-2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值分别是 0.018、 0.040、 0.016); MTA1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性,与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值分别是 0.045和 0.039)。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 c-erbB-2与 MTA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s = 0.276, P<0.05)。结论 c-erbB-2的高表达能促进贲门癌的生长,增强贲门癌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MTA1的高表达促进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 c-erbB-2的表达与 MTA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贲门癌 c-erbB-2 MTA1 浸润 转移 分化 相关性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孔吸附树脂提纯绞股蓝黄酮类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乳腺肿瘤MCF-7细胞株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浓度为25、50、100、200和400mg/ml大孔吸附树脂提纯绞股蓝黄酮类化合物培养液分为五组:A、B、C、D和E组。A、B、C、D和E组均作用于体外传代培养对数生长期乳腺肿瘤细胞株MCF-7细胞24h;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五组各对乳腺肿瘤细胞株MCF-7的生长抑制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五组各对乳腺肿瘤MCF-7细胞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mRNA的相对表达量。

  • 标签: 绞股蓝 黄酮类化合物 大孔吸附树脂 乳腺肿瘤 MCF-7细胞 MTA1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MTA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转移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贲门癌组织和18例癌旁组织中MTA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MTA1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性,与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值分别是0.045和0.039),E-cadherin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深度、转移呈负相关(P值分别是0.039、0.020),与分化程度无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 MTA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s = -0.293,P

  • 标签: 贲门癌 MTA1 E-cadherin 浸润 转移 分化 相关性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MTA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转移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贲门癌组织和18例癌旁组织中MTA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MTA1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性,与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值分别是0.045和0.039),E-cadherin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深度、转移呈负相关(P值分别是0.039、0.020),与分化程度无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 MTA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s = -0.293,P

  • 标签: 贲门癌 MTA1 E-cadherin 浸润 转移 分化 相关性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c-erbB-2、MTA1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转移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贲门癌组织和18例癌旁组织中c-erbB-2、MTA1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c-erbB-2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值分别是0.018、0.040、0.016),MTA1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性,与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值分别是0.045和0.039),E-cadherin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深度、转移呈负相关(P值分别是0.039、0.020),与分化程度无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erbB-2与MTA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 = 0.276,P

  • 标签: 贲门癌 c-erbB-2 MTA1 E-cadherin 浸润 转移 分化 相关性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TA)根尖部位封闭治疗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112例患者128颗患有慢性瘘管型根尖周炎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完成根管预备及根管消毒后,实验组将MTA充填于根尖部,厚约3-5mm,硬固后对根管中上部行根管糊剂加牙胶尖侧压充填。对照组按常规作根管糊剂加牙胶侧压充填根管。观察术后1周疼痛情况及1年后疗效。结果根充后1周实验组疼痛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复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2.64%、78.33%。结论MTA根尖封闭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效果明显,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无机三氧化聚合物 根尖部封闭 慢性根尖周炎 瘘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TA应用于年轻恒牙牙髓再生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50例共54颗年轻恒牙,随机分为MTA组27颗牙和氢氧化钙组27颗牙对照组,分别采用MTA和氢氧化钙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其他常规处理相同。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两年复查总有效率MTA试验组92.59%,而氢氧化钙对照组为74.07%,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TA在各种患牙的牙髓再生术中具有较好效果,能使更多的年轻恒牙得以保留,并使牙根长度得到一定生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TA 年轻恒牙 牙髓再生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MTA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感染年轻恒牙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感染年轻恒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施行氢化钙糊剂(CH)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而观察组施行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治疗前后患牙牙管壁厚度和根冠比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3.33%,要优于对照组的60.00%,治疗后观察组的患牙根管比比对照组的变化要小,牙管壁厚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感染年轻恒牙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帮助患者的牙根得到继续健康发育,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MTA 牙髓血运重建术 感染年轻恒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iRoot BP Plus、三氧化矿物聚合体(MTA)材料在龋源性去腐露髓的成熟恒牙行直接盖髓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因龋源性去腐露髓患者65例共成熟恒牙65颗,根据盖髓材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MTA材料直接盖髓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iRoot BP Plus材料直接盖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时间、治疗后牙髓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牙髓活力情况、盖髓成功率、钙化桥形成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34.02±5.06)min]少于对照组[(67.51±7.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12个月,两组VAS评分、牙髓活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盖髓成功率、钙化桥形成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龋源性去腐露髓患者行直接盖髓术治疗中应用MTA材料、iRoot BP Plus材料,均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iRoot BP Plus材料在术中操作更方便,治疗时间更短。

  • 标签: 恒牙 直接盖髓术 iRoot BP Plus 三氧化矿物聚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TA根尖诱导成形术与传统氢氧化钙根尖诱导的成功率,对于根尖孔发育未完成,根尖孔粗大或出血的病例,如直接根充而不做根尖诱导成形术,即使根充效果当时看上去再好再完美,远期效果也可能要失败。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2012年完成的根尖诱导103例,探讨采用MTA(三氧化钙无机枕合物)和传统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使用MTA的根尖诱导成形术成功率要大于传统氢氧化钙糊剂的牙齿。结论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使用MTA可以大大提高根尖诱导成形术的成功率。

  • 标签: 根尖诱导成形术 根尖孔 三氧化钙无机枕合物(MTA) 氢氧化钙糊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TA根尖诱导成形术应用于感染型畸形中央尖治疗的临床效用。方法将102例感染性畸形中央尖患牙按照诱导的药物不同分作氢氧化钙组、Vitapex组和MTA组各34例,氢氧化钙组选用氢氧化钙糊剂治疗,Vitapex组选用Vitapex根尖诱导进行治疗,MTA组选用MTA根尖诱导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感染相关指标情况和诱导周期及成功率等情况。结果MTA组患者牙周病变消失、红肿消退及咀嚼功能恢复等时间皆比氢氧化钙组和Vitapex组短,且诱导周期和诱导成功率等都明显优于氢氧化钙组、Vitapex组(P<0.05)。结论对感染型畸形中央尖采取MTA根尖诱导成型术可有效缩短感染时间和诱导周期,提高诱导成功率,推广价值高。

  • 标签: MTA 根尖诱导成型术 畸形中央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TA根尖屏障术治疗根尖孔未形成患牙效果。方法:选取102例本院患牙患者,应用随机分配法分组,分为研讨组(n=51)和参考组(n=51),研讨组采取MTA根尖屏障术治疗,参考组利用根尖诱导成形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讨组治疗有效率结果优于参考组(P<0.05),研讨组治疗间痛(1-3级)发生例数较少,比对情况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MTA根尖屏障术治疗根尖孔未形成患牙效果显著。

  • 标签: MTA根尖屏障术 根尖孔未形成 患牙 治疗
  • 简介:针对根尖孔未闭合的年轻恒牙的根管治疗是一项挑战。长期应用氢氧化钙糊剂的根尖诱导成形术是一种已被认可的治疗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伴有许多临床问题。制备根尖屏障是这类患牙的另一种治疗方法。三氧化矿物盐聚合物(MTA)具有作为根尖充填材料的潜能,尤其在年轻恒牙的治疗中。MTA具有治疗时间短、封闭性好及生物相容性高的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效的根尖诱导成形的方法。本病例报道将汇报4例上颔切牙牙髓坏死、根尖孔未闭合且并发根尖周炎的临床病例的治疗(应用MTA根尖屏

  • 标签: 上颌中切 中切牙 充填外伤
  • 简介:目的:比较MTA和流体树脂在前磨牙畸形中央尖的预防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9-12岁患儿没有完全建合的210颗无折断无临床症状的前磨牙的畸形中央尖,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1、2以及对照组,各70颗患牙。试验组1的中央尖采用流动树脂进行加固,试验组2选用MTA预防性盖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涂布75%氟化钠甘油。半年、1年、2年后复查比较两组患牙在根尖形成前是否出现畸形中央尖折断或牙髓相关症状。结果:预防性治疗措施实施后半年复查,试验组1成功率为96.9%,试验组2为95.3%,对照组为93.8%;采用确切概率法,P=0.664,半年时三组病例成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1年后试验组1成功率为92.1%,试验组2为90.5%,对照组为88.7%;三组之间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6,P>0.05)。2年后试验组1成功率为90.0%,试验组2为86.7%,对照组为71.2%。采用Bonferroni校正,三组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54,P<0.025),说明试验组1和2的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结论:对未建合的前磨牙畸形中央尖使用流动树脂进行加固和MTA行预防性盖髓治疗均可提高畸形中央尖治疗的成功率,临床使用具有可行性。

  • 标签: 畸形中央尖 MTA 流体树脂 预防性治疗
  • 简介:试验组用MTA修补髓室底穿孔,MTA作为一种良好的髓室底穿孔的修补材料,用MTA修补髓室底穿孔治疗1年后复查

  • 标签: 三氧化物修补 修补牙髓 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