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清叶酸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及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68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GDM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674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分析所有受试者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基因型,同时检测其血清叶酸水平。采用χ2检验,对2组受试者MTHFR基因C677T及A1298C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以及不同妊娠结局GDM孕妇C677T位点基因型分布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性差异(LSD)-t检验,比较不同妊娠结局GDM患者血清叶酸水平,对2组MTHFR基因C667T位点3个基因型受试者的血清叶酸水平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C667T位点不同基因型联合血清叶酸水平,对于GDM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经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5年)伦理批第(11)号)],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GDM组受试者MTHFR基因C667T位点等位基因C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9% vs 61.5%,χ2=24.483、P<0.001),该位点基因型以CC为主,而对照组则以CT为主。2组受试者MTHFR基因A1298C位点的等位基因(A/C)及基因型(AA/AC/CC)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并且2组均以A等位基因及AA基因型为主。②2组均为MTHFR基因C667T位点为CC、CT、TT 3种基因型受试者的血清叶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C基因型受试者血清叶酸水平显著高于TT基因型者,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GDM组MTHFR基因C667T位点为CC、CT及TT基因型受试者的血清叶酸水平为(16.4±2.4) nmoL/L、(14.6±3.8) nmoL/L及(12.4±3.1) n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2.5) nmoL/L、(18.5±3.4) nmoL/L及(16.3±3.0) nmoL/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40、19.292、22.869,均为P<0.001)。④MTHFR基因C667T位点不同基因型联合血清叶酸水平预测GD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P<0.05)。⑤GDM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受试者MTHFR基因C667T位点CC基因型频率(32.5%)及血清叶酸水平[(13.3±4.2) nmoL/L],均显著低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42.3%、(15.9±4.0) nmoL/L],而TT基因型频率(25.3%)则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17.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26、P=0.018,t=7.446、P<0.001,χ2=4.680、P=0.031)。结论GDM患者MTHFR基因C667T位点CC基因型占比较高,并且血清叶酸水平较健康孕妇低。MTHFR基因C667T位点基因型和血清叶酸水平,与GDM患者的妊娠结局有关。

  • 标签: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NADPH) 多态现象,遗传 糖尿病,妊娠 叶酸 妊娠结局 孕妇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的1例SPEG基因相关先天性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儿,女,13岁,自幼运动发育落后,双下肢无力10年,病程缓慢进展,查体步态摇摆,腓肠肌轻度肥大,Gower征阳性,双下肢远端肌力Ⅴ级,近端肌力Ⅳ级。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肌电改变。11岁妹妹有类似的肌无力症状。基因测序提示SPEG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变异位点为c.3715+4C>T和c.3588delC,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研究系国内首次报道SPEG基因相关先天性肌病,且本例患儿与既往报道不同,未出现心肌病表现。本研究扩大了SPEG基因的突变谱。

  • 标签: 先天性肌病 SPEG基因 临床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1(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于2003年至2008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手术治疗骨肉瘤患者46例,其中男33例,女13例,年龄(20.00±9.93)岁,根据Enneking分期分为Ⅰ期27例,Ⅱ期19例。提取骨肉瘤组织中的DNA,使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运用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对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患者总体生存、无瘤生存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得出的生存曲线进行对数秩和(Log-rank)检验。结果在24例5年内发生复发的患者中,有16例存在hMLH1基因启动子的部分甲基化(66.67%);在22例5年内未发生复发的患者中,有4例存在hMLH1基因启动子的部分甲基化(18.18%)。经χ2检验,hML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骨肉瘤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明显相关(χ2=25.956,P<0.01)。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年龄(χ2=0.054,P>0.05)、性别(χ2=0.259,P>0.05)、Enneking分期(χ2=2.609,P>0.05)、肿瘤的病理类型(χ2=1.947,P>0.05)、病理分级(χ2=0.002,P>0.05)、5年总体生存(χ2=2.832,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通过对hML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总体生存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组,非甲基化组患者的生存时间较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7,P>0.05)。对hML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无复发生存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相较甲基化组,hMLH1基因启动子非甲基化组患者的复发可能性更小,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87,P<0.01)。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骨肉瘤患者的无瘤生存明显相关,与患者的总体生存无相关。

  • 标签: 骨肉瘤 错配修复基因1 甲基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脑白质病(megalencephalic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subcortical cyst,MLC)2B型患儿及其家系的临床特征与HEPACAM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例HEPACAM基因变异导致的MLC2B型患儿的临床、影像资料及患儿母亲、舅舅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1岁7个月,因抽搐就诊,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头围异常增大,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两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呈广泛性长T1长T2信号、右前颞囊肿、脑回增宽、脑沟浅平。基因测序提示HEPACAM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c.437C>T错义变异,其母携带相同变异,父亲未发现异常。母亲及舅舅幼时有头围增大史,成年后母亲头围正常、舅舅头围仍大于正常成年人。结论该患儿携带HEPACAM基因一个杂合变异,诊断为MLC2B型。上述变异来源于母亲,MLC2B可能存在外显不全。

  • 标签: 巨颅 囊肿 脑白质病 HEPACAM基因